詩云
漢朝消費謄自述
我們陛下特別喜歡跟匈奴打架,直把匈奴揍到沙漠深處,可戰功背后全是濺血的顏色和燒錢的聲音。陛下花光了先帝的遺產,就把我們的賦稅提了上去,可即使如此也填不平虧空。這時,一個叫桑弘羊的人上位了,他建議陛下承包全國酒、鐵、鹽的生意。
桑弘羊抓重點真是穩、準、狠,誰家都要祭祖先、做農具、吃飯菜,這三樣東西我們不得不買。如果像以前那樣去普通店鋪買,被坑騙了還能去找掌柜算賬,甚至砸了他的店鋪。可皇家的店鋪誰敢砸?
聽說那些離海近的人都在偷偷曬鹽,沒多久就被當地的鹽鐵官帶人狠揍了一頓,甚至出了人命都沒處喊冤。我們刮凈罐底最后一層鹽巴,為他們掉了幾滴并不成的淚。
村長因替我們發聲而被關進牢里,受盡折磨。眼看朝廷要逼死人,村里有個大膽的人說:“餓死也是死,打死也是死,父老鄉親不如拼一把!”我們積壓已久的憤怒終于被點燃了,都是曾被征到邊境打過狠仗的人,誰怕誰啊!我們集結村里所有壯丁,拎起菜刀、鋤頭、鐵鍬等,一路殺到縣衙的牢房,將村長救出。
我們從鹽鐵官的家里搜出一堆來路不明的黃金,對他動了私刑,他沒挨幾棍就如實招出擅自加價、偷工減料等罪行。想起往日受的苦,我們怒火中燒,繼續揍他,他邊哭邊求饒,說他撈的錢跟同行比真不算多,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用來孝敬上級。
村長受傷太重,最終沒能挺過來。朝廷不想把事鬧大,就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那個鹽鐵官。我們沒被治罪,可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又來個新的鹽鐵官。好在他面對前任的下場有所收斂,我們也就不去為難他。
明朝消費者自述
我們是福建漳州某小縣城的農民,閩南地區窮得嚇人,騙子數量偏偏居高不下。我們的市場環境差到什么程度呢,買一只雞,會發現雞冠是被染紅的,因為它原是一只病雞或死雞;買一罐牛奶,會發現里面混著蟲子的汁液,反正都是白白黏黏的;買一瓶藥,會發現它的成分奇奇怪怪,外省人吃了直接拉肚子……
為討生活,我們只能以宗族為單位輪流出海做生意。朝廷雖在月港那邊開了貿易點,可只允許特定船舶通行,商品類型也有嚴格限制。我們這等草民自然吃不到“肥肉”,走私是唯一選擇。地方官基本都拿過我們的好處,所以也就睜一只限、閉一只眼,真把我們逼急了,我們不介意客串一把“倭寇”。
最近幾年,海上的佛郎機人越來越多,給我們帶來不少新鮮消息,比如大洋彼岸有個地方叫歐羅巴,那里有嚴密的市場監督機制,凡是違反契約的欺詐行為都會遭受巨額罰款。如果我們的朝廷也能有這覺悟,我們也不至于大老遠地跑去海外采購啊!
除了貨物,佛郎機人還帶來新式的銃和炮,朝廷嚴格限制它們流人民間。呵呵,官老爺管理市場怎不見有這力度?不過無所謂,佛郎機人表示,只要價格合適就能私賣給我們。
武器對我們這些時常出海的人來說是必需的,因為心狠手辣、刀法凌厲的倭寇太難對付。好在戚家軍能用銃擺平他們,而我們私買的銃質量更好,畢竟沒被貪官污吏以爛充好,而戚家軍的糧草都被他們克扣了。
如果地方官敢斷我們的財路,我們也不介意把銃口調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