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1795年,浙江歸安(今浙江省湖州市)的王以銜與哥哥王以鋸同時參加科考,結果好得出人意料——王以鐳霸占第一,王以銜榮居第二。“兄弟聯手高中”的消息讓當時的官場及學界頗覺不可思議,私下議論紛紛。
主考官竇光鼎曾舉報和珅貪污,和坤早就懷恨在心,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忙向乾隆打小報告,說竇光鼎泄題受賄。乾隆聽后也覺得這事有點蹊蹺,于是換掉主考官,讓這批考生再考一次。“復試官”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但擔任“監督官”的和坤仍不放心,在復試當天派了很多侍衛把守考場,嚴防紀曉嵐徇私舞弊。
而王以鉛有點慘,和坤拉幫結派地反復審視他原本奪得第一的試卷,“有理有據”地揪出其中語病繁多、卷面邋遢等毛病,直接取消了他的復試資格。
復試結束,排名第一的竟是之前飽受爭議的王以銜。這下沒什么可說的了,在乾隆的力挺下,王以銜順理成章地成了狀元,竇光鼎也洗脫了“徇私舞弊”的嫌疑。
看到這個結果,和坤氣得咬牙切齒,又向乾隆提議——復試過程的確“公平、公正、公開”,但仍不能證明上一場考試沒有貓膩,王氏兄弟造成的社會影響太壞了,無論如何不能讓王以銜當狀元。
好在乾隆比較講理,說:“兄弟同時高中或許出于偶然,但王以銜再次取得佳績,這就是‘命中注定;況且已費了這么大的周折,再換狀元太麻煩了!”和坤只好作罷。
高中狀元的王以銜成了翰林院修撰,他的哥哥雖然有點委屈,但到底“光芒萬丈藏不住”,后來因經史功底深厚而被舉薦,同入翰林院為官。從此,他們成為家鄉父老爭相追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