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校企黨建聯盟是基于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創新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發展提出的新概念,是高職學院謀求黨建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于一體的新型培養形式。在校企黨建聯盟的框架下,創新豐富高職院校校企黨建聯盟工作體系理論,探索高職院校校企黨建聯盟工作的具體途徑及方法,對解決校企深層次合作中共同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實際問題并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黨建工作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校企 黨建聯盟 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93-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應“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作為高職院校發展壯大的立命之本,已逐步從教育科研、實習就業擴展到黨建共建各個領域。新形勢下,建立黨建聯盟工作機制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的現實需求,對于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深化校企合作內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深化校企黨建合作對于企業優化職工隊伍結構,提升員工思想道德素養和技能水平,進一步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戰略進而適應新形勢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具有極大的價值。
一、目前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的問題與挑戰
現階段,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的內容和措施十分局限。所謂的黨建共建到最后都演變成了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單純的教育監管溝通,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組織層面的培養銜接。大部分的校企黨建合作僅僅是學校支部與企業支部有限的對接,簡單地共同組織舉辦主題教育活動,缺乏實際意義。同時,企業方面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培養重在“使用”,更加傾向于職業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養,難以像高職院校一樣注重對學生思想認識的教育引導,導致有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出現思想放松、意識降低的問題。
其次,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的機制和效果大都流于形式。目前的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缺乏統一的運行機制,更多都是單純從學校和企業自身短時需求出發,相對比較隨意和簡單,難以長期堅持和持續創新。而進入到各個企業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分散流動性較大,難以連貫集中地進行教育管理,由此也影響到了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導致機制和效果往往流于形式。
另外,還存在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的統籌乏力,平臺及渠道不通的問題。尤其在學生發展管理上,校企兩個環節缺乏連續性,沒有統一的統籌及監督,校企之間也沒有形成整體的平臺和渠道,措施也過于簡單和單一[1]。本身很多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消耗較多精力和資源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同時也缺乏調度整合學校和企業各項人力、設備、信息等資源的載體機構,導致校企聯盟各組成單位之間互動協作不足,致使校企黨建聯盟的組織功能和政治功能完全沒有得到體現,更加無法形成長效的校企黨建合作品牌活動。
二、校企黨建聯盟工作機制的研究與探索
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校企黨建合作是雙方面對挑戰實現雙贏的現實需要。校企黨建聯盟正是基于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創新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發展提出的新概念,是高職學院謀求黨建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于一體的新型培養形式。全面深化校企黨建共建、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既符合高職教育的育人目標,也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是校企雙方的共同需要[2]。全面深化校企黨建聯盟工作機制可以進一步實現以黨建合作帶動學校和企業的全面合作,提升現有的校企合作水平,最終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工作。
1.組織聯建
建立校企黨建聯盟工作機構,成立基層支部以外的校企聯合組織。在企業與學校內部,仍按支部原有組織機構開展工作,在支部以外則由高職院校牽頭,成立聯盟共建支部,實現校企一體化,從宏觀上統籌校企的對接溝通,從微觀上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形成學校與企業之間協同的有機整體。
2.活動聯辦
在加強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基礎上,建設黨建工作活動陣地,以此為立足點形成校企黨建聯盟整體合力,推進校企黨建聯盟的合作體系,共同舉辦活動,相互服務滲透,加深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支持和協作,使得校企在教育教學、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形成依托,共同創建起教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實踐場所,進一步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3.資源聯享
校企雙方通過黨建聯盟平臺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通有無。在思想、文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學校和企業可以進一步深化落實校企的學術研究合作,并通過企業將理論研究成果發展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動力,共同分享雙方的資源和成果,進一步推動校企黨建聯盟模式下的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
4.黨員聯管
把學生黨員考察發展納入校企合作的范疇,加強學生實習就業期的管理和培養,尤其要逐步完善企業內部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教育機制,實現雙向反饋聯絡:一方面學校通過企業將學生黨員的考察培育與頂崗實習實踐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企業也通過學校吸收培養目標人才,通過用更貼近生活和工作實際的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5.服務聯創
校企黨建聯盟工作不能停留在單純的黨務工作上,學校和企業應該結合雙方自身的特點,尤其圍繞工作作風、形象創建和其他中心工作,通過黨建聯盟的平臺進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充實創建內容。通過黨建共建,找準黨建工作與各自其他工作的結合點,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職能,相互推動,持續發展,建立如培訓交流、訂單培養、教學實踐等學校和企業生產一體化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
三、校企黨建聯盟工作機制的實踐運用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創新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工作新格局,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和潛力,整合優化校企資源,進一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開拓校企黨建聯盟格局,提高校企雙方黨組織的工作實績和影響力,進一步推進雙方實現共贏。
智能制造學院與聯合汽車電子無錫廠黨總支以協同平臺創新為依托,著力打造校企聯合黨支部,并探索建立了系列的運行管理機制,實現了對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的“雙培養”。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學校黨員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考察和管理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將學生的思想理論學習和企業的生產實踐學習相結合。雙方通過黨員先進典型交流學習、入黨積極分子參觀學習活動、優秀員工回訪母校交流等形式,不斷整合利用校企雙方的人力、設備、場地、信息和經驗等資源,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黨建共建活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智能制造學院邀請聯合電子優秀的黨員畢業生回校交流,學生黨員重點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學校進入到聯合汽車電子廠和在初入崗位時遇到的種種困難,面對困難是如何面對解決,以及如何從初級員工做到現在的生產主管崗位。此類特色共建活動初步實現了校企黨建聯盟下的校企協同運行的良性互動,也促進了校企支部結對雙方的相互了解,雙方吸收借鑒彼此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使雙方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黨建共建共治,強化了校企間的交流合作。
同時,智能制造學院還與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達成了深入的校企合作意向,雙方以黨建合作為內生動力,推進了長期穩定的多方面合作,共同創新打造了黨建聯盟校企共同體模式。尤其是學校與企業以職業素養、新技術講座等課程共同教授為主體,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向,創新地對職業素養課程進行了改革。課程改革一方面貫徹了學?!澳芰?素養”的人才培養原則,依托企業平臺將職業素養教育提早化、全程化,另一方面以企業為主導對課程的教材、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增強了就業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別具特色的就業教育渠道,激發了學生的就業創業競爭力,達到了校企捆綁共同培養適用人才的目標。為深化教育成果,智能制造學院還分年級、分專業、有針對、有側重地在大一、大二與大三年級分別開展了以“自主學習、養成習慣”“提高技能、深化素養”和“端正心態、職業發展”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3],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還與無錫村田電子有限公司協同創立了無錫科院—無錫村田現代學徒制教育中心,雙方由此也利用這樣的校企社會實踐平臺,進一步加強了黨建共建方面的探討與交流,在整合優化校企資源、共同承擔社會責任、提高雙方黨組織的工作實績和影響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建立在黨建聯盟基礎上的現代學徒制教育也更好地整合了學校的教育優勢資源和企業的根本用人需求[4],能在現有良性的校企合作平臺上更好地服務社會事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四、結語
總之,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當今社會,協同開拓校企黨建聯盟工作機制將成為校企合作黨建工作的新突破點,這不僅是高職院校提升黨建工作創新能力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也是企業培養員工、塑造文化內涵、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要。我們要不斷探索校企黨建聯盟工作的具體途徑及方法,高度重視,不斷創新,追求校企雙方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雙方效益的最大化[5]。
參考文獻:
[1]王傅.高職校企協同育人中的黨建工作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38-40.
[2]潘玉昆.高職院校全面深化校企黨建合作的意義和途徑[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42-44.
[3]徐菲.高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知音勵志,2016(2):65.
[4]齊孟雷.“黨建+”視角下的高職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研究[J].赤子, 2019(31):124-125.
[5]王棋元.基于協同創新理念下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黨建探索:以福建外經貿學院管理類訂單班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91-92.
[6]劉剛.企業文化視角下的校企黨建共建影響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 (6):13.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徐菲,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學生工作處教育管理科科長,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