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特約研究員、廣元市人大常委會翟峰撰文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而先后于2018年1月和9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 “各地從本地鄉村發展實際需要出發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地方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充分發揮立法對鄉村振興的保障和推動作用”。2018年1月2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法律已根據中央工作安排,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其立法程序,并有望近年發布施行。而在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法律頒布施行之前,全國各地已據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正在或擬將其成熟有效的做法以地方立法的方式確定下來,以此保障其鄉村振興的依法有序進行。為此,文章認為,其一,制定省域鄉村振興地方性法規,必須堅守兩個重要原則。首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和四川省委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和國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開展前期立法調研。其次要依據立法法、監督法和農業法等相關法律的條款原則規定,并要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各省域的黨委、政府印發的《2020—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有關重要文獻作為地方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其二,制定省域鄉村振興地方性法規,有必要對其省域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責任主體作出明確規定。一方面,應明確規定其總體要求為:省域范疇的鄉村振興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其域內“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并應按照國家“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動其域內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其域內農業農村現代化。另一方面,應明確省域鄉村振興是其域內全體農民的共同責任。省域鄉村振興應堅持域內全體農民的主體地位,確保其域內全體農民受益主體地位;應圍繞維護域內全體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健全完善相應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其三,制定省域鄉村振興地方性法規,有必要對其域內鄉村振興的規劃引領問題作出規定。即應明確規定:省域鄉村振興要把編制落實相關規劃放在首位,按照規劃先行、多規合一、城鄉融合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原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整體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規劃的有機銜接;要立足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和縮小其域內地區差距,在構建省域發展新格局中統籌推進其域內鄉村振興;要根據不同鄉村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將其域內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要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雙輪驅動,按主體功能定位,統籌推進城鄉空間的開發和保護,加強城鄉規劃銜接,形成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