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江
富裕縣始終把抓扶貧產業發展、持續穩定利益聯結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之策,從挖掘農村庭院閑置土地資源入手,發展特色化、綠色化、品牌化庭院經濟,全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深入推進農村“菜園革命”,在貧困戶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做出了“大文章”。截至目前,全縣1.32萬戶農戶參與“小菜園”產業中,其中貧困戶3960戶,預計收益990萬元,戶均增收2500元。
因戶因地規劃,“大布局”引領“小菜園”。富裕縣把“菜園革命”列入2020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一村一品”建設等“三農”工作重要日程,成立“菜園革命”專題推進組,制定“菜園革命”規劃、獎補、實施、運營等相關政策,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鄉鎮和村“兩委” 及駐村工作隊深入農戶走訪調研,了解農戶種植意愿,統計閑置庭院面積,因戶因地指導農戶規劃菜園、庭院,實行“一戶一圖、一家一策”,引導農戶庭院經濟向“一村一品”方向發展。2020年,全縣培育省級示范村10個,利用農村閑置庭院種植特色作物1.7萬畝,其中貧困戶種植面積5100畝。
政策獎補助力,“源泉水”注入“小菜園”。富裕縣為有效調動農戶參與的積極性,出臺了《2020年推動“菜園革命”獎補政策》,對貧困戶種植1~2種特色經濟作物達到菜園面積80%以上、種植面積在300~1000平方米的,每戶獎補500元;1000平方米以上的,每戶獎補1000元。把90個行政村按照合并前數量劃分109個單元,整合資金2600萬元,對村集體組織50%以上的常住戶且帶動單元內30%以上貧困戶達到菜園經濟標準的,獎補20萬元;對村或屯組織戶數達70%以上的,分別另外獎補5萬元或10萬元。
技術指導示范,“防火墻”護航“小菜園”。富裕縣為提高“小菜園”抗風險能力,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戶科學種植、綠色種植、高效種植,引導農戶間作、套作、輪栽。采取生物藥劑防病、復種、保護地栽培等先進技術,逐步向綠色、有機食品方向發展,達到優化產品質量、增強適口性、提高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在友誼鄉長久村、永久村等種植蔬菜較多的村屯,施用農家肥、人工田間除草、小井水灌溉,達到綠色生產標準,產品銷往齊齊哈爾和大慶等地。繁榮鄉永豐村去年動員10余戶農民,利用庭院種植中草藥,畝收益比大田種植翻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今年又有10多戶農民培育防風、柴胡、赤芍、白鮮皮等中草藥幼苗20畝,預計戶均增收3000元。
龍頭示范帶動,“產業鏈”延伸“小菜園”。富裕縣為延伸產業鏈條,建設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菜園產業。通過示范點帶動,目前109個單元中已有82個全面開展“菜園革命”。二道灣鎮興安村長興現代農機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經紀人+農戶”和“互聯網+”模式,帶動58戶農民種植紅辣椒,實現線上、線下和訂單銷售,為城鎮高檔消費群體“私人定制”,把農村菜園、庭院變成城里人的小菜園、后花園、微農場。友誼鄉長久村采用種植兩季蔬菜和多季蔬菜相結合的方式,發展516戶農戶種植土豆、大蒜、白菜等蔬菜,通過能人牽頭幫銷售的方式,對內依托縣內早市、夜市實現銷售,對外由2名經紀人牽頭銷往省內外。
市場營銷引領,“小菜園”結出“收益果”。富裕縣堅持市場化規模營銷,確保產品銷得好、農民能增收。發動各級干部、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瞄準市場消費需求,宣傳推介農戶菜園產品,打造“綠色”“原生態”品牌。全縣90個行政村有58個村簽訂訂單。紹文鄉紹文村與齊齊哈爾市仁發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簽訂450畝黏玉米、紅小豆收購合同,帶動農戶253戶,預計戶均增收1500元。龍安橋鎮興裕村與齊齊哈爾市建華宇豐種子公司簽訂花生和馬鈴薯收購協議,帶動農戶129戶,預計戶均增收2000元。富裕鎮楊屯村利用縣城周邊優勢,發展棚室經濟,既供應市場,又可滿足群眾采摘,戶均增收超萬元。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
把“小菜園”當成“大產業”來抓
發展以“小菜園”為代表的庭院經濟符合實際、作用明顯、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有效開發利用農村地區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農民家中的半弱勞動力,促進因病因殘致貧家庭脫貧致富,而且也是實現扶貧扶志、我要脫貧的生動彰顯,更能有望發展成為助力一地一域農民持續增收的“大產業”。從土地生產要素看,我省是農業大省,但就一般農民而言,相較于研究提升單位土地經濟收益“從少到多”,挖掘利用閑置土地“從無到有”,無疑能夠更快更穩實現增收。從貧困群體看,我省因病因殘致貧人口數量多、脫貧難度大、返貧風險高,這些群眾大多是半弱勞動力、行動不便、難以外出,支持其守家在地發展“小菜園”等庭院經濟,既能激發內生動力,又可助力持續增收。從市場需求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希望吃得更健康,市場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精耕細作的“小菜園”背后蘊藏著“大商機”“大市場”“大產業”。
富裕縣發展“小菜園”等庭院經濟的經驗啟示在于——起步就從“大處”和“長遠”著眼進行必要規劃、引導、推進,而具體到一村一戶時又能從“實處”和“細處”著手給予有力資金、技術、營銷支持,這是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小菜園”適用于分散生產經營,但絕不等同于政府可以無為、讓農民赤膊上陣,其背后鏈接著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駐村幫扶、扶貧扶志以及三產融合、品牌建設等諸多工作,也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絕不能把“小菜園”看小了、抓散了、干弱了,要堅持統籌推進、久久為功,注重從組織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切入,構建并完善相應長效機制,努力使其在促進持續增收、脫貧致富上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劉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