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勇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已經波及了全球絕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對我國的經濟也造成一定沖擊,且持續時間較長。受封城、隔離等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在一段時期內我國需求端的消費與供給端的生產均受到抑制。受商業活動延后、各類資源要素周轉放緩、部分產業復工延期、訂單恢復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影響,很多中小微企業生產計劃及資金鏈受到影響,生存面臨著考驗。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中重要的市場主體,數量龐大、涉及的就業人數較多。作為產業供應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關乎社會的基本民生與基層運轉狀況,應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的變化,針對具體行業及不同類型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分類精準施策,助力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這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更是實現“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要求的關鍵性問題。
一、凝聚起與中小微企業共度難關的社會共識
從全國企業數量總體情況來看,中小微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九成,并且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如果引發中小微企業大規模破產,將會造成企業工人失業、社會需求下滑的嚴重后果,甚至產生經濟危機。因此,全省必須凝聚起全社會與中小微企業共度難關的社會共識。各政府部門可積極制定、推進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應意識到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斷裂可能會產生原區域產業被替代等永久性損傷,進而給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上下游企業必須達成堅決預防行業危機、減少行業與產業負面效應的共識。中小微企業股東、管理層及員工也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達成共度難關的共識。大型企業往往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采購、結算、信用賬期等方面可給予中小微企業支持。銀行、擔保機構可積極落實相關金融政策,積極有序助推中小微企業恢復活力,與中小微企業共度難關。
二、保障運營現金流是維系中小微企業生存的首要任務
現金流就像企業的“血液”,維持必要的現金流是企業存活的前提。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復工延期、生產和經營暫停、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固定費用支出如員工工資、社保、租金、物業、水電及貸款利息難以壓縮,極易導致中小微企業陷入資金周轉困難。對餐飲、住宿、旅游、娛樂、線下教育培訓等服務行業而言更是如此。
減少現金支出是保障中小微企業運營現金流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決落實政府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出臺的各項減增值稅稅費政策。可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并及時退稅,對企業社保費給予階段性減免。可適時推出減免收費公路通行費政策,或推出省內交通運輸優惠券。特殊時期,可在企業內部達成共識,結合長期激勵政策適當降低工資;企業可與租賃方協商,結合政府支持政策適當減免房租;與銀行協商,不因疫情提高信貸利率,探討對有恢復能力的企業實施優惠貸款。在時間維度上,應盡量遞延現金支出,如延期企業貸款本息、延長交通運輸和餐飲住宿等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緩繳住房公積金等。
增加中小微企業現金流的途徑,除增加訂單與收入、申請專項補貼之外,獲得信貸支持也十分重要。可結合稅務與信用記錄識別本地區具有較快恢復能力的中小微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擴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基金規模,善用國家定向降準、降息的政策適當增加信貸,保障中小微企業運營現金流。
三、從需求端發力助推中小微企業復蘇
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程度不同,必須結合黑龍江省產業發展實際分析研判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加強與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的溝通,動態預測中小微企業需求變化,制定科學的扶持方案。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部分需求旺盛的行業將以較快的速度恢復活力,針對這些行業,可著力緩解企業的短期現金流壓力。餐飲堂食、線下百貨、電影、旅游等行業的需求受消費習慣及心理因素影響較大,可采取補貼消費券的方式引導消費者恢復消費習慣。部分行業需求恢復時間較長且當期收入嚴重受損,對這類行業可相應延長現金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適用時間。可增加政府采購、投資新基建項目擴大總需求,間接帶動各行業需求的復蘇,改善省內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讓部分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要著力保糧食生產,保證糧食供應充足,保持相關產業鏈條暢通,降低通脹預期,保障重大國計民生需求。緊抓需求端,堅決維持中小微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穩定,努力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采購、促進終端消費等方式提升企業訂單數量,保證資金鏈和供應鏈安全。鼓勵中小微企業瞄準新需求,借助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重塑公司、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客戶之間的交易運作方式,特別是發揮出黑龍江省在農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產業優勢,調整自身商業模式與渠道,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完成企業自我變革升級。可制定并推出省內各地、各部門疫情恢復階段的人才培訓計劃,鼓勵企業瞄準未來需求創新發展。準確估算黑龍江省需救助的資金規模以及其他救助政策應有力度,結合中央轉移支付與發售地方債券的政策手段,科學確定符合省內各地區的合理支持規模,及時落實相關政策,圍繞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需求以及實際困難,針對性開展減、免、延、幫、扶、補等具體措施,堅決以目標清晰、重點突出、公開透明、過程公平、杜絕腐敗的原則加以實施,最終完成“六保”任務,實現“六穩”目標。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系)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