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8月立秋筆者開啟調研之行。除了見老朋友,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通過體驗不同地域及不同行業所處的發展狀況,順便完成上市公司系列調研。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在社會的不同角落及在各行業的不同體驗,筆者已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在這次出行的過程中,涉及機場、航空、餐飲、旅游、金融機構等行業,現分別記錄草根調研的感受如下:
1、機場客源較滿,國內航空似乎已經擺脫了疫情影響。7月份以來,航空公司客座率還在持續攀升中,較去年同期有80%以上的恢復。這次從鄭州轉機乘坐的某航空公司屬于支線航空,雖然是CRJ900的小飛機,但在空中飛行也比較平穩,客座率接近100%。目前支線航空已成為普通百姓出行消費的受益者,公司的成長性值得研究。但民企因為杠桿率過高導致資金鏈的風險也是各個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
2、經濟復蘇有條不紊。在2020年8月份,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現象是,除了乘坐交通工具等少數公共場合需要戴口罩,其他多數行業基本上已經擺脫了疫情的不利影響,尤其是餐飲行業出現了報復性消費。這或許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基本擺脫疫情的影響,復蘇更強勁了。
回深圳后,體驗了一次疫情后的電影之旅。雖然影院的票房收入仍處于低位復蘇期,但隨著一系列大片的推出,筆者相信,養成電影消費習慣的人們仍會回到影院,上座率逐步恢復是有可能的;對行業內的企業而言,一旦消費恢復常態,相關公司業績也可能重回均值軌道,電影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3、在某金融機構調研心得,金融行業的存量業務機會非常大。這次受邀參加某大型金融機構的中期會議,與公司董事長及一眾高層進行了深入的專業交流,既增長了見識,也對當前宏觀態勢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銀行業為例,目前銀行業資產超過300萬億,若不良率為1%,3萬億的不良資產規模已經給出了非常大的行業發展空間。從達里奧的模型可知,中國宏觀杠桿率處于見頂位置,一批金融機構,尤其是前幾年迅猛擴展導致負債率和杠桿率極高的、資金鏈極為緊張的民營金融企業,仍有可能面臨破產清算或者被托管的風險,筆者相信,未來1-2年仍是企業破產重組的關鍵階段。
在去杠桿的過程中,杠桿較高的金融機構是受沖擊比較大的群體,由于對相關高風險企業采取了市場化的破產清算的手段,所以,這輪金融改革期實際上是行業龍頭做大做強、脫穎而出的機會,把握了這次金融市場逆周期布局的機會,也就把握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對內而言,中國目前處于“去杠桿”和“穩杠桿”的關鍵時期,內循環為主體的模式要求各級政府加大基建投資、企業加快投資,居民增加消費;2020年基建投資和貨幣政策的重新企穩發力,標志著新一輪以10年為單位的朱格拉周期的開始,與此同時,消費增速也將觸底回升,對中國經濟的反彈有較大幫助,初步判斷,這一輪的經濟反彈的高潮或在2023年左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