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
【摘要】? 很多高血壓患者對于如何用藥,什么情況下如何處理很茫然,在和醫生的交流中也由于專業術語限制,不是很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本期“慢病”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不同清況高血壓與降壓藥的處理。
【關鍵詞】? 高血壓;降壓藥;聯合用藥
1.得了高血壓,是不是就注定終生吃降壓藥?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某些疾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癥狀之一,當原發病治愈后血壓也會隨之下降或恢復正常,這一過程中可以逐漸減少降壓藥物直至停藥。
當不能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時,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根據血壓水平分為1、2、3級,根據其心血管危險因素和疾病史進行危險分層,可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低危患者,可對患者進行1~3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飲食、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如血壓仍不達標,可開始藥物治療;中危患者,可觀察數周,評估靶器官損害情況,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壓仍不達標,則應開始藥物治療;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應及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開始啟動藥物治療后,應堅持長期治療。
2.長期吃降壓藥,會不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損害?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這些降壓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多是較輕微、可防、可控的,少見文獻有報導造成不可逆的肝、腎等器官的損害。若患者對某個降壓藥物出現副作用且不可耐受,可以選用其他降壓藥物進行替代治療。例如,患者服用依那普利片出現了刺激性干咳且不能耐受,可考慮改用厄貝沙坦等ARB類藥物繼續治療。
3.血壓降不下來,是加大藥物劑量還是聯合用藥?
當患者確診高血壓,開始啟動降壓藥物治療時,一般是從單藥、常規有效劑量開始治療,除高血壓急癥和亞急癥外,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根據病情,在4周內或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當患者規范治療下未達到預期降壓目標時,需要考慮增加藥物劑量或聯合用藥。對血壓≥160/100毫米汞柱、高于目標血壓20/10毫米汞柱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包括自由聯合或單片復方制劑;對血壓≥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劑量聯合治療。聯合降壓給藥方案較單藥大劑量治療方案可更有效地降低血壓,且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轉載自廣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