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振新冠疫情后受到嚴重沖擊的地區經濟,歐盟委員會將制訂一項2萬億歐元的復蘇計劃。除全面整合歐洲衛生系統外,有一項頗為引人注目的計劃方案,即在未來10年間投資1.1萬億歐元(約合8萬億人民幣)新建近2萬km的高鐵網,連通歐盟各國首都,在提振經濟的同時加強歐盟內各國的聯系和凝聚力,以實現歐洲的統一和復興。根據整個歐盟現有的經濟體量來計算,該項計劃約占到2019年歐盟各國GDP總量的7.5%。
這項宏偉計劃的核心是新建總里程約為18250km的高速鐵路網,將歐盟內現有的高速鐵路里程增加近2倍,并在新建路網上開行250~350km/h的高速列車,連通各國首都,屆時柏林到巴黎的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8h縮短到4h。整個鐵路網的主體框架為4個通道:①巴黎—都柏林;②里斯本—赫爾辛基;③布魯塞爾—瓦萊塔;④柏林—尼科西亞。按照計劃,這個高速鐵路網除連接歐盟所有國家的首都之外,還將歐洲許多經濟增長強勁的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連接起來。
制訂這項計劃的目的是:①提振經濟;②實現政治統一;③節能減排。
但是該計劃能否實現目前還存疑,其原因在于:①規模過于龐大,歐洲是否有能力在歐洲大陸實現如此“跨越式”的發展,有待觀察;②時間過于緊迫,根據規劃,新的泛歐高鐵網建設是以10年為期,從歐洲和中國的鐵路建設實例看,在如此短的期限內建成如此大規模的高鐵網,幾乎不可能;③歐洲國家各自為政,未來的泛歐高速鐵路由誰主導,各國特別是高鐵大國之間如何分工合作,將存在巨大的政治、經濟和技術博弈;④人才隊伍與配套產業匱乏;⑤體制難以支撐,歐洲各國各自為政的現狀難以真正實現“集中力量干大事”,歐洲各國對于土地使用權、綠色環保的苛刻要求會對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掣肘,這些都是歐洲社會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