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認為,影院的設備迭代和技術升級在后疫情期間不容忽視:“觀眾一定會有預期,疫情之后再走入影院的時候,他們一定是想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和更好的電影呈現。”

傅若清
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在論壇上多次提到團結和信心這兩個關鍵詞,對于當下電影行業復工復產,他認為最緊要的是加快恢復電影的創作。“電影行業不僅是一個生產線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是藝術創作,所以我覺得恢復創作者的信心,要給這些創作者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同樣觀眾也在等待著新電影出來。”

于 冬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則認為,流媒體和院線電影之間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網絡電影會迫使院線電影的制作成本近一步下降,而院線電影在劇作、故事、演員上的高水準,也會成為網絡電影不斷接近的標桿。“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已經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融合方式,我覺得我們應該擁抱變化。

李 捷
在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電影業的重啟之時,團結與合作成為全國電影人的心聲。一塊塊銀幕在影院里亮起,一部部票房破億的電影帶著大盤數據向疫情之前的高度回升,而在影院之外,能看到全新公布的電影片單,跨圈的產業合作,以及對于創作者的激勵與支持。電影產業的諸多領軍人物一同談論創新與創作,倡導互利共生,與時俱進,齊心協力跨越挑戰,擁抱未來。

王健兒
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則提出,影院在體育、游戲、演出直播方面也可以進行探索,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價值,而且市場上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需求。“影院在創新科技的運用上也有很大的空間,比如利用5G 技術、區塊鏈技術去開拓新的業務模式和新的業態,來更好地回報投資者,這才是一個長期的健康的發展模式。”

王長田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則認為,苦練內功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他透露,在疫情期間,光線傳媒重新梳理了正在進行的項目,通過對疫情后期市場的分析研判,重新制定項目標準,比如成本的控制,劇本的打磨,“我們要重新去平衡去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程 武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達了對影院未來的樂觀看法:“在這種觀影體驗中,大家能夠帶著期許去尋找想要獲取的娛樂、溫暖和感動,這是電影帶給人類社會最獨特的價值,我們需要這種儀式感,這是電影的核心價值,也是萬千電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戰下還要堅持在這個行業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