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這個冬天格外漫長。面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依然負重行走在戰“疫”最前線。他的每一次出現、每一句論斷都牽動著人心。他為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而落下的淚更令人感受到一個醫者的仁愛和慈悲。2003年的非典距今已經17年了,每當國家有重大傳染性疾病發生的時候,人們都能聽到鐘南山的聲音。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戰士,還有人說他是國士。那么,是什么成就了這樣的鐘南山呢?
懸壺濟世
是這個家族的底色
鐘南山因著父母的道路選擇了習醫。他的父親鐘世藩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國家一級教授。他的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辦人之一。夫婦兩人既志趣相投,又是廈門同鄉。廖月琴的娘家是有名的鼓浪嶼廖家。她這一代是廖家的第四代,她姐弟三人都選擇了從醫。
懸壺濟世是這個家族的精神底色,這也同鼓浪嶼這方水土不無關系。鼓浪嶼是閩南地區最早引入西醫實踐的地方之一,傳教士在當地建立的救世醫院通過半醫半學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西醫人才,也影響著鼓浪嶼的子孫們紛紛走上了學醫之路,其中就有被譽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
“大醫精誠”,出自唐朝孫思邈的文章,說的是醫者既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這樣的精神追求在鐘南山身上延續。
父親教會他執著的追求、嚴謹實在的作風
鐘南山說:“在我的生活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父親鐘世藩。”
在鐘南山的記憶里,父親始終是讓他有點兒怕的嚴父,話難得說上一句,卻極有分量。鐘南山在行醫道路上曾經歷過一段蹉跎歲月。1960年,他從北京醫學院畢業,此后的十年間,做過輔導員,到過農村,當過工人、校報編輯,還進過文藝宣傳隊。這十年讓他離一個醫生越來越遠。1971年,他被調回廣州時,已經35歲了。有一天,父親問他:“南山,你今年幾歲了?”鐘南山答:“35歲?!辩娛婪又f了一句“:都35了,真可怕啊。”
父親的話給了鐘南山很大刺激。他知道父親在35歲這個年紀已經做出了許多成就,而一般人也遠比現在的自己優秀得多。于是,鐘南山開始發奮找回失去的時光。
1970年代,周總理號召對慢性支氣管炎開展群防群治。當時,醫生們都不愿參與這項工作,因為“治咳不治喘,治喘不露臉”,很難出成績。鐘南山開始也有點不愿意。他回家征求父親的意見,父親只一句話:“撿難的事做未必是壞事?!?/p>
“病歷是寫給病人看的,人家都看不懂,你寫出來干嗎呢?”“醫生說任何話,做任何事都要講依據?!?.....鐘世藩說過的這些話和他給患兒看病時的循循善誘,不分貧富貴賤,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鐘南山。
永遠要有執著的追求,辦事要嚴謹、要實在,這是鐘世藩留給鐘家的兩條家訓。今天,人們在鐘南山身上看到的那些熱愛與赤誠,正是從父親鐘世藩那里繼承來的。
母親讓他懂得寬容和同情心
小時候的鐘南山像所有頑皮的男孩一樣,做出過從三樓跳下,“挪用”要交給學校的飯錢偷偷買零食等舉動,甚至留過級。在他五年級的一次考試中,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母親廖月琴高興地表揚他:“南山,你還是很不錯的??!”這個五年級的男孩一下子感受到了自尊,從此開始認真讀起書來。
1955年鐘南山考上大學的時候,母親在家庭經濟拮據的情況下,仍然拿出10元錢來資助鐘南山的一位同學上大學。母親廖月琴去世時才56歲,她走得太早,但她生前的一點一滴都深深印刻在兒子的記憶里。
強大的“運動基因”
鐘南山說過,他的身上有“運動基因”。大學時代,他是學校里鼎鼎大名的田徑運動員,1959年,在第一屆全運會上打破了全國400米欄的紀錄。
鐘南山認為,一個人不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也不能滿腹經綸,弱不禁風。他培養人才不只看重專業,更看重綜合素質。鐘南山帶研究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星期五下午,他都要和研究生們打一場籃球賽。
2019年,鐘南山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謝謝了,我的家》欄目組訪問時,對著鏡頭說下了這番話:“爸爸,記得你說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么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我一直記著這句話。現在我已經80多歲,慢慢懂得了。爸爸,你的愿望我已初步達到,但是我不會滿足,我還會繼續干?!?/p>
如今,84歲的他仍馳騁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戰場。
(選自2020年2月10日《中國婦女報》,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學者張中行寫的散文,通過回憶與葉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表現了葉老謹嚴自律、待人寬厚的節操和風范,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德行高遠者的追思景仰。本文有敘有議,講述了鐘南山的成長經歷?!袄咨裆健⒒鹕裆?、鐘南山,三山齊聚濟蒼生!”似乎只要有他,我們就有了依靠。有誰不崇拜這個仁愛而又堅毅的老人呢?
讀有所思
1.請同學們聯系文中內容,對照所敘事情,談談是什么成就了鐘南山。
2.通讀全文,說說鐘南山的成長經歷對你有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