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林曉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252000)
門式鋼架的主要承重骨架由輕型H 型鋼、冷彎薄壁型鋼、熱軋H 型鋼等構成,由于其自重輕、承載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經濟環保,目前大量應用于各種工業建筑。特別是大跨度單層工業廠房,門式鋼架是設計時的首選結構形式。本文結合某工程設計實例,對門式鋼架結構進行靜力分析。
本項目采用PKPM鋼結構二維設計模塊中的門式鋼架部分建模,本文選取中間跨進行分析,其二維模型如圖1 所示,鋼架內側數字分別為梁、柱構件編號。結構形式為單跨雙坡,跨度25.5m,坡度為0.1,柱距8.7m,柱高19.25m,牛腿高度19.99m,屋面與墻面均采用輕型鋁鎂錳板。主體鋼架選用Q345B 鋼材,屈服應力fy=345Mpa。橫梁與柱剛接,由于設有10t 橋式吊車一臺,故柱腳與基礎剛接。中間跨鋼梁采用H 形變截面,梁高400-600mm,上下翼緣寬250mm,腹板厚10mm,翼緣厚14mm,鋼柱截面為700×300×16×18。

圖1 門式鋼架二維模型
門式鋼架輕型鋼結構承受的荷載類型主要有:永久荷載、屋面活荷載、風荷載、吊車荷載、地震作用等。設計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并依據業主提供的基礎資料合理加載。
永久荷載包括鋼架、屋面板、檁條等構件的自重。構件自重的標準值根據構件的尺寸與材料單位體積的自重計算確定[1]。本工程屋面采用輕型鋁鎂錳板,并設有檁條,經計算,屋面恒載取為0.3kN/m2。

表1 柱內力
采用輕型屋面時,屋面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豎向活荷載,標準值取0.5kN/m2。
門式鋼架風荷載作用面積取垂直于風向的最大投影面積[2]。本工程為封閉式鋼架,風壓調整系數取1.1,地面粗糙度為B類,本地區50 年一遇的基本風壓值為0.45kN/m2,受荷寬度8.7m。
本工程設有LD 型電動單梁吊車一臺,起重量10t,吊車跨度24m,最大輪壓7.29t,最小輪壓2.06t,小車重1.3t,車寬4m,輪距3.5m,豎向荷載與橫向水平荷載由程序自動導算。
本工程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基本加速度為0.15g,所在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Ⅲ類。

表2 梁內力

表3 鋼柱驗算結果
本文選取5 種工況對各桿件受力情況進行分析,分別為恒荷載、左風1、左風2、右風1、右風2。
各單工況作用下的柱內力見表1。由計算結果可知,在恒荷載作用下,由于單元1 與單元2 對稱,故其各端內力值大小相等,單元3 與單元4 同理。左風工況下,單元1 與單元3 為迎風桿件,單元2 與單元4 為背風桿件,且單元1 各桿件內力值均大于單元2,單元3 各桿件內力值均大于單元4,說明風荷載對迎風側桿件影響較大。
各單工況作用下的梁內力見表2。由計算結果可知,恒載作用下,梁所受軸力遠小于柱,說明對于鋼架整體,軸力主要由柱子承擔。在梁構件中,由于單元2 與單元3 對稱,故單元1 的I端與單元3 的II 端內力值大小相等,單元2 與單元4 同理。風荷載作用下,各桿件軸力大小相同。左風工況下,剪力與彎矩最大值均出現在單元1 的I 端(左側)。右風工況下,剪力與彎矩最大值均出現在單元3 的II 端(右側)。
鋼柱驗算結果見表3。各構件應力比、穩定性、高厚比、寬厚比、長細比等參數均滿足規范要求。由驗算結果可知,平面外穩定起控制作用,規范要求平面外穩定最大應力比小于1,柱1 與柱2 的平面外穩定最大應力比為0.96,滿足驗算要求。其余參數富余較大。
鋼梁驗算結果見表4。由驗算結果可知,強度及平面內穩定起控制作用,梁1 與梁3 的強度應力比為0.84<1,平面內穩定最大應力比為0.75<1,滿足規范要求。其余參數均有富余。

表4 鋼梁驗算結果
門式鋼架單層工業廠房設計時,應在全面了解業主需求及設計要點的基礎上綜合分析,選取合理的結構形式,充分考慮結構所承受的荷載作用,保證結構具有較好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