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世界末日是災難科幻片中常見的主題,在許多好萊塢大片里,人類通常放棄地球,選擇移居其他星球。放棄和拯救,在科幻電影中是道選擇題,在現實中卻無從選擇。
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加劇,地球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森林植被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產生了大量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導致氣候問題越來越嚴峻。
沒有人知道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算是“安全”,但我們正在經歷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災難:極端天氣頻繁、冰川消融、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旱澇災害增加等。
這些改變不再是科學家的預言,從北極到赤道,人類已經開始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掙扎著求生存。而這一切不過是氣候變化影響的序幕。為了阻止這場全人類面臨的共同災難,世界各國開始攜手應對。
早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召開時,就有科學家警告說,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將導致地球氣溫升高。氣候變化首次作為一個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1992年5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公約,并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通過。1994年3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當然,在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各國經歷了嚴重的分歧、艱苦的談判、利益的博弈,最終有攜手也有退出?,F實中,我們無法期待有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只能期盼更多國家用實際行動承擔人類共同的責任。
敬畏地球,敬畏自然,是人類在發展歷程中逐漸領會的真諦。保護自然,與其說是拯救地球,不如說是拯救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
(選自2019年第5期《資源導刊》,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