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 要:突發環境事件具有突發性強、擴散迅速、危害性大的特點,其對于企業乃至整個國家都有較大危害。科學地來編制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能為突發環境事件防控提供有效指導。該文以某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過程為例,在分析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的基礎上,就應急預案體系編制要點展開分析,期望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防控能力,更好地保護環境,為企業生產人員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提供有效保證。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點
中圖分類號:X507? ? ? ? ?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企業生產的環境效益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企業在生產中應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避免污染和破壞環境。如果企業污染物排放不規范,就容易造成突發環境事件,從而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為預防突發環境事件,及時規范地處理已經發生的環境事件,企業在現代化生產中必須正確對待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問題。該文就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點展開分析。
1 項目概況
該企業分有Fa、Tc、Cm三大車間,進行干式摩擦材料、汽車自動變速箱用零部件、濕式摩擦片、離合器總成和對偶片的生產。在實際生產中,受企業生產環境復雜等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因此,管理人員應在識別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的基礎上,科學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為生產階段環境風險防控提供指導。
2 標準分析
突發環境事件對于社會具有較大危害。對于現代化企業而言,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能有效地防范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同時也能確保各類重大、特大環境污染事件處置的及時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現階段,我國通過《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HJ941—2018等技術標準,對企業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進行綜合管理[1]。該文件要求先對企業生產中的各類化學物質種類和數量進行識別,然后針對具體的風險物質,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進行風險分級,并指出風險分級的程序、方法和實際處理路徑,這為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提供了有效指導。
在HJ941—2018技術標準下,針對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注重企業基本情況、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的有效分析,系統化地進行企業組織結構劃分,并規定相應的職責要求,建立相應預警機制;還應應進行信息報告與通報,加強應急預案后期處置;最后實施應急培訓和演練,并進行應急預案評審備案和更新,有效確保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的及時性、有效性,繼而提升企業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水平。
3 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分析
系統化地把控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能確保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2]。在編制過程中,通過對生產過程各階段的有效分析,準確地探知了企業生產中的潛在風險和有害因素,隨后通過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減輕了這些潛在風險源對周邊環境影響和人身安全的影響。具體而言,該項目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識別分析中,通過地理位置、電子地圖、網上查詢、結合現場查看等方式,對包含的環境風險受體進行勘查,并以此確定企業生產中的具體環境風險單元。
該次勘察分析工辨識出18個環境風險單元,風險單元包含LPG站、氫氣站、油品倉庫、化學品臨時存放點、危廢倉庫等;其涉及的風險物質包含34種,包含了四氯化碳、1-二甲基勝、乙醚、甲基勝、苯胺、敵敵畏、甲醇、異丙醇、丙酮、三氯甲烷、丁醇、苯、天然氣、溴甲烷、乙烯等。在這些物質中,按照HJ941—2018技術標準,根據臨界量進行評價(見表1),對于臨界量低的風險物質進行重點管控。
4 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總體上可分為6大類,其中,從管理范圍層級來看,其包含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而從管理對象來看,其又可分為部門應急預案、地方應急預案、企事業單位應急預案和重大活動應急預案4類。
該企業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屬于企事業單位預案,可將其分為環境風險評估以及環境應急預案2種形態進行建設。從本質上講,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應急預案的一種重要形態,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可有效地處置企業生產活動中的突發環境問題和安全事故。
5 編制技術要點
5.1 突發環境事件分級
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分級管理時,主要參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境保護部第17號令)實施,在具體分級中,根據企業環境風險評估結果,應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管理,以此來實現對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的準確把控,通過企業突發環境事件的分級,根據單位內部控制事態的能力進行分級響應,對需要的應急資源進行有效調動,以此來降低突發環境事件的影響。
在突發環境事件分級中,充分考慮企業生產、使用、存儲和釋放的環境風險物質數量,并計算實際數量與臨界量的比值,該次評估重點就大氣環境和水環境的風險物質進行評估,將企業按照影響程度、范圍等分為一般環境風險、較大環境風險和重大環境風險。企業突發環境事件分級程序如圖1所示[3]。
實際評估中,重點關注風險評估具體措施實施,并評估環境風險受體敏感程度,隨后制定應對策略。在風險評估過程實施中,從周邊社會環境狀況、企業基本情況2個方面展開評估,指出液化石油氣、氫氣、液氨、ATF油、甲苯、酒精、甲苯、酒精等物質均為該企業的風險物質,其敏感程度較高,可能發生的事件有泄漏、火災和爆炸等。對此,公司總圖布置符合防火、抗震、安全和衛生等規范,同時加強化學品的進出料貯運管理,并要求相關人員定期進行倉庫、車間等現場檢查。強化用電、消防管理并設置應急值守電話,為突發環境事件應對處理創造條件。
5.2 分級響應與職責分配
針對突發環境具體事件的響應,需在了解其風險分級情況的基礎上,按照相對應的級別進行響應。
在預案啟動、處置指揮、信息報告、調度等環節中,應注重相應程序和職責的有效劃分。在分級響應流程管理中,按照事故發生級別啟動相應響應級別。例如,當企業發生突發車間級環境事故時,按照三級響應制度,可先啟動車間級別的應急響應,而當突發環境事故影響范圍超出車間,則啟動廠區級Ⅱ級應急響應,事態進一步惡劣,影響到廠界外,到Ⅰ級響應時,啟動廠外應急響應管理辦法。
在啟動相應的應急管理程序后,要求相關人員履行以下3項職責和義務。1)響應部門應積極地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并就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進行進一步完善,為后期的預防和管控提供指導。2)要求相關部門系統排除事故隱患,同時進行環境應急能力保障制度建設。3)結合實際的事故隱患,按照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進行演練,并做好相關文件的備案管理。通過以上做法,才能正確應對企業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避免或減小突發環境事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5.3 應急設施與措施
制定應急措施、建設應急設施和提供應急物資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核心內容[4]。在其編制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應急設施、措施、物資和響應程序的針對性、適用性,確保相應的處理手段能在短期內縮小環境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控制并減小環境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
在應急設施準備中,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等威脅,重點建設以下4類設施。1)進行通道間距合理設計,要求各化學品的進出料貯運管線具有合理的存儲空間,同時對辦公區域和涉及風險區域的生產、儲存單元分開布置。2)加大電氣電訊應急設施建設,同時劃分消防重點區域,設立禁火警示標志并采用阻燃耐火型號材料等。3)做好各風險單元防滲防泄漏準備,設置事故應急池和管路,做好事故廢水的收集。4)在消防建設中,在場地設置室外消防栓、室內消防栓、滅火器、探測報警系統的數量分別為25個、150個、992個、3套,同時準備微型消防站,滿足防火需要等。
在預案編制準備中,以最短的響應時間確保泄漏持續時間最短,繼而實現突發環境事件的有效控制,減少對應事件的危害性。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具體措施的制定和設施準備,還應遵守以下4點要求。1)在應急設施的類型、建設規模、數量和位置確定中,應注重風險源的有效確定,同時需就風險源影響強度進行系統評估,以此來確保應急響應的高效性、有效性。2)在實際響應管理中,還應預測應急設施和措施的實際處理能力,確保突發環境事件的有效消除。3)應加強響應物資的管理,確保響應物資種類和數量清晰準確,且存放位置安全可靠。4)注重應急響應過程的二次廢物處置,全面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5.4 應急監測
針對突發環境事件,還應注重應急監測的有效管理。目前在應急監測方案管理中,針對預案所列各類風險源項目應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同時,應注重應急監測因子、監測斷面或監測點、監測頻次要求、監測方法、器材及試劑儲備等的有效管理。此外,針對具體的監測要素,還應注重對應內容的細化分解。
該項目應急監測重點進行廢水監測和廢氣監測。廢水監測措施為:當事故期間因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等事件產生大量事故廢水,先切斷所有污水總排口、雨水總排口,然后實施CODCr和pH監測。每4小時采樣分析一次。而在廢氣監測中,在事故點附近以及下風向廠界周邊設置監測點,采用便攜式氣體檢測儀進行現場監測,要求監測間隔控制在1次/3 h,直至達標。須注意的是,在應急監測因子管理中,應加強特征因素的細化管理,如系統報告特征因子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同時評估特征因子可能造成的短期較大傷亡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避免突發環境事件對人民財產安全造成影響。
5.5 信息報告流程設計
針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按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限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確保報告程序和要求的規范性。在實際報告中,依次對環境事件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情況進行報告,確保了企業突發環境應急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6 結論
突發環境事件對于企業現代化生產具有深刻影響,其不僅威脅環境和人員安全,而且對于企業及社會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也具有較大影響。在企業發展實踐中,應系統化地進行自身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分析,然后以此為基礎,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對環境風險單元與風險物質進行全過程、全要素的動態化管理,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突發環境事件對企業的影響,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陳佳亮,張路路,林偉彪,等.化工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研究——以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4):1-6.
[2]彭園花,張慧,王運長,等.化工園區和單個化工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不同[J].山西化工,2020,40(2):158-160.
[3]梁秋洪.關于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思考及建議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4):252-253.
[4]楊冉.關于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能源與環境,2019(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