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安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不斷推進,微信公眾號蓬勃發展,如何能夠在浩如煙海的公眾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公眾號運營的最大難題。本文將以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新聞評論類公眾號“俠客島”為例,分析其評論推文的寫作策略,為評論類公眾號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新聞評論;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寫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02
一、引言
近年來,微信公眾號蓬勃發展,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都熱衷于開辦公眾號平臺,據清博指數數據統計數據顯示,排名前十的公眾號基本為新聞資訊類公眾號: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網等,在排名前一百的榜單中,資訊類、娛樂類、時尚類占據70%,而“俠客島”作為少有的新聞評論類公眾號,并在推文數較少的情況下,排名73,平均瀏覽量為5萬多,近65%的原創文章閱讀量達到10萬+,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新聞評論類公眾號。
俠客島是人民日報海外版于2014年創辦的旗下新媒體品牌欄目,專注時事政治的評論,現在已擁有的用戶量超過1000萬,據微信公眾號平臺“微小寶”的數據分析顯示,在2014年2月18日注冊運營的俠客島經過四年的發展,截止到2018年底,擁有粉絲數140萬+。可以說,當下公眾號質量良莠不齊,新聞評論類公眾號又受新聞評論這一文體自身的局限,“俠客島”能獲此成績實屬不易,因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其評論推文的寫作內容闡釋其成功背后的原因。
二、文獻綜述
通過文獻閱讀,作者發現目前針對微信公眾號的研究很多,但針對某一類公眾號特別是評論類公眾號的研究很少,且通常分析都是運營策略,很少從推文內容入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關于“俠客島”的論文也有不少,但經常是通過個案分析法或比較分析法分析幾個公眾號各自的優勢,還有不少主要從“俠客島”作為黨媒轉型的載體,分析其轉型策略;也有一部分主要從“俠客島”作為主流媒體二級微信公眾號分析其起到的傳播效果。
總體來講,專門從“俠客島”的主要定位“專注時事政治的評論”這一點進行的學術分析較少,也很少有單純分析其寫作內容這一方面探究它的成功。關于“俠客島”的相關文章很多,無論是研究它的運營之道還是其作為黨媒轉型的成功案例,都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學界對于“俠客島”的肯定,這個公眾號是有其“過人之處”的,因此,從其寫作內容進行詳細探究很有必要。
三、研究內容
(一)選題大膽新穎,緊扣輿論熱點
有數據顯示,在“俠客島”2018年發表的570篇頭條文章中,原創文章有487篇,占比85.4%。所有文章中閱讀量超過10萬+的有459篇,占比80.5%,這足可以看出“俠客島”選題的獨到之處。就本文所選的五篇推文來看,作為黨媒旗下的公眾號,“俠客島”大膽選擇了涉及到“大陸與臺灣、美中關系”這樣的話題進行評論,作為受眾來說,“大陸、臺灣、美國”始終是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些話題長期具有較高的輿論度,黨媒對這些話題的看法格外引人注意,一旦言辭不當,極易引起輿論風波,“俠客島”作為黨媒的一個發聲平臺,能夠做到追蹤熱點、直面敏感的同時理性解讀,及時發聲,是十分難得的。
(二)標題“吸睛”,有個性
新聞評論受其文體影響,很容易出現“枯燥、無趣、過于嚴肅”的情況,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點擊文章的直接因素就是標題是否吸引他們。新聞評論類公眾號若想長期發展,增加粉絲量與點擊量,標題發揮著關鍵作用。
“俠客島”的標題不同于黨媒嚴謹正式的標題習慣,更偏向于簡潔、有趣、有爆點。從筆者所選的5篇評論標題來看,首先,設置懸念,引發讀者好奇。“俠客島”善于使用疑問句式標題,如《被點名的地方公安廳,到底犯了什么事?》《給“臺獨”分子列黑名單?這個辦法好》還有《被中國制裁的5個美國NGO,到底什么來頭?》等等,疑問句式標題,會引發受眾的好奇心,激發出受眾的“窺探心理”,促使他們點擊進來一探究竟。《一則沒太引起關注的新聞,很值得解讀》這個標題則很好的設置懸念,究竟什么新聞沒有引起關注卻又值得解讀呢?這會讓讀者十分好奇,一眼就能在眾多推送中看到這個標題。其次,標題口語化,營造輕松氛圍。比如《美軍艦若穿臺海,小英該哭還是笑?》《中國擴大開放新舉措是“迫于貿易戰壓力”?笑話》《給“臺獨”分子列黑名單?這個辦法好》這三個標題中,“小英”是對臺灣領導人蔡英文的“昵稱” “笑話” “這個辦法好”則非常接地氣,讓受眾在面對一篇時政類新聞評論時依然能保持輕松的心態去閱讀,不是一看到標題就因為自己對這部分時政沒有太多了解,而放棄閱讀。將蔡英文稱為“小英”,也顛覆了受眾的黨媒黨刊用詞的傳統認識,是一次大膽的突破。
(三)文風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
互聯網時代,行文呆板、缺乏趣味的時政新聞己無法吸引受眾的關注。在此形勢下,根據受眾閱讀習慣適時進行調整迫在眉睫。上文中筆者提到,評論這一文體本身就有局限性,在諸多公眾號中,“俠客島”能夠取得近80%的文章達到10萬+的瀏覽量十分難得,這與其積極適應受眾的閱讀習慣,改變傳統時政新聞評論語態,使文章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有很大的關系。
在《美軍艦若穿臺海,小英該哭還是笑?》一文中出現的“加上美國要‘橫插一杠子的姿態” “美臺近期在軍事領域眉來眼去” “就仿佛遞給美國的‘投名狀”,《被點名的地方公安廳,到底犯了什么事?》一文中出現的“中介在各地依舊‘借尸還魂” “腳踏政府和市場兩只船”等,語言風格一改傳統的正式嚴謹,十分接地氣,將交代政治背景或提出政治術語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既可以提高固定讀者的閱讀感受,又可以擴大潛在讀者群,激發他們對時政評論的興趣。其次在形式上,“俠客島”也嘗試將文章的關鍵部分用不同顏色標注出來,幫助讀者迅速鎖定重要內容,方便讀者閱讀;對于推文的配圖上,多了很多情感表達圖片,比如表情包、流行動圖等,這些做法都讓黨媒的文風更接地氣。“俠客島”作為國家權威媒體,其清新的文風大大降低了公眾接觸和理解時政新聞、國際局勢的難度,讓大眾都擁有了知政、議政的機會和渠道。
(四)文章結構靈活多變,層次感鮮明
“俠客島”對時政新聞的解讀往往很長,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下,長篇大論往往是“不受待見”的,但“俠客島”為什么可以獲得成功呢?筆者認為,“俠客島”的文章雖長,但結構靈活多變,不局限于傳統新聞評論的提出論點、論據論證,而是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聞采用不同結構進行評論,兼具“敘事性與評論性”。在《一則沒太引起關注的新聞,很值得解讀》這篇評論中,結構為“意義、科研、原理、技術、向地心進發”,將一篇專業性較強的報道進行獨家解讀,層次清晰,最大程度地告訴讀者在解釋什么,從而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其文后有溫馨提示:如果對“松科二井”感興趣,可以閱讀原文看更加翔實的報道。在《中國擴大開放新舉措是“迫于貿易戰壓力”?笑話》這篇文章中,其結構為“安排、內因、貿易戰”,并不是一味地針對報道進行解讀,而是為受眾梳理時間線,聯系相關背景,有益于受眾的理解。
(五)用詞緊跟潮流,拉近與讀者距離
在新媒體時代,行文呆板、缺乏趣味的黨媒文風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俠客島”俠客島”善于與讀者拉近距離自上線以來,大量使用幽默語、互聯網話語,對枯燥的時政新聞進行精準、透徹的解讀。“俠客島”與其他官方媒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堅持話語體系轉換,不刻板教條、居高臨下,而是用讀者最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對話交流。例如上文中筆者提到的“島叔、島妹”,這其實就是“俠客島”為了能夠更好地與讀者進行交流創造出的“人物形象”。再以《一則沒太引起關注的新聞,很值得解讀》這篇文章為例,在結尾處,其用灰色加粗字體寫了一段話,內容如下:“感謝Virelay島友對島叔的科普掃盲,如果萬能的島友還有各種花式本領歡迎賜教”,這就極大地拉近了黨媒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群眾敢于向中央媒體傳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結語
“俠客島”的成功絕不僅限于其寫作策略的成功,還包括其公眾號本身的特色定位、運營管理策略以及對自身資源優勢的合理利用,但本文作者是希望單純地通過分析其對時政報道的評論寫作策略,為自媒體評論人、其他新聞評論類公眾號、學生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陶夢筱.“島叔”說新聞:“俠客體”的江湖與情懷[J].青年記者, 2019.
[2]王冰迪.主流媒體二級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的傳播內容研究[D].鄭州大學,2019.
[3]丁磊.做權威、犀利、好讀的時政新聞——“俠客島”內容特色研究[J].采寫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