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藝萌
摘 要:視聽新媒體時代,影像數字化傳播已成為振興傳統村落的重要形式。文章以西安市藍田縣葛牌鎮石船溝村、周至縣厚畛子鄉老縣城村兩個入選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為樣本,對兩個村落的影像數字化傳播現狀進行調研,研究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為保護與宣傳原真性傳統村落事業添磚加瓦。
關鍵詞:傳統村落;鄉村振興;影像數字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中國是以農耕文明為根基的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對于文化底蘊深厚的西安來說,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只有兩個:藍田縣葛牌鎮石船溝村、周至縣厚畛子鄉老縣城村,對它們的保護和宣傳研究是一個極為迫切的命題,因此,研究西安市傳統村落的影像數字化傳播,通過影像數字化傳播實現對傳統村落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且意義重大。
一、概念界定
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1]。數字化技術逐漸被應用到傳統村落的宣傳與保護上。2012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的《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展示傳統村落的魅力,提高群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認知和了解,增強全民保護傳統村落的自覺性。”讓傳統村落的數字化傳播與保護有據可循。因此本文提出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聚焦數字傳播研究,即著眼傳播學角度,從傳播內容和傳播渠道來研究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現狀與問題。
二、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實踐現狀
本文通過對西安市兩個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發現當前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現狀如下:
(一)傳播主體以私人用戶為主,播放量較低
以“石船溝村” “厚畛子老縣城村”為關鍵詞在四大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進行搜索,從發布源上來看,73%為私人用戶,27%為媒體機構。但是媒體機構發布的信息播放量遠遠大于私人用戶,媒體機構發布的《這里西安:周至老縣城》播放量達到326.3萬,最低的《秦嶺深處有客家》播放量為1730,私人用戶發布的內容最高播放量為5830,最低播放量為24。
(二)傳播內容以風景記錄為主
媒體機構發布的內容均為風景宣傳與人文知識介紹相結合,比如陜西電視臺的《百年老縣城 尋味厚畛子》等,但私人用戶發布的內容多是單純的風景拍攝,更像是旅行路上的視頻記錄,隨拍隨記,缺乏吸引力。此外,兩個村落的影像記錄中長視頻居多,5分鐘以上的視頻占67%,在短視頻傳播時代,這種以長視頻為主的傳播方式應進行改進。
(三)傳播渠道以視頻網站、微信公眾號居多
厚畛子老縣城村作為一個旅游村落,有其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因此更偏重于在公眾號上發布內容,官方傳播渠道集中在公眾號上,石船溝村制作精良的影像多在騰訊視頻,當下流行的各類短視頻APP上依然缺少專業機構制作精良的視頻,私人用戶上傳的較多。關于傳統村落的影像數字化傳播問題,官方機構依然偏重于傳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傳播思路不夠開闊。
(四)傳播效果不佳
網絡傳播效果一般可以通過閱讀量、點贊量、評論量、轉發量、粉絲量等指標來測量。兩個傳統村落的影像在視頻網站播放量不超過100次視頻數量占的37.5%,播放量過萬的僅占13%,大量私人用戶的點贊量、評論量轉發量幾乎為零,只有27%的媒體機構發布的內容才會有點贊、評論和轉發,但是和一些大V比起來仍舊是微不足道。兩個村落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無法獲知,但是從兩個公眾號日常的閱讀量來看,關注度不高,粉絲較少。
三、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現存問題
(一)主流話語不足,缺少統籌規劃
現有的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主要由零散的私人用戶完成,雖然普通公眾是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不可或缺的甚至是重要的因素,但這種碎片化無體系的傳播無法引起大眾的重視。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缺乏高層視野,導致這種傳播無序而低效,未能充分展示傳統村落的生存狀態與精神內涵。
(二)內容單一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的內容多集中在展示村落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停留在對美景的記錄層面,缺少對傳統村落歷史沿革、文化風俗等資源的挖掘。私人用戶的信息發布又帶有明顯的淺表化,內容簡單深度不足,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很難給用戶帶來感官上的沖擊力和心靈共鳴。
(三)傳播渠道窄,影響力不足
數字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短視頻、直播等新型信息傳播渠道,它們適應了網絡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多元化、互動性、碎片化等特性,在中青年群體中接受度高,傳播效果良好。但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渠道依舊聚集在傳統視頻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傳統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的影像信息獲取相對短視頻來說比較麻煩,大眾在閑暇時候瀏覽視頻更傾向于選擇短視頻平臺,所以這種窄化的傳播渠道導致影像數字化傳播影響力不足。
(四)用戶針對性弱,傳播效果不佳
隨著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大眾傳播時代已變為分眾傳播時代,即媒介傳遞信息的對象從廣泛的大眾變為各個不同利益和興趣的群體,而算法的加入使得傳播更加精確。在這種情況下,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依然延續大眾傳播時代的思想,沒有分析用戶差異,進行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和服務,傳播效果差。
四、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對策
(一)統籌資源,整合傳播
在傳統村落數字化傳播過程中,應當樹立全局觀念,以國家文化戰略要求為導向,打破區域限制,強化傳統村落數字化資源整合,統籌協調推進傳統村落信息傳播工作,制定統一傳播戰略,創建展示與共享各個傳統村落數字影像資源的平臺。有規劃有組織地進行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宣傳,深度詮釋傳統村落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制作有深度的數字影像,推進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工作。
(二)細分內容,增強用戶黏性
2016年以來,直播和短視頻迅速進入人們的視野,短視頻成了當前最流行的影像消費品。短視頻的特點就是時長短,抖音進入市場之初規定的時長為15秒以內,粉絲量達到一定數值可以升級為1分鐘以內。短短的十幾秒、一分鐘很難展示一個“大而全”的內容,因此細分內容變得重要,從細分的角度出發,尋找有意義的一個“點”進行深度挖掘,在短時間內快速抓住目標用戶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增強用戶黏性,提高傳播效率。
(三)借助算法推送,實現智能傳播
在信息龐雜的互聯網中,作為個體用戶如果沒有搜索引擎和平臺算法的推送,靠個人自主獲取有用信息非常困難。算法是一個用系統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在信息系統與人的匹配中無疑是高效、先進的工具。[2]算法推送的根本原理是從冗雜的網絡信息中挑出符合用戶興趣需求的內容,它通過用戶畫像的標簽來給用戶推送最適合的內容,實現精準推送,提高傳播效果。在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過程中,憑借算法推送可以實現更好地傳播。
(四)利用流量傳播
在網絡傳播語義里,擁有流量即擁有點擊率、瀏覽量、用戶,在網絡傳播中流量本身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實現特定的傳播效果,流量在網絡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可以將流量概念引入,從以下三點進行嘗試:一是利用流量大V的影響力進行傳播;二是借助流量事件進行傳播,吸引自己的流量;三是創作吸引流量的數字影像作品,創造自己的流量。無論哪種方法,最終一定要引導“流量”變為“留量”,才是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的可持續道路。
五、結語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建設與振興傳統村落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為保護與傳播傳統村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數字化傳播對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有著重要作用,生活在傳統村落中的村民更應該是保護與傳播活動的主體。目前西安市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還存在一些問題,隨著媒介技術不斷發展,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傳統村落影像數字化傳播必將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2]喻國明,曲慧.“信息繭房”的誤讀與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論內容分發中社會倫理困境的解決之道[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1):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