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碩琦
摘 要:新媒體是當代年輕人的主流社交手段,高校院級新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有著較高地位,本文從院級新媒體平臺定位與優勢、培養新媒體思維、完善運營規劃、加強團隊建設與技術培訓四個方面淺析高校院級新媒體建設策略,為新媒體運營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建設;高校院級新媒體;運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1
近年來,新媒體平臺以其平等、互動、高效的特點逐漸成為高校宣傳重要陣地,為高校師生提供便捷服務。高校院級新媒體具有新聞報道、思政教育、活動宣傳、輿論引導等功能,起到連接全院師生的橋梁作用,增強了全院凝聚力與集體榮譽感,為關注學生動態的家長提供了信息渠道,同時對外宣傳學院特色、吸引優質生源。高校學院級新媒體平臺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而如何建設與運營好高校院級新媒體成為問題的關鍵。
一、明確平臺定位與平臺優勢
新媒體平臺的運營,首先要明確自身定位,側重于平臺特征與優勢,分析受眾面的閱讀習慣與興趣點,以獲得更高推送率。各院級新媒體代表其學院正向發聲,受眾范圍為全院師生,應時刻符合其官方賬號的身份、探索形成自身獨特風格。
院級新媒體平臺的主要宣傳陣地為“兩微一空”(微博、微信、QQ空間),在賬號主頁的簡介處精準概括定位,可提高辨識度、獲取受眾關注。三大平臺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宣傳優勢,如受篇幅大小的限制,微博與QQ空間適合推送文字數量小、內容精煉的內容,而微信公眾號更偏向于篇幅長、敘述完整的推送。
二、培養新媒體思維
在網絡時代,作為官方賬號的運營者發聲時應有更高標準,有必要培養如下三種新媒體思維:
(1) 互聯網思維:新媒體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產物,運營者應與時俱進,關注熱門時事,保持新聞敏感性,注重信息時效性,了解網絡用語與表情包圖片等網絡流行現象,取其精華,不拘泥于三個平臺的傳統模式,不斷融匯創新。
(2) 用戶思維:平臺主要面向院內全體師生,青年學生群體為用戶中的主力軍,因此內容的發布要具有針對性、親切性、有效性。圍繞院內全體師生的校園生活,挖掘身邊素材,尋找當代青年人的關注熱點,掌握他們真正想要、需要了解的,保持與用戶之間“零距離”,可以更大程度地留住用戶、吸引粉絲。
(3) 媒體思維:平臺運營者不能為追求傳播效果,忽視媒體責任、媒介素養、審美趣旨,應自覺樹立較高的社會責任感,甄別網絡信息,推送正向內容,形成版權意識,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在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中起積極引導作用;拒絕誘導性標題、惡搞圖片等嘩眾取寵、博取眼球的低俗行為,勇于與網絡中的歪風邪氣作斗爭,營造和諧自然的輿論氛圍,做有溫度有態度的新媒體。
三、完善運營規劃
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規劃是指導綱領性、標準規范化、完整體系化的運營流程,定期發布內容,打造特色品牌,避免成為“休眠賬號” “僵尸賬號”!在日常推送中不斷監控與反饋,并從以下三個方面完善運營規劃:
(一)設置多元的個性欄目
開展日常推送時,運營規劃中應固定設置多元化題材的欄目,并固定欄目名稱。欄目涵蓋新聞、通知、科學普及、學術交流、思政教育、校園風景、活動宣傳、結果公示、娛樂生活等范圍。推送內容應注重與學院專業特色相融合,發揚學院優良傳統與文化,從大學生作息角度合理固定時間與頻次發送,從而形成用戶記憶點。欄目規劃時,強調推送的數目與深度相平衡,發布信息不能一味“求新求快”而忽略信息傳播的質量與深度。
(二)擬人化形象與互動
運營者可利用擬人化形象與稱呼,在推送中模仿人與人的親切交談,拉近平臺與用戶距離。建立院級新媒體形象時,可在平臺上發起征集和展示相關創意和作品的主題活動,讓全院師生廣泛參與平臺的形象建設與宣傳,以增加形象認同感。
(三)矩陣建設與資源整合
院級新媒體建設時,注重“兩微一空”三大平臺的橫向聯動,與“校—院—班”三級媒體平臺縱向資源整合。樹立檔案建設意識,可利用網盤形式,建立共享資源庫,儲存視頻圖像資源、宣傳數據與工作總結,為日后工作發展與成長提供資源基礎。
四、加強團隊建設與技術培訓
院級新媒體主要由本院學生干部負責運營,團隊建設中必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樹立責任感與使命感,精細運營分工,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團隊人員的創新性與積極性,避免工作量分配不合理或點擊量、閱讀量不高而產生倦怠心理。作為新媒體信息的輸出者,還須提升團隊思政教育,使團隊整體具端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覺悟。
目前,大部分院級新媒體平臺僅停留在初級階段,為滿足院媒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應定期組織技術培訓,聯合校級或其他學院的優秀新媒體團隊交流學習,促進運營團隊在文字采編、圖片排版與視頻剪輯等方面得到思想和技術水平的提升,在實踐中快速成長為院級優秀新媒體人才。
五、結論
高校院級新媒體平臺依托本學院的專業優勢與受眾群體,更易形成特色風格、打造獨特品牌,運營時須不斷迎接新挑戰,做好多方面協調,完善團隊建設,擴大影響范圍,突出新媒體的“新”,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活躍思維與青春面貌。
參考文獻:
[1]吳家鑫.論高校校園新媒體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新聞傳播,2018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