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光潛

萬水千山,水流花放;滿園春色,姹紫嫣紅。
春天的景象生機盎然,令人憧憬,令人興奮。激動之余,隨手采一枝嫩綠,摘一朵鮮花,瞧一瞧,嗅一嗅,或插鬢角,芬芳四溢,或帶回家,置于案頭,應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花圃,你或許縮手縮腳,有所顧慮,但在野外,你就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了。
其實不然。你因公德而謹慎,卻忘記了被你熟視無睹的植物。你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植物也有痛感,只是在你的意識之外;植物也會喊,也會叫,只是在你的聽覺之外。
雖然植物有別于動物,特別是人類,譬如沒有思維神經元,沒有思維邏輯,卻有感應細胞,即植物的神經系統,它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疼痛。植物的痛感可顯著或微弱地表現在它們的應激反應上。譬如采摘植物葉片,它會微微顫抖,它會傷心地流淚。這種顫抖不是你采摘時用力的結果,而是植物細胞產生的連鎖反應。我曾在菜地里用指甲掐斷豌豆苗,發現殘余的莖葉和相鄰的嫩芽,立即做出了下垂的姿態。按理說,我采摘嫩苗后,重力減小了,它應該向上反彈。可是,恰恰相反。我相信自己的細微觀察,當時就覺得植物是有痛感的。為了驗證這一點,我改用剪刀剪取,以免外力干擾。結果呢,依然如故。我為之羞愧。
跟動物一樣,植物也擁有自愈能力,通過毛細管向疼痛部位即傷口增援生命急需物質,譬如鈣離子、鉀離子、生物肽、組織胺、前列腺素等。也就是說,它們在受到傷害時,譬如火烤、割裂、掐摘等,都會發生應激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即植物內部的許多化學成分會在疼痛時自覺地發生數和質的變化,尤其是增援受傷部位,仿佛武漢遭遇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時,全國各省市派遣醫療隊前往疫區救治患者。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植物亦然。
難能可貴的是,植物在遭遇外力襲擊時,它不僅能夠激活自身防御細胞的能量,及時實施自救,還會給同伴發出預警信號,或呼救信號。植物痛感信號的傳遞,既是化學反應(化學信號),也是電壓變化(電信號),屬于遺傳性的條件反射。這種人類看不見也感受不到的痛感信號,雖然非常微弱,不易覺察,但確實存在,譬如前面所說的我的親身經歷。
植物也有害羞和避讓意識。譬如你將溫暖或冰冷的手指靠近它時,它會羞羞答答,豈止是熱脹冷縮。這是人體的氣息激發了它的表層細胞,它的表層細胞立即作出了應有反應或預警。如果它覺得對其并不構成傷害,而是一種示好,它會慢慢地恢復常態。如果你老是凝視它,而且長此以往,它會微微蜷縮軀體,以避讓你的目光,甚至停止生長,以示抵抗。如果你經常肆意改變它的生存環境,譬如換盆移植,無端松動泥土,調整向光方向等,它的生長也會隨之變得十分緩慢,即便施與十足的營養,亦是如此。這就是許多伺候花草的人,感覺越盡心盡意、越不如意的道理。
物吾同胞。我們不僅要手下留情,切勿傷害植物,也不要溺愛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