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纓
鳳凰村,位于巢湖市烔煬鎮。名字極美的鳳凰,曾是合肥市11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是經合肥市委確定、合肥市政協負責聯系幫扶的貧困村。鳳凰村建檔在冊貧困戶118戶212人,2016年整村出列,全體貧困戶于2018年底全部脫貧。
實踐中,合肥市政協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形成了“市政協黨組指導扶貧、專委會支持扶貧、政協組成單位和委員參與扶貧”的三級扶貧工作新格局,助力鳳凰跳出貧困泥沼,走上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征程。合肥市政協助力鳳凰村成功脫貧的一系列創新性做法,不僅對各級政協,對政府部門也具有較強的參考借鑒價值。
貧困戶肖圣榮一家屬于典型的因病致貧。今年69歲的肖圣榮因患直腸惡性腫瘤,家庭經濟情況急轉直下,成為低保貧困戶。
合肥市政協主席韓冰帶頭幫扶肖圣榮一家,根據實際狀況幫助引進了種養項目、申請補貼資金,通過產業帶動讓老肖一家逐漸富裕了起來。
“養雞270只,種植水稻2畝、黃蜀葵2畝,共申請特色種養業補貼5000元,養雞預增收4000元,當兵退伍生活補助1950元/年,做村保潔工作工資4200元/年,低保8604元/年,江濤水產入股分紅900元。”老肖的記錄本上,2019年有將近2萬元的純收入。
2018年脫貧攻堅決勝沖刺期以來,韓冰先后12次采取“四不兩直”的形式來到鳳凰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召集農業、交通、文旅等政府職能部門現場集體商議精準扶貧措施,推動扶貧項目建設落地。
8位政協副主席及政協秘書長積極參與,采取到村慰問走訪貧困戶和困難黨員、調研產業發展、開展民主監督等形式,詳細了解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及扶貧工作落實情況,反映社情民意,爭取到合肥市扶貧專項資金支持,1550萬元的“鳳凰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分標段已完成實施,有效推動精準脫貧。
2018年7月,合肥市政協提出,“把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重點在基礎設施改善、主導產業帶動、生態文明和基礎組織建設上有新突破,引領帶動全村村民勤勞致富,要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政協干部與鳳凰村的黨員干部群眾一道,向貧困宣戰。27名縣處級干部、6名能力突出的年輕干部先后來到鳳凰村,加入“幫扶親友團”,指導駐村扶貧工作隊制定工作計劃,理清思路、引進項目、發展產業。
作為第七批選派幫扶干部,鳳凰村黨委第一書記、駐村扶貧隊長程序2018年4月到村后,手繪了一張村情地圖。按照這份地圖,他白天入戶調研、晚上冥思苦想,分析出了鳳凰的“窮根兒”所在——整村看,地理位置優勢不明顯;特色產業發展不突出;村史文化積淀不厚重;班子創新意識不強烈。個體看,無兒無女年齡大、因病因殘內耗重、子女贍養能力弱。
原因找到了,第一書記第一時間把脈開方,向政府部門尋求支持,向先進村居請教學習,發揮政協智慧和資源,制定出“文明村居、美麗鳳凰”發展目標,提出“黨建強基、產業立村、文化提升”幫扶思路,推行產業規劃,發展鳳凰特有品牌文化。在各方的合力下,鳳凰終于有了嶄新面貌,村民富起來了,村居也美起來了。
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為鳳凰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黨建引領、智力支持、物質保障。
2020年以來,合肥市政協重點整合各專門委員會、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政協組成單位和市政協委員的智慧力量,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為鳳凰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黨建引領、智力支持、物質保障。
合肥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脫貧工作民主監督調研,形成《壯大農村村級集體經濟》《關于聚焦產業扶貧,促進穩定脫貧民主監督情況的報告》等多篇調研報告,有力促進了貧困村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
2020年,“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建立穩定脫貧和防范返貧機制”成為合肥市政協年度民主監督議題,圍繞“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開展專題協商,持續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結合合肥市政協“雙聯雙創”活動,政協委員成為助推脫貧攻堅主力軍。
斬斷“窮根”離不開教育。15年的瑤海區政協委員、10年的合肥市政協委員,“資深政協委員”張華慶連續7年幫扶鳳凰村小學,每年三次進村,給鳳凰小學學生送去夏季、冬季校服、文具和體育用品。
“第一次隨市政協赴鳳凰村調研時,看到孩子們從來沒有穿過校服,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鳳凰村的學童像城里孩子一樣,穿上好看的新校服、背上新書包、開開心心地學習。”一諾千金,張華慶一干就是7年。現在,他正在和幾名委員謀劃產業扶貧,采取訂單加農戶的模式,投資20萬元發展特色稻米產業,促進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合肥之友聯誼會,是合肥市政協發起成立的“5A”級社會組織,常年助力鳳凰村脫貧攻堅。為了助力鳳凰高飛,連續7年每逢年節組團到村開展“尋親訪友”活動,慰問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困難黨員群眾和致富能手,與村委簽訂黨建結對合作協議,以黨建為抓手,推動城鄉企業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相互學習借鑒。
富裕起來的“最美鳳凰”正借助互聯網成為合肥美麗鄉村建設一張靚麗名片。
楊永波、潘曉祥、李兵等一大批市政協委員采取消費扶貧、注入產業發展基金等形式,促進鳳凰村扶貧電商基地做大做強。
在幫扶過程中,合肥市政協越來越認識到思想幫扶、提志氣增智力的重要性。政協干部利用到村入戶時機,大力弘揚自立自強精神,點燃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勇氣,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組織村“兩委”人員、黨小組長到周邊先進村居、優秀企業參觀學習,幫助解放思想、開闊眼界;依托鳳凰家庭農場、扶貧產業園開設“田間課堂”,邀請農業專家到村講習所登臺授課,大力培養懂農業、會務農的致富能手和技術帶頭人。
思想幫扶到位了,群眾的干勁兒就調動起來了。
能不能脫貧致富,關鍵要看有沒有符合實際、具備市場前景的產業支撐。合肥市政協為此下足了“繡花功夫”,著眼鳳凰村貧困農戶脫貧實際,組織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精準幫扶,幫助貧困家庭制定產業扶持清單,項目化推進,取得良好成效。
針對鳳凰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實際,在充分考察土壤、氣候、市場等制約因素基礎上,合肥市政協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成功申報引進500畝紅葉李種植、200畝瓜簍子種植、120畝稻蝦養殖、200畝紅高粱種植等農業產業項目,新建新購連棟采摘大棚、標準化廠房、烘干機等固定資產,幫助貧困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鳳凰村118戶貧困家庭中有51戶主動發展生產,實現有勞動能力的全覆蓋,有效保證了增收脫貧出列。
同時,合肥市政協聯系對接企業到村打造歐洲月季精品示范園,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目前所有的貧困戶均有3個以上脫貧措施,部分已經達到5個脫貧措施,實現整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
從脫貧到鄉村振興,要看老百姓的錢袋子,還要看鳳凰村的整體面貌。現在,“美麗鳳凰”建設正在徐徐展開。合肥市政協辦公室聯合市民革組織、合肥部分高校的專家下沉村居,指導鳳凰村村居環境建設規劃,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今天的鳳凰,花好景美、村容整潔,百姓安居樂業。眼下,在抖音上,一場“鳳凰一日”拍攝比賽、青年志愿者“到鳳凰村去栽花”活動正在緊鑼密鼓籌備著,富裕起來的“最美鳳凰”正借助互聯網成為合肥美麗鄉村建設一張靚麗名片。
(作者單位:合肥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