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本文主人公
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論壇”上,出席者均為各國科學界大牛,其中還有44位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堪稱“全球超級大腦”的英雄會。令人吃驚的是,15歲中國女生談方琳成為最年輕的與會者。原因是,她破解了世界級數(shù)學難題——斐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
于是,出現(xiàn)了這一幕——加拿大著名數(shù)學家Rankin教授特意來拜訪談方琳,感慨道:“我苦苦鉆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頭緒,竟讓一個中國00后小女孩給破解了,太不可思議。”
2004年,談方琳出生在上海,她的“暖男”父親是大學教授,父母都對她疼愛有加。事實上,這個15歲就名揚中外的天才少女,小時候也曾厭學過,叛逆過。
小方琳剛進幼兒園,父母就和許多家長一樣為她制定了“家教方針”:要增加女兒的知識儲備,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每天放學回家后,談方琳都要識字,背古詩,練繪畫……
這些對一個孩子來說太枯燥了,小方琳嘟著嘴,一臉不高興地說:“太累了,我要放松,別的小朋友放學后都能玩,我為什么就不可以?”
一個4歲的小丫頭竟然這般伶牙俐齒,父母聽了既好笑又心疼。但沒有付出哪來收獲?為了讓女兒進步,媽媽一遍遍給她講道理。小方琳哪里聽得進去,過大的壓力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經常是父母剛走出書房,她就把書本和畫筆扔在地上,然后爬到床上呼呼大睡。
慢慢地,談方琳在幼兒園也不積極了,小朋友們舉手回答問題時,她就躲到角落去,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她也是敷衍了事。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怎么就成了“問題娃娃”?父母萬分著急,怎樣引導女兒的學習興趣呢?
談爸談媽都是開明的人,他們漸漸懂得了會玩的孩子才更會學,所以不愿給談方琳太多壓力。他們每天下班后就關掉手機,陪女兒一起看書,討論書中的人物故事,或陪著女兒做親子游戲。
上小學六年級之前,他們沒給孩子報過一個興趣班。但分內的課程和作業(yè)馬虎不得,有時談方琳作業(yè)沒寫就想出去玩,父母就會明確表示:“玩可以,先把作業(yè)認真完成。”
后來,父母發(fā)現(xiàn)談方琳對數(shù)學很敏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挺強。或許因為爸爸在大學是教理科的,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讀小學四年級時,談方琳就覺得四五年級的數(shù)學題都沒什么難度了!
因為數(shù)學成績很突出,上六年級時,談方琳才在父母的建議下,參加了數(shù)學競賽類補習班。興趣使然,她喜歡跟難題較量,每解決一道難題都很開心。有一次,補習班老師推薦談方琳參加一個全國性的數(shù)學競賽,她卻拒絕了,老師不理地問她:“大家來都是沖著數(shù)學競賽來報班的,你為什么不愿意參加呢?”談方琳解釋道:“我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如果參加競賽,那就要不停地刷題,說不定我就不喜歡數(shù)學了。”慶幸的是,談方琳的父母一致支持她的決定。
上初一時,談方琳對數(shù)學的喜愛有增無減,尤其對數(shù)論方向很感興趣,經常向父親問這問那。爸爸特意幫她聯(lián)系到華東師范大學研究數(shù)論的一位數(shù)學教授,談方琳很珍惜這個機會,跟著教授專心做研究。在名師引導下,她的數(shù)學學習水平得到了飛躍式提升。13歲時,談方琳就能獨自閱讀權威雜志《美國數(shù)學月刊》上的相關文章了。
興趣是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談方琳說,她堅持做一些數(shù)學研究的過程,就跟買玩具、吃麥當勞一樣開心。無論遇到多難解的題,她都沒有畏難情緒,而是下決心要征服它。
升入初中后,她開始研究自己的第一個大課題——“斐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談方琳信心十足地扎進深愛的數(shù)學世界,誰知,過了一個多月了,研究也沒有什么進展,她都有些喪氣了。
教授及時給談方琳打氣:“對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對困難和失敗要學會調整心態(tài),反復地重新開始。因為科研過程中,失敗總是比成功多很多。”爸爸也鼓勵她:“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你都要不停地去吸收新知識,不要害怕失敗。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功。”談方琳意識到,想要探索未知領域,自己還需要在課題上投入更多時間和專注。此后她調整心態(tài),重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
有時睡到半夜,談方琳說夢話的內容都是數(shù)學公式。媽媽擔心她太過于“沉迷”超乎年齡的課題研究,而耽誤了其他學習,就勸女兒:“閨女,沒人逼你一定要研究出來,別太給自己壓力。”談方琳卻說:“不逼自己一把,我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呢?既然挑戰(zhàn)這個世界性難題了,我就一定要看到努力的結果!”
正是憑借這股不服輸?shù)木瘢劮搅諝v時一年多,終于成功破解了“斐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那契數(shù)列和貝祖數(shù)的聯(lián)系,轟動了整個教育界和科研界!讀初三時,談方琳就憑借這個科研成果,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一等獎、“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一等獎和主席獎(唯一初中生獲獎者)。參會的一個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點名要談方琳留下,要跟她切磋一下。
但因為在課題研究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談方琳的語文和英語成績悄然下滑。一次,談方琳放學回家后情緒低落,爸爸猜到她期中考試的文科成績不理想,二話不說,就帶談方琳去打球了。打完球又玩跳棋,到了吃晚飯的時候,談方琳心里的愁云早就一掃而光。第二天,她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談方琳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寬容。“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都只是要求我學習態(tài)度好,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倒是我自己,一旦成績下滑會覺得挺難堪,很郁悶。”
在數(shù)學研究領域的首戰(zhàn)告捷,讓談方琳收獲到了喜悅和成就感,也更激發(fā)了她學習的熱情。通過一番刻苦努力,她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很快就達到了全班前幾名!
學習不僅僅指學課本上的知識,還包括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時候,爸爸會帶著談方琳參加學術圈的交流和聚餐,只為給孩子一些有益的熏陶。媽媽加入了義工隊,周末去孤兒院、敬老院做志愿者時,也會帶上談方琳,以此培養(yǎng)女兒的愛心。
在談方琳的生活中,學習只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穿漂亮的衣服,和小狗玩,做課題研究,假期回湖北孝感的鄉(xiāng)下陪伴奶奶……所有這些有意思的事讓她的生活很豐富,并充滿了愛和激情。
不同于大多數(shù)初中生的是,當同齡人還在沉迷于追劇、追星或者找某一款游戲通關攻略的時候,十多歲的談方琳早已把目光放到了攻破“最難最繁瑣”的數(shù)學習題上,并以此為樂。她說:“與其被家長逼著上各種自己并不喜歡的補習班,不如做自己真正愛好的事。”
除了數(shù)學,父母沒有給談方琳報過其他補習班和興趣班,也不強迫她像同齡人那樣在學校大考之前瘋狂刷題。談爸談媽看似順其自然的教育中,其實藏著因勢利導的智慧,他們懂得發(fā)掘孩子的興趣優(yōu)勢,并著重培養(yǎng)。
15歲的談方琳,如愿考進她心儀的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功課后,她繼續(xù)跟那位數(shù)學教授一起做研究。
通過半年多努力,這個渾身充滿智慧的女孩在科研道路上策馬揚鞭,又攻下一關,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shù)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shù)學家Rankin于2013年在《美國數(shù)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從而在國內外數(shù)學科研圈名聲大振!
得知自己的估計式被改進,這位高手居然是中國的一名15歲女孩,全球著名數(shù)學家Rankin教授驚呆了。“對于估計值精準化的問題,我苦苦鉆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頭緒,竟讓一個中國00后小女孩給破解了,太不可思議!我要看看這個小家伙的腦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和別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
2019年10月底,上海將舉行“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談方琳受到了邀請。前來參會的除44位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很多科學屆大獎的得主,因此被稱作“全球超級大腦的英雄會”。如此盛會,竟邀請一個高一小女孩來參加,這讓那些不了解談方琳的人感到震驚。
剛接到邀請時,怕影響學習,談方琳本不想出席。主辦方不甘心,又和學校領導、班主任進行溝通,談方琳這才答應下來。
作為全場“最年輕的科學家”,談方琳的出現(xiàn)驚艷四座。在這次全球論壇上,與大科學家面對面交流,也激發(fā)了她的學習熱情。
當天,坐在談方琳身邊的是世界光遺傳學的創(chuàng)始人、2019年沃倫阿爾珀特獎的獲得者吉羅·麥森伯克先生。這位科學家和藹可親,他與談方琳笑呵呵地聊天,很快消除了女孩面對幾十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的緊張感。
談方琳用英語向吉羅教授請教:“請問,您認為做課題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什么?”吉羅教授親切地告訴她:“我的訣竅是‘三不。對于一個科學工作者來說,最難得的是面對困難和失敗時,不氣餒,不松懈,不喪失自信。要學會調整心態(tài),重新開始。愛迪生研究燈泡還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呢。”
“這位洋爺爺?shù)幕卮穑瑢ξ姨袉l(fā)了。”談方琳說,她做課題時,經常會遇到困難,艱難的時候,也猶豫彷徨過,甚至還偷偷掉過幾次眼淚。吉羅教授的話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坎坷和艱辛,只有咬緊牙關不懈努力,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過了一會兒,同樣出席這場盛會的加拿大著名數(shù)學家Rankin,面帶興奮跑了過來,連珠炮似的向談方琳拋出一連串數(shù)學問題。見談方琳對答如流,并大方透露了自己改進他的“斐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的靈感來源,Rankin教授向這個中國小姑娘伸出了大拇指,由衷贊嘆:“天啊,原來如此,后生可畏!”
全球科學家大會結束后,央視本想對談方琳進行一次專訪,小談同學和家長都婉拒了。Rankin教授問她喜歡什么明星,談方琳靦腆一笑說:“我不喜歡追娛樂圈明星,我追的是科學巨星,像我國的錢學森爺爺!”聽了這話,現(xiàn)場的科學家和記者都鼓起了掌。
毫無疑問,年少有為的談方琳未來可期。但面對網上“天才少女”“最年輕科學家”“00后學霸”等稱呼,她和家人都連連搖手說言過其實了。善良,上進,謙遜……這名15歲少女身上擁有諸多閃光點。
1月6日,2020年上海市中學生“英才計劃”學員名單公示,談方琳赫然在列。這意味著她的科研創(chuàng)新之路,將步入一個新階段!
對于女兒取得的矚目成就,談方琳的父母總結說:“孩子擁有某個方面的天賦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家長不懂得加以呵護和引導,也可能扼殺掉他們的興趣和優(yōu)勢。事實上,努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