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喜歡做艾灸,擔心下雨后空氣潮濕,做艾灸時毛孔張開,濕氣會進入皮膚,導致艾灸沒有效果。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的楊云濤解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雨天或許更適合做艾灸。
雨天易引起濕癥
濕邪為外感六淫,以暑季最盛,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當陰雨連綿時,稍不注意就容易因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癥。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貪吃冷食、冷飲。雖能讓身體感覺舒適,但寒涼之物卻最傷脾,而脾在運化水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若脾陽失運,則濕內生。
雨天更適合艾灸祛濕
艾灸具有溫陽通絡、散寒祛濕的作用,可以幫助祛除人體內的寒濕之邪。下雨天寒濕之氣較重,因寒濕內侵而導致疾病的患者,其癥狀在下雨天往往會更加嚴重,如關節酸痛、肢體麻木等。所以,在雨天進行艾灸,可幫助祛除體內的寒濕之氣,對于有寒濕癥狀的患者來說更適合。
下雨天氣溫下降、體溫偏低、毛孔閉合,不利于濕氣透表外出,任其滯留體內容易生發成疾,例如引發頭暈、鼻塞、全身無力甚至風濕、類風濕等。這時候更應該抓住時機經常艾灸,祛除體內的病邪,同時更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需特別注意,艾灸后易出汗、毛孔舒張。建議在溫熱的室內多休息一下,同時喝少許開水,待出汗結束后再外出,也就不易受到寒濕侵襲。
(摘自《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