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項目評價是投資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面對投資規模壓縮,強化精細投資管理,促進投資效益最大化,我們需要做好投資項目評價,協調好投資項目評價中技術評價、社會評價和經濟評價三者的關系,為公司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關鍵詞:投資項目評價;技術評價;社會評價;經濟評價
投資項目論證中投資項目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開展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時,投資項目評價是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的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一個項目技術性、經濟性、社會性分析、論證的過程。它對于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優化資源配置和投資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投資項目評價可分為技術評價、社會評價和經濟評價三個部分,三者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
1技術評價
投資項目技術評價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原材料供應等生產條件的調查,確定項目方案和合理生產規模。根據項目的生產技術要求,對各種可能擬定的建設方案和技術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論證,從而確定項目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技術評價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做出評價,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技術的先進性,如技術的指標、參數、結構、方法、特征,以及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意義等;二是技術的適用性,如技術的擴散效應、相關技術的匹配、實用程度、形成的技術優勢等。從宏觀上講,技術評價的對象是重要的應用技術,具有預測性,提前預測技術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危害;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直接的經濟效益,還應包括潛在的、不可修復的負面效果;評價方法需要創新、注重客觀性以及可檢驗性,需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從微觀層面上講,以企業的技術方案為對象,以技術能否實現方案中所要求的技術性能、效率以及實現程度為中心目標,對方案中技術的可行性、可靠性、適用性、先進性及綜合技術效果進行權衡的研究。
2社會評價
社會評價是分析項目對國防、政治、文化、環境、生態、勞動就業、儲蓄等方面的影響和效果。
社會評價主要是對技術從社會角度上做出評價。如新技術的采用和推廣應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令,要有利于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有利于社會發展、勞動就業、社會福利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和文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合理利用資源等。旨在系統調查和預測擬建項目的建設、運營產生的社會影響與社會效益,分析項目所在地區的社會環境對項目的適應性和可接受程度,通過分析項目涉及的各種社會因素,評價項目的社會可行性,提出項目與當地社會協調關系,規避社會風險,促進項目順利實施,保持社會穩定的方案。進行社會評價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協調一致,防止單純追求項目的財務效益;有利于項目與所在地區利益協調一致,減少社會矛盾和糾紛,防止可能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和后果,促進社會穩定;有利于避免或減少項目建設和運營的社會風險,提高投資效益。一般說,社會評價方法適應于我國的大中型項目,小型項目的社會評價可以簡化,只要求評價就業、安全、與自然環境影響等。
3經濟評價
經濟評價是項目評價的核心,亦稱財務評價,它從企業角度出發,按照國內現行市場價格,計算出項目在財務上的獲利能力,以說明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
經濟評價主要是對技術的經濟性做出評價。其評價使多方面的,可以從市場角度進行評價,如市場競爭能力、需要程度、銷路等;也可以從效益上進行評價,如新技術的投資、成本、利潤、價格、回收期等。投資項目資金是有限的,為了節省并有效地使用投資,必須講求經濟效益。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要認真進行可行性研究,并對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計算和分析。當可供選擇的方案多于一個時,還要對各個方案的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和選優。
結束語
在投資項目開展評價時,技術評價、社會評價和經濟評價根據項目的不同,評價要各有側重,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創造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不便于計量,應以社會評價為主;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項目,社會效益往往比經濟效益明顯,也是社會評價的重點;工業項目雖然以經濟效益為主,也有社會效益與影響,例如安全環保隱患項目、節能項目等,而且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時有矛盾,因而工業項目也要進行社會評價。在特殊地區建設的項目,涉及的社會環境因素比較復雜,是項目社會評價的重點。在開展技術評價的同事要考慮項目的經濟性及社會性;在項目社會性評價時要考慮項目效益;在項目經濟評價時要考慮技術先進性和社會效益。因此開展投資項目評價時,不能局限于一種評價結果,要按綜合評定,結合具體項目特點,各有側重。
作者簡介:
姜勇(1979-)男,工程師,遼寧大連人,目前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