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淵 徐周 劉文鑫
摘要:間歇采油是以中國非常經濟高效的采油方式,對于采油廠而言,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是當前時代背景下需要關注的重點,間歇采油可有效實現采油廠降本增效,節能減排,但必須要保證間歇采油周期的合理性,因此,本文以X采油廠為例,選定該廠典型低滲透油藏油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連續產液量液面動態監測方法,并通過試驗驗證該方法優化后的間歇采油周期具有理想效果。
關鍵詞:采油廠;間歇采油;周期;優化
間歇采油是一種經濟性較好的采油工藝技術,對低滲透油藏的采油廠具有顯著價值意義,本文重點針對間歇采油進行分析研究,探索最優化的間歇采油方案,保證采油廠最佳的經濟效益。
一、X采油廠間歇采油狀況
X采油廠面臨典型的低滲透油藏,油層特性較差,在投產初期產量比較高,但產量降低速度較快。平均單日平均產量為1.42m?/d,單井的理論產液量在19.6~23.5m?/d,顯然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差距較大,供需矛盾比較顯著,抽油機效率僅9.7%,約有65%的井出現供液不足的情況,引起間歇采油情況。該廠擁有油井9000口,采油井開井數量為7100口。其中需要進行間歇采油的油井高達4615口,其中間歇采油周期為12~13H的有3895口,16~19H的有720口。其余油井均為24H開采,整體上X采油廠的成本非常高,其中能耗、抽油機磨損、維護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僅從電能消耗的角度來看,年度平均電費超過8000萬。
X采油廠的間歇采油,主要是以低產油井來展開,此前一直認為油井具有固定產液時間的特點,因此在制定間歇采油周期時,主要以尋找油井產液時間作為制定間歇采油周期的思路,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能耗,但是日產量較全日制生產的平均日產量下滑嚴重,經過連續監測動液面,發現油層排液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因此在采油廠間歇采油周期制定中,以液面恢復曲線來確定間歇采油周期要更為科學。
二、X采油廠間歇采油周期優化
(一)優化方法
為了研究最佳間歇采油周期,選定該采油廠位于某村的896口井,其中油井為308口,注水井為72口,開采層位處在三疊系延長組長六層以及侏羅系延安組延長八層,單日可產383m?,含水率53%,產油125t。
將選定的油井按照產液量進行劃分,標準為0.5、1.0、2.0、3.0(單位m?),據此劃分四種類型的油井,并選定其中典型的井進行連續動態液面監測,繪制油井產液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并從中選定恢復速度下降的時間節點,對應的停機時間作為合理關井時間。油井開井則進行連續動液面監測,跟蹤產液量以及示功圖,動液面下降,停止產液則確定為開井時間。
根據監測情況來看,選定的1#典型油井,投產1周,產液量日均為0.5m?,含水量為20%,可日均產油0.34t,若24h開機效率僅2.7%。根據監測繪制出來的曲線,油井抽油機停機22h,液面恢復穩定,開機抽油2H時,井內液面下降至初始位置,4H后產液量僅為0.8m?。據此確定間歇采油周期為停18h,抽6h。
2#典型油井,日均產液量為1.0m?,含水量為20%,可日產0.64t油。根據監測結果,當抽油機停機26h,產液量恢復正常,開機抽取10h,液面下降至初始位置,產液量為1.5m?,由此確定間歇采油周期為停機24h,開機抽取10h.為了與1#井協調管理,可調整周期為停機17h,抽取7h。
3#典型井,產液量日均為2.0m?,日產1.33t油。根據連續動液面監測結果,當停機恢復液面24h后,液面正常,開機抽取8h后,液面回到初始位置,產液量為2.1m?,中間存在8h無效停機時間,因此間歇采油周期應當調整為16h停機時間,8小時抽取時間。
4#典型油井,取產液量3.0m?,日產2.04t油,根據動液面監測,當停機恢復20h后,液面正常,開機抽取12h后,液面恢復初始,產液4.2m?,進一步抽取4h后,產液0.8m?,因此較為合理的間歇采油周期為停機20h,抽取12h,但為了方便后續管理,調整為15h恢復時間,9小時抽取時間。
(二)優化效果
根據所選典型油井的連續動液面監測和間歇采油周期調整結果,開井236口進行實踐,其中以三疊系延長組長六層的118口井作為對象,進行能耗計算。具體參數,根據檢測來看,單口井日均消耗電能70kW.h,簡單估算可知年均可節省67.91×104kW.h。具體來看前后對比,典型油井原有間歇采油機制分別是停12小時,采油12小時;停6小時,采油18小時;停4小時,采油20小時;停3小時采油21小時。優化間歇采油周期后,可分別節省年均耗電量:485450、25550、46756、121362(單位均為kW.h)。進一步看實施優化采油周期前,日產液量為380.5m?,可日產114.5t油,效率僅為4.3%,節能水平為22%。實施優化后的采油周期內,日產液量為383.0m?,可產油115.6t,效率為12.1%,節能水平提高至71%。
基于上述對比數據來看,間歇采油周期優化后,抽油機的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顯然早前采取的間歇采油周期誤差過大,人為制定的間歇采油周期受到過多主觀因素影響,其中特別突出的是產液量認識上的誤區。造成開機采油間歇不合理,采油率效率不高,顯然為了達到科學間歇采油的目的,采取連續動態液面監測,并繪制時間-液面變化曲線,由此制定采油周期要更為合理。
(三)間歇采油周期優化思考
根據現場試驗優化后的采油周期,發現效率提升很可觀,但是也造成了周期組合開關井的頻率過高,由于開關井需要人工送電,對職工影響較大,實施期間職工的工作量加大,執行難度較高,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來保證間歇采油優化方案的順利執行,因此,在試驗采油區內安裝了微電腦時控開關,通過組織職工學習該裝置的操作,降低了職工了工作量,實現了自動啟停,對間歇采油周期優化方案的順利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撐。
結束語
綜上所述,油井產液量的動態變化可作為間歇采油周期制度制定的有效依據,采取連續動態液面監測方法,繪制相關曲線來分析油井產液量的動態變化,進而針對性地為每口典型油井制定相應的間歇采油周期,可有效提升采油效率,降低功耗。顯然該方法可進行推廣應用,當然也可能本文所列方法有不足,后續實踐中還將進一步總結優化。
參考文獻:
[1]張忠芒,黃晶,陳剛等.抽油機不停機間歇采油技術研究與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8,(6):167.
[2]郭玲玲,劉濤,劉影等.蒸汽驅中—后期間歇注熱理論模型與現場試驗[J].石油學報,2019,40(7):823-829.
[3]文向濤.采油井抽時調整在采油生產中的探索[J].中國化工貿易,2019,1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