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博文
摘要:酸化壓裂技術可較好服務于油氣田開發,本文涉及的信息分析、原料選擇、方案優化、非均勻酸化壓裂技術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酸化壓裂技術應用路徑,而為了更好推動我國油氣田開發領域發展,開采效率和地質保護的兼顧、環境友好型油氣田開發的探索同樣需要得到重點關注。
關鍵詞:酸化壓裂技術;油氣田;開發應用
在酸化壓裂施工中,由于其類型較多,為了確保油氣田開發成效得到提升和優化,必須切實結合實際需要,針對性地對酸化壓裂施工方案進行確定,并切實加強對其的執行和優化,才能更好地促進酸化壓裂效果的提升,最終提高油氣田的開發成效。
1酸化壓裂技術簡介
以往的改造油氣儲層手段中,主要是利用酸化技術及水力壓裂技術,這兩種技術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對儲層改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從而影響油氣田的產量,進行降低開發效率。酸化壓裂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技術:酸洗、酸壓以及機制酸化。在較低的開發層中注入酸液,為了確保酸液的正確流動,注入位置要在破裂壓力之下,在酸液流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質地較硬和顆粒較大的巖石就要推動固體巖石與酸液,讓它們進行充分的反應,在這種溶解反應下將固體巖石轉化為特殊鹽類物質,以便增加油田開發區域的滲透性。
2酸化壓裂技術在油氣田開發中的應用
2.1應用流程
在油氣田開發中應用酸化壓裂技術,能夠通過改變井筒周圍滲流特性降低油的流動阻力,恢復油氣田正常生產狀態,所以能夠使油氣田的產量得到提高。從技術原理上來看,采用該技術能夠在比地層破裂壓力或天然裂縫閉合壓力更高的壓力下,使酸得以擠入地層,促使油氣儲層中有裂縫產生。在酸液腐蝕作用下,裂縫壁面將有溝槽狀或凹凸不平壁面產生。即便外壓已經解除,裂縫依然無法閉合,因此最終能夠形成具有導流能力的一定尺寸的裂縫,使油氣井的滲流水平得到提高,達到增產的目標。實際應用該技術,應確保采用的酸性液體不會給地層帶來過大傷害,并且能夠實現地層有利改造,不會給周圍環境帶來過多負面影響,同時能夠使油氣田的產量得到提高。從技術應用流程來看,首先需要加強油氣層評價分析,確認地層構造。通過準確評估油氣田產能,確認油氣田油氣產量降低的原因,可以明確增產的關鍵,合理進行酸化壓裂技術的運用。結合增產目標,需要制定相應的地層改造計劃。使用酸化壓裂技術,需要對井筒、油氣田開發設備、井口等各方面適用性展開評估,確定地層改造限制性因素,實現技術操作工序的優化,最終達成提高油氣田產量的目標。
2.2具體應用
2.2.1前置液酸壓技術應用
前置液酸壓技術的應用,需要先在地層上壓開相應裂縫。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無法與酸性物質反應的粘稠性高的物質將土層物質隔離開來,初始動態化裂縫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向裂縫中灌入酸性溶液,能夠使縫隙邊緣得到溶解。采用該技術,能夠對儲層溫度進行控制。在儲層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利用酸性溶液可以降低碳酸鹽反應溶解速度,使周圍巖石溫度得到降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催化劑,保證其與酸液能夠充分融合,以便降低巖石與酸液反應速度。在縫隙內壁中,會有濾餅出現,能夠加強泛流控制。如果酸液濃度比前置液低,同時出現不斷提升情況,才能有效到達地層深處,滿足技術應用要求。采用的酸液應當與前置液保持一定粘度系數比,通常需要達到1:150,確保技術操作達到規范要求。在油氣田開采作業中,通常會采用油狀、乳狀液和膠凝水進行前置液的配置。采用的酸液為無機酸,能夠與前置液交互使用。此外,應當加強酸液侵蝕縫隙長度的控制,應在1500—5000cm范圍內。
2.2.2交替注入壓裂液與酸液技術應用
在油氣田開采過程中,也可以采用交替注入壓裂液和酸液的技術,按照一定次序進行壓裂液和酸液的使用,能夠使前置液中的酸液連續多次注入地層,達到一定深度,進入更多孔隙深槽,促使油氣導流通道得以順利產生。就目前來看,該技術擁有較強的適用性,能夠在較廣范圍內得到應用,具有較強的導流能力,只會帶來少量損失。所以采用該技術,能夠對地層進行保護,發揮顯著濾失能力,改善油氣田開采效果。在實際操作時,需要采用高粘稠的壓裂液,同時進行酸壓交替注入,使酸液壓裂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加強注入順序的控制,避免酸液和壓裂液注入順序發生混亂,以免影響油氣田開發效果。
2.2.3閉合酸化壓裂技術應用
采用閉合酸化壓裂技術,能夠使目的層的導流能力得到改善,促使油氣田的產量得到提高。在實際采用該技術時,可以在比目的層破裂壓力稍低的壓力下向地層注入酸液,使地層內污物得到整理,降低酸液進入地層的阻力。在此基礎上,可以注入高排量酸液,使地層打開,使裂縫得到全面拓寬,促使人工裂縫得以形成。在酸液選擇方面,需要結合碳酸鹽成分進行閉合酸的選擇,并對其反應條件進行控制。在井眼周圍,為提高與裂縫的連通性,需要形成開放式裂縫,促使井眼導流能力得到提高。采用閉合酸液,能夠使裂縫中的粘土、充填物等得到腐蝕。在此之前,需要利用適量活性水進行洗井,按照10m3/min的速度注入低替稠化酸,對地層污物進行整理。在地層打開后,酸液可以獲得更寬作用區間。在閉合酸化作業期間,在壓力緩慢下降時,需要將排量控制在2—3m3/min之間,加強酸化時間控制。在部分裂縫恢復時,可以將排量控制在0.5—1m3/min之間。針對井筒,需要利用活性水進行閉合酸的替代,排量為1m3,以免管柱和套管被酸腐蝕。結合技術應用要求,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加強壓降檢測,確認地層壓力恢復后立即進行反排,以免地層受酸液內溶解顆粒的破壞。針對過軟地層,需要加強酸液用量控制,以免裂縫壁軟化,導致不均勻刻蝕的出現。在閉合應力作用下,容易導致裂縫壁被壓碎或掩埋。在鹽酸溶解性較低的情況下,裂縫壁面容易殘留未被酸化的碎屑,因此需要結合地層實際情況進行酸液合理選擇,保證油氣層開發效果。
結束語
酸化壓裂技術在油氣田開發過程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果能合理地利用酸化壓裂技術將會對我國的油氣田開采產生正面積極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油氣田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許守亮。酸化壓裂技術在油氣田開發的應用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9,39(01):216-217.
[2]陳亮,趙英杰。酸化壓裂技術在油氣田開發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