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成
混雙項目是奧運會新增的16個小項中的其中一項,雖然項目增加,但參賽人數并沒有改變,因此這給我國帶來了巨大壓力,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隊,還有韓國隊、德國隊等一些國家的實力都不容小覷。本場比賽是由我國“00后”組合王楚欽搭檔孫穎莎出戰,日本隊則是由水谷隼搭檔伊藤美誠,雖然其二人之前曾多次搭檔過,但畢竟他們有小半年的時間沒有配合參加比賽,王楚欽還因為禁賽闊別賽場三個月之久,因此在本場比賽中兩人的狀態表現并不太好。乒乓球混雙比賽不僅依靠個人能力,更注重兩個人的組合能力,本文通過兩人的技戰術運用的特征,找出混雙運動員組合規律,為混雙運動員選材提供依據,使我國乒乓球技術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本文以2020年乒乓球卡塔爾公開賽混雙決賽中的4局比賽為研究對象,4局比分如表1所示。

表1 四局比賽比分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知網、書籍和報刊等資料掌握乒乓球技戰術分析方法和理論,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
1.2.2 錄像觀察法
本文對2020年乒乓球卡塔爾公開賽混雙決賽中的4局比賽進行視頻回放,進行全面的觀察、細致的總結,同時做好相關數據統計。
1.2.3 數理統計法
在excel表格中,運用統計學原理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計算出各項技術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其計算方法如下:
得分率=段得分數/(段得分數+段失分數)×100
使用率=(段得分數+段失分數)/(全局得分數+全局失分數)×100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將兩組運動員在比賽中三段得失分情況及技戰術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運動員各段得分率的高低和優劣勢技術。
通過表1可以看出,日本隊以大比分3:1戰勝中國隊,搶先贏下第一局,第二局中國做出一些調整,扳回一局,但第三局、第四局日本隊一直掌握比賽節奏,壓著中國隊來打,日本隊水谷隼和孫穎莎配合默契,尤其是孫穎莎表現突出,而中國隊都是兩名小將,表現一般,尤其是王楚欽失分較多,第三局開始沒有打出該有的士氣,到第四局關鍵局,遇到關鍵球時兩人配合較差,失分較多。

表2 三段指標整體分析
通過表3可以看出,中國隊三段得分率都較低,評估結果剛剛及格,發搶段使用率最低只有26.3%,接搶段和相持段雖然使用率較高分別為40.0%和33.7%,但得分率卻較低分別為43.8%和40.7%。日本隊三段評估結果都較好,尤其發搶段和接搶段得分率較高,分別為66.7%和59.3%,但相持段得分率較低為38.5%,三段技術使用率也很均勻,分別為發搶段33.7%,接搶段33.7%,相持段32.5%,這表明發搶段和接搶段為優勢技術,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在一、三板和二、四板銜接中兩人配合較好。通過對比來看,日本隊在發搶段和接搶段中比中國隊表現較好,相持段兩隊優劣并不明顯,水平相當,因此中國隊應加強發搶段和接搶段的技戰術運用。

表3 發搶段技術統計表
通過表4對發搶段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國隊在發搶段主要通過發球后搶攻進行得分,使用率為57.2%,得分率為33.3%,是主要得分手段,但發球質量不高,發球直接得分的得分率僅占9.5%,而日本隊發球直接得分率為29.6%,比我國發球質量要高,尤其是伊藤美誠的發球非常有特點,她的勾手發球非常具有迷惑性,接球隊員如果對球的旋轉判斷不準確,很容易在比賽中連續吃發球。日本隊在發球搶攻方面使用率也較高為37.0%,得分率為25.9%,處于一般水平。在一、三板組合中,中國隊發球搶攻戰術意識明顯,但第三板的得分能力并不高,對球的控制能力稍弱;日本隊兩名隊員配合較好,第三板控制能力比中國隊水平高。整體來看日本隊在發球技術上占優勢,發球直接得分的次數較多,而中國隊發球技術較差,通過觀看比賽也可以看出日本隊兩人在站位移動方面能力較好,兩人之間默契度較高。因此,中國隊應加強接發球能力,提高發球質量,增加發球手法,提高第三板進攻質量。

表4 接搶段技術統計表
通過表5我們可以看到兩隊隊員在接搶段的表現,中國隊在此段的得分率較低,主要靠第二板得分,第二板的搶攻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分別為12.5%和28.1%,第二板控制技術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分別為15.6%和25.0%,第二板使用率較高,說明在接發球搶攻方面意識較強,但得分率較低,失誤較多,接發球技術較差,同時也能說明日本隊發球質量較高,應采用合理的接發球技術,更要加強接發球技術練習;在第四板表現中,中國隊得分率較低,被攻次數較多,說明兩人之間配合較差,不能給隊友創造良好的接發球搶攻機會。而日本隊表現相對較好,第二板總得分率達37%,使用率也較高,尤其是控制技術使用率達29.6%,第四板的搶攻的使用率也達到29.6%,說明兩人配合默契,接發球運動員有意為隊友創造搶攻機會,而且通過觀看視頻回放可以發現,兩人在接發球后跑位合理,能給隊友提供適宜的擊球位置,兩人能合理運用技戰術。因此,日本隊在接搶段中配合度較好,比中國隊表現優秀,中國隊在比賽中兩人節奏較亂,不能形成有利的進攻態勢。因此我們中國隊應加強隊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提高技戰術運用能力,同時更要提高自身接球技術,做到技術全面,特長突出,配合妥當,默契統一。

表5 相持段技術統計表
相持段是指擊球數達到5板及以上才得分時,稱為相持段。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隨著規則的改變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擊球回合數不斷增加,在相持段得分的情況的也逐漸增多,因此應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相持能力和身體體能素質。通過表6可以看出兩隊在相持段的表現,在相持段運用的擊球技術主要是進攻技術,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兩隊在相持段的進攻技術使用率都較高,中國隊在第五板的使用率達33.3%,主動相持的使用率也為33.%,得分率分別為14.8%和25.9%,表現相對較好,進攻意識強烈,但被攻失分也較多。日本隊在第五板上得分率和使用率較低,分別為7.7%和15.4%,第五板得分能力較差,在相持段主要依靠主動相持得分,得分率和使用率分別為26.9%和38.5%,但相持段失分較多,說明日本隊在相持段的得分能力差,相持段技術運用不合理,不能及時掌握比賽節奏。因此,中國隊應在相持段提供戰術運用能力,減少失誤,提前占據主導地位,通過調整球的落點和旋轉來限制對手的技術,尤其是伊藤美誠的反手,她的球拍反手采用正膠,回擊球速度較快,而且球有下墜的感覺,通過改變落點,調動對手不斷跑位,使其擊球位置不恰當,降低其回球質量。
3.1.1 在發球搶攻階段,中國隊發球質量較差,而日本隊質量較高,這是我國球員的劣勢;在第三板中,中國隊搶攻意識明顯,但兩人配合較差,得分率較低,而日本隊得分率較高,評估結果為優秀,兩人配合較好,戰術運用合理,擊球技術較強,這也是他們取勝的關鍵,整體來看,中國隊在此段表現較差,日本隊表現優秀。
3.1.2 在接球搶攻階段,由于日本隊伊藤美誠發球質量較高,中國隊在第二板接發球中失誤較多,導致接搶段評估結果剛剛能達到及格水平;而日本隊在此段得分率較高,兩人配合較為默契,評估結果相對較好,尤其是日本隊第二板多采用控制技術,為隊友第四板創造了較多進攻機會。
3.1.3 在相持段,中國隊在相持段比日本隊表現較好,第五板使用率較高,但得分相對較低,但也能說明其進攻意識強烈,不給對手留機會,而且主動相持能力強,在相持段比賽節奏把握較好;雖然日本隊在相持段表現一般,相持能力較差,但從數據來看,在相持段兩隊水平基本相當。
3.2.1 中國隊應提高發球質量,增加發球種類,改變發球旋轉和落點;合理運用接發球技術,盡量減少接發球失誤,同時還要加強兩人一、三板的配合,可以不用急于搶攻,爭取在相持段克敵制勝。
3.2.2 隊友之間要加強配合練習,要為隊友創造更多進攻機會,同時在步法移動上要加強練習,提前預判球的落點和方向,為隊友創造擊球空間。
3.2.3 在比賽中要盡量占據主導地位,提高搶攻意識,不斷變化球的落點和弧線,限制對手的發揮,尤其是對手的優勢技術,比如伊藤美誠反手彈擊球能力較強,可以通過增強球的旋轉或者往正手位回擊,這樣才能揚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