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凡
美西方對中國政策理念的“歪解歪譯”長期存在,近年尤甚。在當前國際話語權(quán)之爭愈加復雜尖銳的背景下,美西方一些官員通過文字游戲混淆黑白,扭曲國際社會對華認知,侵蝕各國對華民意基礎(chǔ),影響惡劣,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并及時批駁,以正本清源。
筆者梳理發(fā)現(xiàn),此類“歪解歪譯”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曲解核心理念,抹黑中國戰(zhàn)略意圖。幾年前,美國某高官曾將“一帶一路”倡議歪解為“一條束縛帶和一條單向路”,抹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否定各國對該倡議的廣泛認可。近期,美高官還在講話中將“雙贏”解讀為“中國贏兩回”,故意歪曲中國互利共贏的對外合作理念,炒作“中國威脅論”。美國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曾在書中將“韜光養(yǎng)晦”曲解為“臥薪嘗膽”,妄稱中國暗自積累實力,尋求全球霸權(quán)。《華盛頓郵報》將中國在涉港問題上“看別人臉色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的表態(tài)譯為“不再在乎外界想法”,將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舉措歪解為自大傲慢。
另一類是斷章取義,損害中國國際形象。《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等將中國警告分裂勢力必將“粉身碎骨”的表態(tài)“粗暴直譯”,刻意營造血腥意象,妄指中國“好戰(zhàn)”、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紐約時報》將中國政府本著生命至上理念對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描述成“廣泛圍捕”,妄圖給中國相關(guān)抗疫措施扣上“踐踏人權(quán)”的罪名。
誠然,西方普通民眾不諳中文,對中國的政策理念了解不深。此外,中西方文化和表達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為跨文化交流埋下了“隱雷”和“暗坑”。但筆者認為,上述“歪解歪譯”高頻次出現(xiàn),顯然不是翻譯不當?shù)摹盁o心之舉”,而是在政治利益驅(qū)動下抹黑中國的“有意為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注意充分論證中外歷史記憶和文化差異可能帶來的復雜因素,則容易“踩雷掉坑”,授人以柄。對于一些重要的政策理念,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發(fā)布權(quán)威譯文,西方某些勢力可能會以其“歪譯”先聲奪人,“把好經(jīng)唱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shè),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這為新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過不少講好中國故事的成功經(jīng)驗,如習主席2017年達沃斯講話“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guān)入黑屋子”、2018年進博會講話“中國經(jīng)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等金句實現(xiàn)了融通中外,為國際社會廣泛引用,反響熱烈。
講好中國故事,既要正面發(fā)聲,推廣“正解正譯”,又要堅決斗爭,遏制“歪解歪譯”。為此,筆者建議:首先,在對外交往中宜保持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追求“聽得懂、聽得進”效果,做到“中國理念、國際表達”,喚起國際社會情感共鳴。其次,在宣示重要政策主張時,宜爭取同步發(fā)布官方譯文,發(fā)揮其權(quán)威作用,主動就國際社會關(guān)心的內(nèi)容加以解讀和引導,不斷提升對外傳播的“時”與“效”。再次,媒體和學界可更加積極有為,一旦發(fā)現(xiàn)“歪解歪譯”,即有針對性地用外文在外媒上進行澄清反駁,及時正本清源。
當前,國際輿論環(huán)境仍呈現(xiàn)“西強我弱”的格局,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shè)將伴隨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全過程。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在構(gòu)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方面具備不少有利條件。總之,講好中國故事,既任重道遠,又大有可為。▲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家)
環(huán)球時報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