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mi G游戲本采用的是16.1英寸機身設計,沒有刻意走輕量化的方向,2.5kg體重再加上180W適配器,挺適合習武之人選擇。產品方面有3個硬件配置,全系均標配雙通道16GB DDR4-3200內存和512GB NVMe SSD,首銷價4999元起。我們拿到的是頂配版,搭載Core i7 10750H六核處理器、GTX 1650 Ti 4GB GDDR6獨顯以及144Hz電競屏,首發價6599元。
你問性價比如何?類似價格的聯想拯救者你只能買到Core i5處理器和GTX 1650獨顯版,而這只是Redmi G游戲本4999元基準版的配置……大多數品牌的類似配置價格都在7000元左右浮動甚至更高,所以Redmi G游戲本依然保持了品牌一貫的性價比優勢。

鍵盤采用了三段式可調背光,不過只有白色可選,沒有采用其他品牌管用的分區RGB燈效。除此之外也不免俗地選擇了塑料材質,再加上通體黑色的造型,相對而言更符合年輕男性玩家選擇。
先說游戲,移動版GTX 1650 Ti基于NVIDIA圖靈架構設計,與GTX 1650是相同的1024個CUDA核心,但不同在于升級了12000MHz的GDDR6顯存并且功耗相應增加,因此性能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測試在全速模式下進行)。全高清最高特效下《毀滅戰士:永恒》平均67fps、《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44fps、《使命召喚:現代戰爭》54fps,電競游戲方面,全高清最高特效《英雄聯盟》110fps、《CS:GO》97fps、《絕地求生》93fps……

簡單來說,Redmi G游戲本暢玩目前幾乎所有電競或3A大作都沒有什么問題,再加上144Hz刷新率加持,能夠獲取更加出色的動態效果,全能的第一關算是打通了。


在5G時代,視頻是社交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大多數游戲本也都貼上了“設計本”的標簽,而無論Adobe、AutoDesk全家桶還是Cinema4D、Blender、ZBrush等建模、渲染、雕刻軟件,對處理器、顯卡、內存和存儲系統都提出了很高的需求。
我們先在Affter Effect 2020中使用Element 3D插件制作粉碎字符效果,在啟用顯卡加速的情況下,一條10秒的全高清AVI格式視頻需要約65秒完成輸出。而同一條視頻在Core i7 8750H處理器、雙通道16GB和GTX 1070顯卡機型上需要約70秒,這就可以看到雖然后者顯卡更強,但基于最新英特爾六核處理器的Redmi G游戲本反倒獲得了勝利,所以至少在這類軟件的應用里,多核心+高頻率處理器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然后我們選擇Blender 2.83.4粒子系統制作火焰+煙霧的爆破效果,cycle渲染器打開顯卡加速,50幀的全高清分辨率PNG輸出,Redmi G游戲本耗時約26分30秒,而作為對比的Core i7 8750H處理器、雙通道16GB和GTX 1070顯卡機型則需要35分20秒左右,差距非常明顯,新架構顯卡在專業3D軟件中的優化明顯更出色,再加上處理器核心和頻率的升級,可以很輕松地滿足3D渲染工具的學習和工作需求。

在相對輕松的平面設計領域,Photoshop和Lightroom對Redmi G游戲本來說形成不了太大的壓力。而且Redmi G游戲本還采用了一塊100% sRGB色域屏,實測數據顯示,它的sRGB色域覆蓋99%,AdobeRGB色域覆蓋60%,彩色DeltaE色準2.2,最大亮度285nit,對比度800:1,這個素質用于基本的設計工作和學習都沒有問題。

從整個測試過程來看,Redmi G游戲本沒有出現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整體兼容性出色,在各類游戲和專業軟件中都表現得游刃有余,“全能高手”從性能釋放的角度來說,Redmi G游戲本算是合格啦。
作為游戲本,雖然性能釋放過關了,但散熱表現如何還是很值得關注的。我們使用y-cruncher對處理器浮點單元進行考機,同時再加上Furmark將顯卡滿載,在28℃室溫下運行1小時,處理器溫度在85~90℃之間游走,頻率在3~3.1GHz之間,功耗維持在45W的標準水平上。顯卡溫度僅72℃左右,功耗也持續跑滿50W,核心頻率在1200~1350MHz之間。
Redmi G游戲本的散熱系統設計很有特點,雙風扇、三熱管、B/D兩面進風、左/右/后四出風口,從內部溫度數據來看確實能夠快速排出熱量,而且它的風扇噪聲比較小,布局也很巧妙,正好將鍵盤兩側常用區域設計在進風通道上,所以即便考機測試時C面正中的溫度已經達到了49℃,但WASD、TAB、CTRL、SHIFT、空格等常用的按鍵均保持在37℃左右,數字鍵盤區也保證了相同的清涼,這樣的表現從用戶體驗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大多數游戲或專業軟件都很難達到這種長時間全滿載的情況,所以日常使用時會好很多。
擴展方面,Redmi G游戲本采用了三面布局的方式,左側為USB2.0和3.5mm音頻輸入輸出口,右側是2個USB3.1 Gen2和1個USB3.1 Gen2 Type-C,后者支持DP協議顯示輸出,同時也能用作數據口和為設備充電,背部則是HDMI2.0和Mini DP1.4,再結合小米無線投屏功能,意味著Redmi G游戲本可以實現至少4屏輸出,同時結合小米妙享跨屏協作功能,可以在筆記本上雙開手機屏幕并支持數據互傳和隔空編輯。
除此之外背部還有1個千兆有線網口,再結合英特爾WiFi6 AX201無線網卡,沒有在網卡端省成本,能夠比較好地保障高速寬帶和局域網高速通信需求,對于NAS玩家來說可以說是十分友好,而且它的內部還預留了第二個M.2 2280 SSD升級插槽,可以再繼續擴展高速存儲。
操控方面,鍵盤鍵程適中,手感并無太大特點,數字鍵盤區為三列式設計而不是常見的四列式,盲打時需要一點時間去習慣位置布局,一體式觸控板很寬大,在不方便使用鼠標時也能比較好地完成使命,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機身邊緣相對比較銳利,圓角處理相對沒有那么到位,所以有時候猛然磕碰上去會相當“酸爽”。
影音體驗上,Redmi G游戲本的16.1英寸屏為左右約7mm上側約10mm的窄邊框設計,但下邊框很寬,攝像頭也設計在了下方,如果經常需要使用視頻通話功能,那這不算是一個很巧妙的設計,揚聲器表現中規中矩,有DTX:X Ultra音效技術加持,寢室/書房/臥室看電影玩游戲還是能滿足的。
總體而言,作為Redmi品牌在游戲PC領域交出的第一份答卷,Redmi G游戲本還是比較好地完成了交付于它的任務,這個世界并不缺乏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價格屠夫”早已存在了許多年,也正得益于這種環境的影響,用戶對高性價比的要求也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配置/價格比,而是同樣對設計、易用性、可玩性等多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對筆記本產業來說這是一件促使門檻持續提升的好事,Redmi G游戲本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新世代高性價比機型。
當然,它不免俗地有自己的缺點,但缺點最大的作用往往就是篩選目標群體,在我看來至少對高校學子和年輕人來說,Redmi G游戲本優點的吸引力還是能夠彌補這些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