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疫情后第一天復工,我的咨詢室便來了一位滿臉焦慮的中年母親。剛一落座,她便焦急地說:“我和女兒冷戰一個月了,家里的氣氛都快爆炸了,您幫幫我吧!”
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我讓這位女士詳細說明,她點點頭,迫不及待地講述起來。中年女士姓付,她的女兒琦琦正上初二,卻是個“中二病少女”。“中二病少女”這個說法我了解,指的是初中二年級(或青春期)女孩沉迷二次元世界無法自拔。琦琦小學起就迷戀動漫,升入初中后,班里不少同學都成了“同道中人”,每年琦琦都會和同學們相約前往當地的大型動漫展,并買些手辦等動漫衍生品,這些付女士也都理解,可讓她無法接受的是,琦琦一味沉迷其中,都快魔怔了。
付女士說,琦琦最喜歡二次元世界里的“cosplay”,就是角色扮演。初一寒假,琦琦用她的壓歲錢從網上買來一套淡藍色洛麗塔洋服,是那種綴滿蕾絲、碎花的蓬蓬裙。裙子寄來后,琦琦整天在房間里穿上自我欣賞,還拍了照片發到社交網站上,獲得不少同學點贊。
讓付女士生氣的是,如果女兒僅僅在家里穿也就罷了,但她竟然和幾個同學穿著洛麗塔洋服出去逛街。付女士生氣地威脅女兒,再穿出門,就給她剪爛。琦琦不屑地對她說:“隨便你,咱們沒有共同語言!”

自那以后,付女士和琦琦的“戰爭”每天都繼續著。一開始,琦琦只是觀看日本動漫節目,嘴里還不時冒出一串日語,配著夸張的語調,付女士覺得琦琦的動作幼稚好笑,忍不住會指責幾句,但那時她的考試成績沒怎么受影響,也就沒有過分干預。自今年疫情暴發后,琦琦開始上網課,付女士聽到她和好友打電話說上課沒意思,還不如看動漫解悶。一次付女士趁給琦琦送水的機會,悄悄推開她的房門,果然發現女兒在電腦上看動漫,付女士生氣地打了琦琦一巴掌,說馬上就要上初三了,這個樣子能考上重點高中嗎?
這一巴掌徹底激怒了琦琦,此后,她和付女士一個多月都沒有說話,不但如此,她還示威似地故意和同學大聲討論“二次元”,并和同學約好暑假去上海看同人祭漫展。付女士對琦琦沉迷二次元的現狀無能為力,更是覺得這樣的行為不是主流文化,有些異類。眼看明年就要中考了,女兒這個狀態下去,無疑是在浪費大好時光,她向我求助,看能否幫她想想辦法。
在現實生活中,像付女士女兒這樣因為沉迷“二次元”影響學習的例子有很多。
所謂二次元,它最早來源于日本,早期指日本動畫、游戲作品等,如今的二次元泛指動畫、漫畫、游戲、小說、虛擬偶像等等,很多電視劇也開始向二次元發展。
據某市場調研機構2019年發布的《中國二次元行業報告》顯示,以“95后”“00后”為代表的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是二次元行業的核心用戶,且80.8%為在校學生。我讓付女士了解這些大致情況后,對她說,青春期的孩子不滿足于成人世界的教育和灌輸,而是希望從更能喚起共鳴的渠道來探索和了解身邊的世界。動漫和游戲以一種貼近青少年心態和理解力的方式來闡釋對世界、人類和生命的“三觀”,相比于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三觀”灌輸,顯然動漫世界更能吸引青少年。
我笑著問付女士,她在初中時喜不喜歡動畫片、武俠小說?付女士說,她是“70后”,當年最喜歡看的是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也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那個時代,文化娛樂生活不太豐富,這些精神產品伴隨她度過了中學時代。
我對付女士說:“當年,看動畫、武俠書在家長眼里也是不務正業的表現,尤其是迷戀武俠小說的人,更被家長和老師斥為異類,甚至把孩子的武俠書付之一炬。現在看來,這些舉動有些過激。與我們當年迷戀武俠小說一樣,現在的孩子只是把追求二次元當成了一種興趣和愛好,他們能在這項興趣中感受快樂,并孜孜不倦地進行探索。他們會畫一些動漫情節,會模仿一些人物形象,也會購買一些手辦等相關周邊衍生品。由此可見,孩子之所以喜歡二次元文化,是因為這種新興的文化有它獨特的魅力。”
看著付女士頻頻點頭,我繼續引導她,說:“文化本身并沒有高下之分,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那些我們不了解的文化,對于孩子的熱愛,家長應當正確引導,而不是否定。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形成了一定的社會標準,而在孩子長大之后,他們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樣,開始自我探索,逐漸形成自我標準。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有一個態度,就是不要和他們玩‘叛逆游戲,我們總是討論未成年人的保護,家長除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保護外,還有性格、心理健康的保護義務,對于處在自我標準探索期的未成年人,簡單粗暴的壓制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反而可能導致青春期后置,難以融入社會。正如社會上普遍討論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網絡一樣,這種沉迷只是一種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學校等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理解、肯定和支持,這是家長和老師作為成年人在責任上的缺失。”
付女士雖然認可我的分析,但對于如何緩和與女兒的關系,讓琦琦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學習上來,仍然不得其解。我讓她第二天帶女兒過來,我們一起找到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契合點。
第二天下午,付女士帶著女兒如約坐到了我的面前,琦琦很文靜,走進門時,她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疑問,更有一份從容。我對琦琦說:“孩子,很高興你能過來,我希望你能把對‘媽媽阻攔你喜歡二次元世界的不滿都說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問題。”琦琦對我的請求顯然沒有料到,她理了一下思緒,看了看媽媽,說:“既然阿姨這樣說,我就直抒胸臆了!”
接下來,琦琦的話一如江水滔滔不絕:“媽媽整天斥責我幼稚,浪費錢購買那些莫名其妙的二次元產品,從起初的語言暴力,升級到動手打我,我覺得在媽媽這里沒有得到任何的尊重,這是我不想理她的原因!我知道,媽媽為我明年的中考著急,可她越是壓制我的愛好,我越想以不好好學習的方式來報復她。疫情期間,有時網課后感到很疲勞,我就和同學約著一起開視頻跳‘宅舞,沒想到媽媽沖進來把網絡給斷了,此后,暴力更是持續升級,在一次爭吵中她還給了我一巴掌,導致我再也不愿理媽媽了。”
琦琦說到這里,看了眼媽媽,付女士在一邊臉紅紅的。我趁機插話:“其實,媽媽是擔心你成績下滑,你就用成績打消她的顧慮,媽媽擔心你沉迷虛擬世界,你可以用行動告訴她,你做得非常好!”聽了我的話,琦琦認真地說:“其實,我也算做得非常好了,學習成績基本穩定,可媽媽對我喜歡二次元很排斥,把我學習上的任何波動都歸咎于它,二次元是正當的愛好,不然國家倡導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干什么?”
從琦琦的話里可以聽出來,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付女士沒有好好引導,一味地打壓才致使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我轉頭對付女士說:“女兒的心聲你也聽到了,其實孩子做得夠好了,你只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角度來要求孩子,沒對孩子做到足夠的尊重,致使親子之間出現了一層厚厚的‘次元壁。時代發展很快,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元素不斷涌現,父母應試著去理解現在孩子的需求,不然所謂的‘次元壁就真成了父母與孩子間的障礙了。父母應該緊跟孩子的腳步,讓孩子信任自己,信任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看到付女士眉頭舒展開了,我引導她說,動漫或其他愛好并不像家長想象中那么糟糕,關鍵是如何把控孩子在愛好方面所花費的時間,現在疫情逐步緩和,多增加一些親子互動,沒事的時候多陪孩子一起出游或者進行體育鍛煉,填補孩子的時間,這樣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加親密。兩個多小時后,付女士和琦琦從我這里輕松地離開了。我會繼續追蹤這個因為二次元造成親子沖突的案例,希望這個案例能給家長們以啟發。有句話永遠不過時,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是親子之間交流溝通的前提。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