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在研究資源約束條件下,理性的經濟人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和資源最佳配置,而實施的社會經濟活動。但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往往是不理性的,或者個體的理性行為在群體中可能變得不理性,從而影響了經濟活動的效率和效益,這種現象被稱為非合作博弈的納什均衡。在糧食市場,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2020年3月24日,越南宣布對出口大米實施限制,原因是擔心出口可能造成本國大米供應緊張。其后,又有印度、泰國、烏克蘭等主要糧食出口國宣布了出口干預政策,確保本國供應,土耳其、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等進口國則調增糧食進口目標,要多買些糧食以應對可能的危機。受此影響,以泰國、越南為代表的國際大米價格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上漲超過30%。這讓我們聯想到了2008年,當時金融危機引發糧食危機,越南、泰國等一些國家也啟動了糧食出口干預政策,并導致國際大米價格在4個月的時間里上漲了150%,加劇了全球糧價上漲。

本次出口干預,疊加此前的澳大利亞大火、非洲沙漠蝗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一時各種輿情充斥人們耳目,糧食危機會重演嗎?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對危機的態度是否定的,因為新冠疫情本身并未對糧食安全構成沖擊,全球糧食供應是有保障的,并多次呼吁各國正確應對,避免人為危機。
金融危機時的出口干預已經證明,其后果之一就是扭曲了真實的供需關系,人為造成糧食供應緊張和糧價暴漲。即使是對出口國而言,在這種糧價上漲中,也不能獲益。因為糧價上漲雖然可以增加出口收益,但也會帶動整個社會物價水平提高,形成通貨膨脹預期或現實,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是屬于撿芝麻和丟西瓜的關系。
但市場上從來不缺少為了撿芝麻而丟掉西瓜的事情,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納什均衡。它指的是行為人在參與某一行為或事件時選擇的某種策略,這種策略的后果是:只有所有參與者都選擇同一種策略時,大家的利益才是最大化的,反之,任何單獨一個行為人改變策略的行為都不會得到好處。反映在本次出口干預政策上,就表現為當越南開始限制出口后,泰國同樣作為大米出口國,擔心自己利益受損,也宣布干預出口。大米出口國采取限制措施后,烏克蘭、俄羅斯等小麥出口國也開始跟進。出口國行動了,土耳其等進口國也必須跟著行動,于是開始調增進口目標。一個國家的行為,開始被更多的國家模仿。在群體的恐慌預期之中,一個大大的雪球就形成了。
納什均衡說明,個體的理性有時會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個體所做的最優選擇,對集體而言可能就是最差的選擇。

市場上經??梢钥吹?,用糧企業為了滿足自己的收購計劃,競相提價爭奪糧源,最終把價格提到一個可能是兩敗俱傷的水平。出口企業為了爭奪訂單打價格戰,甚至不惜賠本賺吆喝。在供應過?;蚬┙o不足時,這種現象就更為突出。例如,2019年一季度,北方港口玉米庫存創歷史新高,但市場需求不旺,于是市場價格從1900元/噸的水平不斷下跌,各個企業互相殺價,有些企業雖然不愿意跟進,但是貨到地頭死、時間不等人,最終也不得不降價。結果是價格“跌跌不休”,但成交卻不見起色,因為所有的買家都認為明天的價格會更低。直到有一家企業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一天下調50元,在市場上形成了利空出盡、價格到底的預期后,價格才觸底回升。再例如,國內有些企業集團采取集中采購或集中銷售的經營策略,即由集團總部確定每月的原料采購數量、采購價格和產品的銷售等,各分公司只負責具體購銷活動的執行即可。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統籌全局、集中財力辦大事,但前提條件之一是集團總部能夠對各分公司所在地的市場信息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據此對整體形勢有一個精準的判斷,其最終的決策才是客觀可行的。還例如,在國際貿易中,一國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對來自別國的商品在正常關稅之外加征額外關稅,然后被加征國采取反制措施,也加征關稅。雙方互征關稅的結果就是雙方的產業均受損,第三方獲益。如果兩國能采取合作態度,則雙方都能受益。
非合作博弈的納什均衡,是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產生的,如果是共產主義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人們各取所需,就不會產生這種傷害了。但現實的社會就是資源緊缺的,即使是我們以前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和空氣,在遭遇了水污染和霧霾之后,公眾才意識到它們的供給原來也是有限的。而信息不對稱又增加了合作的難度。怎樣實現合作型的共贏博弈?
一是用制度來提升控制風險的能力。就國家而言,國與國之間共同加入的國際組織,成員國既要享受其權利,也要履行其義務,特別是在出現問題、發生爭議時,要按其規則來解決。例如,在本次有關國家實施出口限制政策后,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多次倡議“加強全球合作,保障和促進農產品貿易流動,維護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一個現實的情況是,一些組織對成員約束和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如果一個國家一言不合就退群,其行為不但是破壞規則,而且也在加大國際經濟和社會的風險。就企業而言,要建立交易與研究分離的制度,或采用程序化交易策略,以降低人為因素,特別是人性弱點所帶來的風險,嚴格執行“計劃交易,交易計劃”的原則。程序化交易雖然也有缺點,例如在采取相似市場買入或賣出指標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集中的買賣行為,加劇市場價格波動。但其在克服人性自身弱點方面的優勢則更為積極和顯著。
二是發揮行業中介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這里的中介組織包括但不限于行業協會、商會、企業間的聯盟、農民合作社等組織,他們在行業發展中承擔著代言、協調、自律、服務、監督、維權、整合、引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這是中介組織的優勢。在發達國家,這些中介組織在引導行業發展、促進企業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有重大的影響。例如,韓國、日本的采購聯盟在決定玉米的采購數量、進度和價格等方面,具有極大的話語權,所以同樣作為玉米進口大國,其采購行為對國際價格的影響就小得多。因為其行為是有序的,且是可預期的。
在我國,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對中介組織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行業協會、機構的重要性日益加強。近幾年蓬勃興起的各種農民合作社、經紀人組織,其職能中也包括統一處理對外事務、提升議價能力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中介組織靠收取會員費用維持生存,靠政府的補貼過日子,沒有長遠發展的能力,職能不到位、不健全,自我發展能力弱,服務行業的能力不足,在企業和政府間的話語能力不強等。
三是要更加重視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信息是平臺,信息是資源,信息是價值。通過專項調查、網絡爬取、有償購買等方式來采集所需要的信息,并把握“快速、全面、準確”的原則,避免信息碎片化和信息重復。在分析時,要堅持獨立性,不能人云亦云。要重視分析過程的邏輯性,不能簡單地下結論做判斷。要對過去的分析進行總結和復盤,總結經驗和教訓。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
四是進一步增強合作才能共贏的理念。資源的稀缺導致了博弈現象的廣泛存在,其產生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只要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就有合作共贏的基礎。國內有一些用糧企業,在收購農戶糧食的時候,采取“一次售糧、二次結算”的方式,在第二次結算時,將兩次結算期間,糧價上漲的部分按約定的比例返還給農民。這既可以確保用糧企業優先采購糧食,也可以讓農民享受更多的糧價上漲紅利。農民不用拉著糧食在幾個收糧點兒奔波,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還有的企業利用自己的倉儲優勢,免費為農民存糧。如果農民想賣給該企業,收購價也會高于市場價格。對農民而言,節約了存儲成本和損耗;對企業而言,鎖定了糧源,對糧源的品質心中有數,雙方實現了共贏。
納什均衡告訴我們,在決策時不但要考慮自身,而且也要考慮其他人及其影響,必須在經過多輪的思考之后,再進行決策,以獲得最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