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濱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按照濱州市委、市政府總體工作部署,立足自身職能,全面提升應急物資儲備水平,多渠道采購一批緊缺醫療防護物資,儲備一批調節市場供應的生活物資,并通過多種途徑配發重點防控區域,保障了疫情防控,滿足了群眾需求,穩定了市場預期。同時,為高質量推進糧油企業復工復產,從政策支持、線上服務、項目帶動、原料供給等多個方面精準發力,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今年一季度,應急加工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全市糧油加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5億元,同比增長6%,加工轉化量、銷售收入等重要指標均保持較高增幅,糧油市場恢復生機,呈現“加速”趨勢。
勇于擔當作為,迅速啟動應急物資采購。疫情暴發后,區域內防護口罩等醫療物資市場供應緊張,濱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相關部門,迅速組建聯合采購組,分赴全國各地購置急需防控物資,并通過多渠道開展境外采購,共購置防護口罩539萬只、防護服48248套、測溫槍9437只,消毒用品1200余噸,有效滿足了當地醫療機構、城市居民的物資需求。同時,積極做好成品糧、蔬菜等政府儲備工作,保障群眾“菜籃子”“米袋子”。派出工作組對市級應急儲備面粉、食用油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原有市級儲備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連夜組織人員到青島膠州、浙江、河北等地采購多種蔬菜,協調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為運輸蔬菜車輛開辟綠色通道,確保物資及時入庫。疫情期間,共儲備各類蔬菜1035噸。
服務企業轉型,全面提升防護物資產能。立足濱州市紡織、糧食加工產業優勢,積極協調專班及相關部門,開辟“應急快速審批通道”,多方聯系購進生產設備,幫助多家企業完成產品審批和生產線改造,確保濱州市應急物資生產擴大、儲備充足、供應正常。疫情期間,中裕食品特級食用酒精生產線全部轉產75度消毒酒精,日產消毒酒精300余噸,集中供應醫院、社區、工廠等重點防疫區域,有效保障了各單位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建立規模1000噸的消毒酒精市級儲備,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支持魏橋紡織、愉悅家紡、華紡等紡織用品生產企業火線技改,轉產防護口罩和防護服,日產能力達到70萬只。

關注民生保障,及時發放應急儲備物資。濱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無棣縣3個疫情防控封閉村、102家養老院和福利院、4萬余貧困戶等重點防控單位和群體緊急調撥并免費發放市級儲備蔬菜500余噸,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正常生活需求,穩定了市場價格和預期。調撥醫用一次性口罩2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50萬只投放市場(直供基層藥店),滿足基層鄉鎮街道和農村市場的口罩需求。調撥民用防護一次性口罩50萬只,發放至企業生產一線,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嚴格測算學校復學所需日常防控物品數量,按照15天需求量集中供應,調撥民用防護一次性口罩45萬只支持學校,調撥1500個電子測溫儀、11536副一次性手套支持全市教育系統。調撥2000箱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等生活物資供給市直環衛工人、消防隊員及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各專班等防疫一線。
立足區域安全,加快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建設。為全面提升區域防災救災能力,確保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濱州市加快籌建黃河三角洲區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項目。該項目由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牽頭承辦,總建筑面積34679平方米,擬建設智慧型大廚房平臺,打造黃河三角洲區域性食品加工、儲備、配送于一體綜合性食品應急儲備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等五個類型物資儲備庫,應急主食加工車間、智慧廚房配餐加工車間,配套相關的生產設備、設施和冷鏈運輸車輛,儲備物資檢化驗室、應急調運指揮信息中心等。項目建成后可年加工主食類產品4萬噸,形成倉儲成品糧油(大米、面粉、食用油)2萬噸、肉制品1.2萬噸、蔬菜0.5萬噸的能力,并實現醫用等應急物資的及時調運及分配,可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2萬人。項目預計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加強頂層設計,著力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濱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動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列入濱州市委2020年市重點改革事項,通過改革完善物資儲備體制機制,推動形成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物資安全保障體系。到2021年,建立起品種齊備、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管理規范的統一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切實改革完善全市重大突發事件防控救助體系,推動應急物資保障供應網更加安全可控,全面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上半年將在山東省率先出臺《關于深化改革推進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成立由發改、財政、應急、商務、儲備等各職能部門組成的全市物資儲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全面工作,成立工作專班,推進體系建設。
“一企一策”,做好精準幫扶。建立健全“一企一策”對接服務機制,組建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開工復工的服務保障工作。梳理國家、省、市惠企政策,采取線上、線下和實地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實時開展信息推送,注重政企互動,及時回應企業關注焦點。積極開展線上業務培訓工作,組織符合條件的糧油加工企業提前準備“中國好糧油”項目申報工作。根據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和實際進度,制定詳細防護物資保障計劃,調撥民用防護一次性口罩50萬只,重點保障開工在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外資外貿企業和列統商貿流通重點企業,配合商務、工信、發改委等部門做好具體發放工作。
“線上發力”,拓展銷售渠道。加快“好糧有網”濱州館建設,3月底濱州館正式建成運行,11家“中國好糧油”企業全部入駐并上線運營。著力打造“糧油金三角”濱州糧油食品區域公共品牌,推出“優質、營養、健康”的糧油系列產品,形成收購訂單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產業格局,推動濱州“好糧”“好油”賣“好價”、銷全國,提高濱州糧油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借助線上線下資源,鼓勵企業打造網上生鮮超市新模式,形成商品集聚清單,實行一站式購買,市民通過社區團購群和網絡下單,企業直接配送到實體網點,方便市民生活。
資金支持,全面提振市場信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強化疫情防控重點糧油生產企業資金支持,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動對接上級主管部門,共申報需要資金支持的疫情防控重點糧油生產企業15家,申請貼息貸款資金達26.3億元,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強力支持。爭取國家2019年度“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634億元,全部用于支持糧食食品加工企業發展,累計撬動社會資金總投資6.82億元。
項目帶動,確保要素及時跟進。建立糧油企業重點項目庫,項目管理實行領導幫包責任制,分別確定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員,按照“三化”內容,明確時限要求,細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實行“三個一”督導機制,即各幫包責任領導每月到項目現場督導一次、每月召集一次項目推進分析會議、每季度通報一次全市20個重點項目完成情況。同時,對20個重點項目實行按月調度制度,按照“三個一”要求按季度進行通報,并將結果向縣(市、區)政府反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定期到現場開展調研指導,深入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及時幫助建設主體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實施。
政策托底,穩定原料市場供應。疫情期間,面粉市場需求激增,面粉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在即,但物流運輸受阻致使加工企業原糧緊張,無法滿足企業生產需求。濱州市立即啟動市縣兩級地方儲備糧輪換工作,協調推進輪換進度,分時段進行原糧集中投放,第一季度累計拍賣市縣兩級地方儲備糧近3萬噸,保證了下游糧食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為市場成品糧油和肉蛋奶供應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根據市場情況,政府將適時擴大原糧的投放規模,確保加工企業對原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