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國華,楊玉增,張秋良,周曙光,孟憲華,付艷芳
(1.河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071000;2. 保定市畜牧工作站 071000;3. 河北省畜牧總站 050000)
自2018 年8 月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 我國的養豬業損失慘重,尤其是很多規模化豬場,母豬群被迫清欄,使全國的母豬群數量急劇下降。 為了快速的恢復產能,許多養殖戶從三元母豬群中選留后備母豬作為種用,來快速提高群體數量。 將三元母豬作為種用將會成為特殊時期豬場恢復生產的重要技術措施,筆者調研了保定地區某豬場三元母豬的繁殖性能,并對三元母豬的選擇、培育、管理等提出技術指導意見,以供業內參考。
保定某養殖場,自“非瘟”疫情發生以后,選留一批三元母豬來增加產能,目前該場生產穩定。 通過查看母豬配種、產仔等相關記錄,筆者對該場同時期22 頭三元母豬、147 頭二元母豬的生產記錄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見下表:

表1:三元母豬、二元母豬繁殖性能比較
由上表可知,總產仔數方面,三元母豬的窩總產仔數比二元母豬的低1.26 頭;哺乳期仔豬日增重方面,二元母豬群哺乳仔豬的平均日增重為245g/d, 三元母豬群哺乳仔豬平均日增重為242g/d, 三元母豬群哺乳期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比二元母豬的低1.24%;發情方面,三元母豬斷奶后7d 內的發情率比二元母豬低0.25%,斷奶至發情間隔少0.34d;情期受胎率方面,三元母豬的情期受胎率比二元母豬低5.94%。
由此可見,三元母豬的繁殖性能除了斷奶至發情間隔優于二元母豬外,其余的性能均不及二元母豬,尤其是在產仔數、情期受胎率方面, 這應該與經過二元母豬持續的培育繁殖性能不斷提升有關,而三元母豬一直作為商品豬出售,未經過系統的培育,致使繁殖性能遠落后于二元母豬。
三元母豬的體型相對二元母豬來說,背部微弓、腹部緊縮,臀部肌肉較發達,性格敏感,易受外界的影響而產生應激。
腹部緊縮導致三元母豬的胃腸道容積相對較小,影響其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采食量,易造成斷奶后膘情損失嚴重,進而影響母豬的使用年限。 這就要求在將三元商品豬培育為后備母豬時要考慮適當擴充其胃腸道,從而促進母豬的胃腸道充分發育。
臀部肌肉發達易導致三元母豬骨盆腔口狹小,致使其分娩時產程較長,易出現難產,進而影響母豬的體能恢復和哺乳期采食量等,降低母豬的泌乳性能。 這就要求在實際生產中必須要加強三元母豬妊娠后期及圍產期的管理。
三元母豬含有杜洛克血統,其性格相對二元母豬比較敏感,這在三元母豬調欄、轉群時最能體現出來。 二元母豬在轉群時一般都能穩當的轉到相應豬欄, 而三元母豬大多是一路跑到相應的豬欄,一旦遇到刺激,三元母豬更容易出現炸群情況,豬只會亂跑亂撞,容易造成早產或者死胎。 這要求在母豬調欄、轉群時一定要提前規劃好路線,整理好通道,讓母豬悠閑地轉到豬欄。
三元母豬選擇時盡可能早的選留, 在體重50~60kg 時進行初選,選擇同群中體重大、性情活潑、體質結實、發育勻稱、外陰發育正常、有效乳頭6 對以上、健康無病的三元母豬留做種用。
3.2.1 三元后備母豬的管理 三元后備母豬轉入后備舍后采用群養,每欄飼養6~8 頭,并加強運動,飼喂專用的后備母豬料,同時在飼料中額外添加促進母豬生殖系統發育的生殖營養產品,以促進生殖系統的完善發育。 并根據豬場實際情況制定三元母豬的免疫程序、保健及驅蟲計劃。 三元后備母豬配種前采用限制飼喂,每天的飼喂量為2.5~2.7kg。 達到150~170 日齡時,即進行誘情處理。 當日齡達到220~240 日齡,體重達到120~130kg,第二或第三情期時,即可進行配種。
3.2.2 三元后備母豬的選配 三元后備母豬配種時不宜在選用杜洛克作為父本生產商品豬,應選擇大白、長白、皮特蘭、巴克夏等種豬作為父本進行雜交生產商品豬。
3.2.3 妊娠期的管理 三元母豬妊娠期采用“低中高”的飼喂程序,同時做好采食量的管理,使母豬保持合適的膘情。
3.2.4 分娩期的管理 母豬分娩前注意減料,產后7d 逐漸增加飼喂量,7d 后可自由采食。 三元母豬性格敏感且產道相對狹窄,要保持分娩舍的安靜,及時處理難產的母豬,做好母豬產后的清潔工作,避免母豬的感染。 三元母豬的泌乳性能較二元母豬差,建議哺乳母豬料中添加催乳產品,以提高母豬的產乳性能。
3.2.5 加強三元母豬的后代的選育 三元母豬作為種用是短期內緩解能繁母豬不足、提高產能的權宜之計,其后代中的母豬不宜再留作種用,利用2~3 年后應及時的淘汰更新。 如因各種原因,確實不能淘汰更新的,可以選留少量的優秀后代通過輪回雜交培育母豬,通過四個世代的雜交即可培育成近似的二元母豬。
三元母豬由于自身的特性,在生產中存在產仔數少、泌乳性能差等問題,需要我們通過加強培育、強化管理等措施來挖掘三元母豬的種用價值,以提高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