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現代科學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討論現代科學發展中的關鍵事件,包括科學革命和地質學、物理學及生物學等方面的科學家個人成就,記錄了科學思維的所有重大發展,從十七世紀的革命思想到進化論、遺傳學、核物理和現代宇宙學的當代問題。第二部分是對源自科學的社會關系最重要主題的分析,這些發現迫使社會重新思考其宗教、道德或哲學價值。從科學史角度講,這本書會使得大學本科一年級以上教育程度的學生和初步涉及科學史的讀者盡快入門,為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打下基礎。這本書由經驗豐富的歷史學家撰寫,鼓勵學生把科學史視為科學與現代社會之間的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網絡,而不是一系列的名稱和日期構成的歷史記錄。這是一部非常需要的通俗易懂的科學史導論,會使得本科生和好奇的讀者感興趣。
科學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而抽象的話題。但是,只有理解了科學在歷史與現實中與人類文化之間的沖突與沖撞,才能真正理解科學文化的意義。這本書涉及到科學組織的形成、科學與宗教、通俗科學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與意識形態、科學與醫學、科學與戰爭以及科學與性別,也就是女性在科學中的地位??茖W文化涉及到與政治、生態和倫理等方面的議題,通過詳盡而具體的案例讓人有所醒悟。
這本書的目的是討論現代科學的形成,但問題是培根學派的大部分觀點,以及其他哲學觀點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盡管有略微的提及。這對理解現代科學的興起是一種欠缺。
另外,在每一章末尾的“結論”都是本書中沒有觀點支持的斷言,而不是他們所涵蓋的證據和論點的實際結果。毫無疑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將550年的科學發現壓縮成一卷很困難,這大概是本書的弱點。如果在結論中把涉及到的觀點在相應段落和篇章中有所描述,就會更好地完成其預期目的。
可以這樣說,專業的歷史學家不需要這本書。對歷史感興趣的科學家或受過良好教育的外行人可能會覺得多數科學史書太深奧或太難懂。如果你想在一本完全學術性的書和一本愉悅的讀物之間尋找一個中間地帶,或者如果你需要一本偉大的參考書目或濃縮的摘要書,這幾乎是你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