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智 楊威

青島黃海對陣上海上港,裁判員等待視頻助理裁判的回復。
一日清晨外出吃早餐,偶遇一位80多歲的老者,坐在我對面開口了:“我是個老球迷,從解放前就看球,真沒見過場上裁判跟球隊較勁的。我們是看精彩球賽來的,你裁判也是為球隊服務的,人品比權力更有威力,良心比黃金更有價值。”老球迷的一番感慨讓我陷入沉思。是啊,強者總是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弱者才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裁判的工作之所以沒做好,是足球這個項目的整體風氣在價值觀上不行。比賽中,很多人低估了人格的力量,他們好像永遠不知道,人格是由內在的價值觀構成的。我作為嘉賓參與天津電視臺的《智評裁判》節目兩年多了,中超聯賽幾乎每輪都會出現錯判漏判。從曾經多年從事的裁判工作出發,我感覺這樣的判罰的確愧對球迷,也讓中國足球大煞風景。
2020年中超聯賽開始后,上海綠地申花、深圳佳兆業就裁判員的判罰向中國足協提出上訴。第五輪山東魯能對陣深圳佳兆業的比賽中,裁判錯給段劉愚黃牌,對郜林本應直接出示紅牌但降格判罰,山東魯能賽后對此提出異議。在足球圈以及球迷中,一些頗具爭議的判罰引發了廣泛討論。
客觀地講,本賽季圍繞點球的判罰、紅黃牌的使用、凈比賽時間的減少、視頻輔助判罰等問題,裁判工作一直是爭論的要點。
中超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每輪比賽都出現點球的爭議判罰。第三輪北京中赫國安與天津泰達的比賽中,泰達隊前場進攻,邊路傳中,國安隊員王剛上前堵截,他的手臂擴大了防守范圍,破壞了攻方有希望的得分機會,裁判員沒有判罰點球。這個戰例與廣州富力對陣廣州恒大淘寶比賽中的點球判罰類似,那一場守方通過擴張手臂將球擋出,主裁判判罰了點球。同一個聯賽當中裁判員判罰尺度不統一,不能服眾。
同樣在第三輪,青島黃海與上海上港一戰,上港隊14號李圣龍在沒有控制球權的情況下,用右腿阻擋對方踢球,有一個隱蔽的犯規動作。這是一次攻方的犯規,裁判員卻反判上港罰點球。
第四輪大連人隊與上海申花比賽中,在爭奪反彈球的一瞬間,申花隊7號錢杰給向前攔截緊逼,雙方形成身體接觸。大連隊9號龍東順勢倒地,裁判判罰點球。出乎人們意料,這一明顯靠演技和假摔獲取利益的行為以及裁判員的錯判得到中國足協評議組認可,于是,不少球隊紛紛效仿。
裁判員識別犯規動作的一瞬間,首先考慮的是運動員的目的和企圖,對這一點,有過足球運動經歷的裁判員更易于判斷。在第五輪上海申花對陣江蘇蘇寧易購的下半場最后時刻,申花隊于漢超帶球突入禁區,蘇寧隊李昂左腿滑鏟后,右腿有附加動作,將于漢超踢倒,主裁判漏判了點球及黃牌。
據不完全統計,前五輪比賽的20次點球判罰,出現6次錯判、6次漏判,錯判與漏判之和超過了正確判罰。
開賽以來,裁判員使用紅黃牌的勇氣有所提升,對制止球場暴力行為起到一定效果。
深圳佳兆業對陣河南建業的比賽中,雙方爭高空球,深圳隊員有意針對對方身體嚴重犯規。在重慶當代對陣青島黃海的比賽中,青島球員直接蹬到了對方外援阿德里安的腹部。對這幾個可能給對方帶來傷害的嚴重犯規,裁判員果斷出示紅牌,體現了對足球場上發生的暴力行為和嚴重犯規零容忍。
然而,山東魯能與深圳佳兆業的比賽也出現了裁判識別犯規的失誤,導致黃牌張冠李戴。此時,視頻助理裁判沒有及時提示主裁判黃牌給錯了人,招致山東魯能隊賽后的上訴。
在已進行的40場比賽中,裁判員共出示紅牌7張,只有2張有爭議,但漏判2張。總體看,紅黃牌使用是合理的。
前幾輪比賽錯判越位的實例不多,幾次越位進球都被視頻助理裁判糾正過來,相比上賽季,判罰的準確性有所提高。
但是在第五輪廣州富力對大連人的比賽中,開場后不久,廣州富力后場傳球,扎哈維處于本方半場啟動,單刀直入將球打進。這是一個世界級前鋒利用規則、快速啟動把握機會的好球,但是,視頻助理裁判此時竟然提示越位在先。判罰越位的基本原則第一條是接球隊員處在對方半場,中線屬于雙方共用區域,腳踩中線應視為球員還在本方半場。這樣的錯判越位,體現出場上的主裁判和助理裁判不夠自信,在原本判罰正確的情況下被視頻裁判干擾,出現誤判貽笑大方。
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皮耶路易吉·科利納認為:“如果足球競賽規則中寫有某些條款,那么它就必須在任何地方得以執行。顯而易見,全世界都應該以相同的方式應用視頻技術。”

王學智

就目前執法中超的裁判員而言,很多人的水平難以勝任這種高速、激烈對抗的賽事,判罰基本功欠扎實,對影響得失分的判罰缺乏自信,跑動不到位,選不準最佳的觀察角度,需要由大賽經驗豐富的裁判員擔任視頻助理裁判,才能幫助執法團隊提高判罰的準確性。反之,裁判很可能對比賽起到負面影響。本文第三部分講到的戰例,就是VAR干擾比賽判罰,給本就脆弱的主裁判和助理裁判的自信心倒推一把的典型。
同時,目前大多視頻助理裁判執法職業聯賽的經歷不足,讓他們把關,全程判斷高難度動作,也有些勉為其難。另外,過分依賴視頻回放系統,會使比賽節奏大幅度降低。上海上港主教練佩雷拉認為比賽中停頓的時間過多,影響了比賽,也影響球迷的觀賞。
本賽季中超前五輪凈比賽時間明顯下降,只有河南建業與廣州富力凈比賽超過60分鐘,第三輪河北華夏幸福與重慶當代的凈比賽時間竟然僅有42分49秒。這些都是視頻技術應用到聯賽執法之后,裁判團隊的配合以及場上裁判員與視頻助理裁判的磨合沒有達到最佳效果的表現。
前幾年,為了提高比賽執法水平,中國足協曾請來歐洲裁判。高水平裁判的確帶來了準確的判罰,但是也擠占了中國裁判尤其是年輕裁判成長的空間。這一點上,中國籃協對裁判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培養和評價體系。每年聯賽開始前,裁判與新聞媒體、籃球解說員會就新規則做一些探討講解,增加聯賽透明度,也增強了裁判與媒體的信任感。中國足協也做過嘗試,應當長期堅持,避免走過場。
足球規則幾乎每年都在修改,但規則“公平、安全和流暢”的精神始終如一。近年來,裁判員學習風氣不濃,有些人不學無術全靠蒙,蒙對就嘚瑟,蒙錯就死撐,致使球場爭議不斷,矛盾沖突升級,規則執行僵化,影響得失分的錯判漏判比比皆是。裁判對球隊的戰術打法和隊員的技術特點缺乏足夠的了解,執法團隊的溝通與配合也不夠及時、順暢。
裁判員是業務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經常學習規則,分析戰例。目前裁判的選拔、培養、使用等環節存在問題,一些裁判不大會踢球,難以正確識別動作。裁判的哨聲不斷,只要有人倒地,就吹犯規,比賽被吹得支離破碎。裁判員要杜絕球員靠演技受益,靠假摔贏球。
綜上所述,目前裁判員的執法能力與球隊在高速運動中爭奪時間和空間的節奏不相適應,與各隊的投入不相適應,與中超品牌價值不相適應,與廣大球迷的期待不相適應,對聯賽的公平環境和投資人的積極性起到負面效應。
裁判的執法標準也有問題,面對相同性質的犯規,處理方式完全不同,很容易造成球員之間的矛盾,導致出現球場暴力沖突。裁判員是足球規則的執行者,在對抗激烈的職業聯賽中,對瞬間出現的身體接觸和連續爭搶的觀察,對假摔與合理動作的識別,對有利條款的運用,都給裁判員的執法帶來難度。
職業球員與業余裁判之間需要換位思考。裁判員要吃透規則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判罰的準確性,減少原則性錯判漏判,不要用自己的錯誤激怒球員,不要情緒失控,怒發沖冠不如心平氣和。球員要懂得用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情緒,演技與假摔都是不可取的,更要避免預期目標未能實現而出現過激行為。球隊的管理者及教練員更要明白,足球比的是凝聚力,競爭比的是人才,管理比的是機制,其活力體現在能力和水平上。賽風是中超聯賽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王學智為原國際級足球裁判員)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