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百隊杯到底是什么?是一項比賽,更是一種情懷。對千千萬萬個北京踢球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他們一段美好的回憶。
2020年8月15日,第37屆京東·北京晚報百隊杯足球賽鳴哨開賽。
北京市足協副秘書長陳長虹說:“今年因為疫情的襲擾,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壓力,擔心百隊杯賽能不能舉行。但是,當國歌響起的時候,我們的心一下就穩定了:這意味著百隊杯賽終于開踢了,你說我怎么會不激動!百隊杯的文化精髓就是這樣:無論遇上多大困難,我們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為了孩子們,堅持搞下去!”
一項業余賽事連續舉辦超過37年,在中國足球歷史上,堪稱空前紀錄,這就是北京晚報百隊杯。
這一年暑假的一個清晨,北京市少年宮大鐵門被捶得咚咚響,何處君行早?原來是幾位從幾十里外趕來報名的老師和學生。大峪街道辦事處王常山老師第一個為街道小足球隊報了名。他說,門頭溝地處邊遠地區,孩子們參加比賽的機會很少。聽說暑期舉行足球賽,他們就緊催我來報名,真怕誤了事。
1984年7月1日,《北京晚報》第四版上刊登了一條消息,題目是《市少年宮將舉行班級足球賽》。就是這樣一篇不足200字的“豆腐塊”文章,拉開了百隊杯賽的序幕。百隊杯創始人之一、時任市少年宮老師的王斌回憶說:“原本以為會有二三十支球隊報名,沒想到晚報這么一宣傳,一下子就有超過100支隊伍報名。”

2020年百隊杯U8比賽

2019年百隊杯賽

前北京國安隊員徐亮教小球員踢任意球。
說起百隊杯名字的由來,時任《北京晚報》體育部記者呂會民回憶說:“1984年暑假,北京晚報、北京市足協和北京市少年宮聯合創辦了這項面向中小學生的足球比賽,一開始想叫北京中小學生足球賽。在晚報上發布消息后,第一屆比賽就有112支球隊報名參賽,這在當時已是不小規模了。受此感召,組委會決定命名為百隊杯足球賽。”
呂會民透露,比賽變成“百隊杯”完全是個意外:“當時還想過叫‘振興中華杯,根本沒想到第一屆比賽就超過100支隊伍,因為完全是自發組織的,很多都是胡同隊、大院隊。索性,就叫‘百隊杯吧!”
那屆百隊杯至今給很多人都留下深刻印象。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呂會民說:“那個時候,農民的孩子全班開進北京賽球,是稀罕事。勇士營小學位于朝陽、昌平和順義交界的地段,五年級學生都是農民子弟。過去一放假,孩子幫助家里割草、干農活兒,補貼生活。淘氣的孩子偷瓜摸棗凈闖禍。他們進趟城真不易,需到6里地外的部隊借車。隨著改革開放,生產隊有車了,‘面包、‘黃河、‘華沙都有,從報紙上看到班級小足球賽的消息,開著車就來了。他們的家長都非常支持,說:‘踢球也是有意義的事,好好踢,給咱農民露露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晚報百隊杯的規模越來越大,名氣也越來越響。1996年,報名隊數首次超過1000支。呂會民說:“那年比賽開幕式當天,1000多支球隊從四面八方涌向市少年宮,上萬名孩子把整條景山后街擁得滿滿的,場面實在太壯觀了。當時的市體委主任萬進慶高興地對我說:‘百隊杯都可以改叫干隊杯了。我說:‘十幾年都這樣叫過來了,孩子們也叫順嘴了,還是叫百隊杯吧。說完,我們都會意地笑起來。”
1998年,北京晚報百隊杯參賽隊達到2062支,創下這項比賽規模的紀錄。
孩子們積極性高,球隊玩出的花樣也越來越多。1993年,聞名中外的美猴王劇團團長張四全成了百隊杯足球賽中一支大院足球隊的領隊。
這位“美猴王”從小癡迷足球,中國足球一次次失利,激起他為振興中國足球出把力的愿望。他和團里的演員一合計,把家屬大院的孩子們組織起來練足球。張四全每天完成繁重的演出任務后,總要抽出時間輔導孩子們訓練。團里對此也很支持,為這支小足球隊出錢、出場地。經過一番磨練,“美猴王”親自率領“眾小猴”來到百隊杯賽場大顯身手。
這個時期,百隊杯的賽場上還出現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球員身影,他就是后來的國家隊隊員邵佳一。
邵佳一正式接觸足球是在5歲。那年,父母帶他去參加北京市幼兒足球學校招生考試,報名的孩子近800名,但只招收80人左右。佳一被錄取了,成為一名小足球運動員。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佳一和隊友開始參加百隊杯,一直踢到中學。想起以前踢百隊杯的日子,佳一稱:“絕對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是百隊杯令我漸漸愛上了足球,激發了我在綠茵場上的想象力。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真想再踢一場百隊杯。”

2004年,年維泗給孩子們頒獎。

2012年,馬拉多納來到鳥巢與百隊杯高中組冠軍的小球員們一起踢球。

高洪波現場給參加百隊杯的孩子簽名。

邵佳一為獲勝球隊頒獎。
2004年7月13日上午,崇文體育場內,255支球隊的2000多名小選手身著運動服整齊列隊,北京晚報百隊杯足球賽在熱烈氣氛中開幕。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亞洲杯北京賽區組委會主任胡昭廣、北京市體育局局長孫康林,中國足協副主席閻世鐸、足球老前輩年維泗都出席了開幕式。當年高考北京理科狀元汪涵代表運動員宣誓。之后,維拉潘為百隊杯開球。維拉潘表示:“‘小亞洲杯為亞洲杯營造了大賽氣氛,預祝北京晚報百隊杯與亞洲杯一同取得圓滿成功。”那年恰好是百隊杯創辦20周年,崇文體育場內辦了兩個展覽,一個是前12屆亞洲杯的歷史,另一個是百隊杯20年歷史展。
如此熱鬧的一幕為百隊杯發展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誰能想到這是百隊杯發展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呢!
經過2002年前的輝煌后,中國足球進入低谷期,百隊杯也不可避免地面對低潮期,一度甚至要辦不下去了。
2002年,在韓國,中國隊以三戰全敗的成績結束了世界杯之旅。中國足球終于見了次世面,非但沒有突飛猛進,而且出現疲軟,百隊杯也跟著下滑。
呂會民說:“2004年、2005年是百隊杯最低潮的時候。參賽隊只有一百二十多支,將將能保住‘百隊名號。隨著中國男足在各層面的比賽中越來越丟人,國內職業聯賽越來越混亂,那些喜歡運動的孩子遠離足球,好像更喜歡打籃球了。家長們也不再支持孩子踢球,覺得踢球是沒前途的事。”
困難階段,贊助商紛紛離去,北京市教育局和少年宮也不再參與主辦。即使如此,百隊杯依然努力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最好的踢球大舞臺,請來很多高水平裁判,給孩子們把關。
從1999年開始,國際級裁判孫葆潔也開始執法百隊杯,即使當上金哨,也沒有間斷過。他說:“每年來這里當裁判,是我給自己規定的一項任務。我參與了多屆百隊杯,可以說與百隊杯一起成長。讓孩子們高興是我的最大心愿。”
同樣一直在堅持的還有馬世經。1984年,馬世經獲得二級裁判員資格,開始執法百隊杯。2003年,他從裁判員、賽區裁判長成為百隊杯總裁判長。2004年,馬世經和他的3個學生勇擒歹徒,先后被授予北京市和全國“見義勇為”榮譽和英雄稱號。那年,馬世經62歲。此后,他又以裁判長的身份執法百隊杯比賽8年,一直干到70歲。
雖然舉步維艱,但是辦好百隊杯的心意始終不變。雖然中國足球長期低迷,但是孩子們熱愛足球的心意始終不變。百隊杯的賽場上,前前后后冒出很多小球星。
2010年,百隊杯賽場來了一個特殊的觀眾,他就是當時的中國男足主帥高洪波。這次,他到球場的身份是參賽小球員的父親。
那一年百隊杯開幕式當天,高洪波穿著白色T恤,出現在奧體中心西側的2號足球場上,他是來看兒子比賽的。盡管他一身休閑打扮,刻意低調,幾分鐘后還是被在球場上熱身的小球員認出來。孩子們向高洪波涌來,要求簽名合影。有個孩子興奮地說:“這球衣我不洗了,得保存著。”不管孩子們提什么要求,高洪波都耐心地微笑著滿足他們。可惜,孩子們穿的都是別國國家隊隊服,唯獨沒有中國國家隊隊服,這讓高洪波有些無奈。他說:“世界杯結束后,西班牙隊、荷蘭隊和德國隊的隊服一下火了。這支西班牙隊經歷了從2002年到2010年8年磨練才成熟,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中國隊也需要時間,希望幾年后孩子們都喜歡穿著中國隊隊服參加百隊杯。”
高洪波的兒子參加的是切曼爾德景山隊,他們的領隊是守門員戴像逐的父親。戴領隊介紹說:“孩子們自己組隊報名,開賽前到東單租場地訓練。高指導是國家隊主教練,經常出差,沒法給孩子們多指點,但孩子們熱情高,練得很投入。”
都說“虎父無犬子”,很多球迷都想看一看高洪波的兒子踢球有沒有高洪波當年風靡京城“冷面殺手”的范兒。小高身高1米87,一看就是塊運動員的材料。高洪波自豪地說:“我現在看他,都得抬著頭看了。”切曼爾德景山隊還真“職業”,一開場就安排小高和另一名身強體壯的隊友負責后防,先立足不失球。漸漸地,小高參與到中場組織,一板一眼地傳球,透著有自己的想法。他要通過球來調動全隊,不像大多數小球員那樣自己單干,搞個人英雄主義。小高也像他老爸一樣在場上“遛彎”,特別會節省體能,一定要找到最好位置等著球來。很遺憾,小高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足球訓練,老高的解釋是學校不讓孩子踢球。
除了在賽場上踢得如火如荼,2011年,百隊杯的小球員們首次走出國門。那一年,高中組冠軍旸軒隊出訪韓國。在韓國5天的交流中,旸軒隊與當地業余球隊進行73場比賽,大獲全勝,體現了北京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風貌,也表現出一定的足球水平。
一切始于熱愛
堅持總會有回報。2015年2月底《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臺,百隊杯迎來再次騰飛的機會。參賽隊數穩步上升,除了傳統的足球賽,新增城際交流賽以及籃球賽,再加上每年一次足球論壇,讓百隊杯的內涵更加豐富。
2016年,百隊杯歷史上第一次增加了籃球賽事。至此,愛打籃球的孩子們不必再眼巴巴地羨慕只有足球百隊杯了,他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賽事。同年,北京晚報百隊杯走進了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首次將這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賽事品牌帶入國家體育的展示平臺。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的國際會展中心里,仿照微縮版大巴扎城墻建造的百隊杯展區共有6個主要板塊。內容分別是北京有個百隊杯、百隊杯的國際范、百隊杯的星星范、百隊杯的交流范、百隊杯的學術范、百隊杯的傳承范。展板上可以看到孩子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看到布拉特、米盧、貝克漢姆、皮埃羅等名人參加百隊杯活動的珍貴照片,看到高洪波、謝峰、邵佳一、劉英等踢過百隊杯的球星風采,看到百隊杯論壇、百隊杯城際賽、百隊杯冠軍隊出國交流比賽等照片,濃縮了百隊杯33年的歷史精華。
2018年,百隊杯歷史性地走進《焦點訪談》。8月8日,在我國第十個全民健身日那一天,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報道北京晚報百隊杯賽,真實還原了為北京孩子們免費提供賽事、默默奉獻的故事。在節目中,京報集團體育新聞中心負責人袁虹衡深有感觸地說到:“百隊杯成功舉辦35屆,已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亞足聯秘書長曾為它開球,國際足聯主席曾為它題字,但不為人知的是創辦這項賽事的初衷極為單純。”
“起初,我們沒有想未來它要為中國足球起什么作用,只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喜歡足球、熱愛足球。”袁虹衡介紹,當時進入獨生子女時代不久,很多孩子的交往、團隊協作能力出現問題,身體情況也不理想,舉辦百隊杯就是要讓他們利用暑期時間鍛煉身體、愉悅身心,同時普及推廣足球運動。現在百隊杯還有籃球賽,未來還要組織排球賽和冰球賽,把越來越多的孩子吸引到運動場上,讓體育達到教育的目的。
2018年,在首屆人民足球頒獎晚會上,北京晚報百隊杯在“優秀草根社會賽事”獎項評選中排名第一。2019年,北京晚報百隊杯入選北京“十大文化體育盛典”榜單。
前中國足協主席年維泗說:“北京晚報百隊杯是扎根在北京的青少年賽事,是北京青少年足球的搖籃,很多北京籍的國家隊隊員和職業球員小時候都曾踢過百隊杯。我在中國足協工作時,曾經向全國推廣過北京晚報百隊杯的模式。后來,這種基于青少年足球的業余賽事逐漸在全國推廣,又有了上海的新民晚報杯、廣州的市長杯等類似的青少年賽事,但真正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只有北京晚報百隊杯。”
一切始于熱愛,這就是百隊杯。
責編 柏強

小隊員們奪冠后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