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委書記、局長高玉華立足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本職工作,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爭一流、上水平,推動糧食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兩年來,在高玉華的帶領下,濱州市糧食和儲備局深入貫徹國家局黨組“兩決定一意見”和“五句話”總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突出“模式帶動、創新賦能、聚焦主業”三個關鍵環節,守正創新、善謀實干,做強做響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示范市金字招牌,先后被省人社廳、省糧食和儲備局授予“山東省糧食和儲備系統先進集體”,被濱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干事創業好團隊”“富強濱州”建設擔當落實獎先進集體,并榮膺全市“標準化機關黨組織”“標桿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把糧食產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抓重點、出亮點。首次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現場經驗交流會為濱州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經過幾年培植,全市糧油加工企業達200 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0 家,銷售收入過100 億元企業5 家、全國500 強企業2 家(西王、渤海)、全國民營企業500強3 家(西王、渤海、香馳),全國食品行業50 強4 家(西王、渤海、香馳、三星)。2019 年全市糧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502 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翻番目標,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由“十二五”末的8.4%提高到16.7%。2020 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2 億元,同比增長6.8%。
一是理念先行、機制跟進。強化“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意識,主動強化、優化服務。對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實行包保責任制。開展“年初亮目標、年中亮進度、年底亮成效”政務公開活動。優化營商環境,深入企業調研,“親”“清”政商關系贏得企業好評。二是規劃引領、目標明確。市政府先后出臺《濱州市糧食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打造國家級糧食產業融合循環經濟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將任務分解到縣(市、區),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工作高效推進。三是項目帶動、重點突出。在全省系統內率先建立項目儲備庫,共四大類100 個項目,總投資295 億元。實行半年初評、年終總評,納入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近三年累計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3.35 億元,帶動投資38 億元,惠及30 余家企業,完成項目80 余個、投資32 億元。多個項目列入省政府重點項目和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優選項目名單。
拉高標桿、對標先進,著力建立新型服務體系,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促進發展提檔升級。一是實施科技興糧戰略。2017 年,國家糧食產業科技創新(濱州)聯盟揭牌成立;2018 年,小麥、玉米、大豆三大國家級糧食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濱州。僅2019 年三大創新中心就研發申報專利61 項,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7 億元以上。二是實施品牌興糧戰略。2019 年,全省第一個市級糧油區域公共品牌“糧油金三角”揭牌,“濱州模式”先后多次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山東衛視推介宣傳,實現了國家、省、市品牌同頻共振。三是積極搭建惠企平臺。2018 年,舉辦首屆山東糧油產業博覽會暨全國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開創了山東省糧食行業博覽會的先河。
始終將保障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爭主動、真落實,夯實底線、創新方式,筑牢保糧食安全防線。糧食安全層面,深入落實糧安責任,2016 年、2018 年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列全省第一位。國有糧食倉容由2015 年的51 萬噸增長到105 萬噸,市縣兩級糧食儲備規模不斷增大,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翻番目標。2019 年在全省創新建立市級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開展市場化收購,助力農民增收4480 萬元、企業增值7200 萬元、倉儲企業代儲費用960萬元以上。今年圍繞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全面推開市場化收購,計劃收購30 萬噸,屆時市政府駐地濱城區(含市直)糧食儲備可滿足1 年以上消費需求,其他縣市區可滿足6 個月以上消費需求。物資儲備層面,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用品、糧油蔬菜、速食品等物資采購、儲存、調撥工作,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起草《關于深化改革推進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申請建立市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構建品種齊備、結構優化、管理規范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