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60歲的成先生,半年來被肩膀痛折磨著,每天疼得整只手臂就像要廢了一樣,抬起來非常困難,一抬起來就疼。成先生聽說過“肩周炎”,于是自行到外面做按摩、推拿等理療,進行過爬墻、吊環等活動,可就是不見好轉。近2個月疼痛加重,來到醫院骨科門診,專家為他做了一系列體格檢查和磁共振檢査,診斷其所患的并非“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肩痛很常見,很多人把搞不懂原因的統統當作“肩周炎”。所以,不少人療效不滿意,甚至越治療、越鍛煉,越嚴重。事實上,很多肩痛癥并非肩周炎。據統計,每10個肩痛患者中,患肩周炎的大約只有2個,而患另一種常見肩關節疾病的竟然有6個!這個偽裝者正是“肩袖損傷”。
圍繞著肩關節的肌腱有4條,包裹于肩關節前方、上方及后方,形成像“袖套”一樣的結構,被稱為肩袖。當這些肌腱軟組織受損時,即為肩袖損傷,一般是由肩袖肌腱組織的老化退變、慢性勞損或外力作用導致肩袖撕裂、過度使用。肩袖損傷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高,60歲以上人群中發生率超過30%。
肩袖損傷大部分以不同程度肩痛為主要癥狀,其癥狀與肩周炎相似,患者及非專科醫生容易將肩痛都歸為肩周炎。到底該如何鑒別?下面幾個兩者的不同點可幫助判斷:
1.發病原因 肩周炎大多都是因為受寒或勞損等所致的粘連性關節囊炎,無明顯誘因。肩袖損傷通常有一些牽拉、碰撞或者搬重物等誘因導致肩袖撕裂。
2.疼痛癥狀 肩周炎主要是肩關節周圍靜息痛,常在夜間發生,疼痛影響睡眠。肩袖損傷活動時疼痛明顯,通常是肩關節活動并達到某個角度,碰到撕裂的肩袖肌腱就會出現疼痛。
3.關節活動范圍 肩周炎的被動活動明顯受限,不能梳頭、摸背部等,即使被動抬起,也達不到正常的活動范圍,非常僵硬。肩袖損傷的肩關節抬舉力量減弱,肩關節不能外展上舉,或者明顯感覺外展上舉無力;如果被動抬起也是能夠被舉起來的,一般能夠達到正常范圍。
4.好發年齡 肩周炎多為40~55歲女性。肩袖損傷多為60歲以上人群。
當然,診斷還是要找專業的骨科醫生來判斷,必要時行肩關節磁共振檢查來進一步確診。
肩袖損傷,只要及時就醫,肩袖撕裂完全可以被治愈。如果被誤診誤治,情況則會越來越嚴重,后續的治療方案也會更復雜。治療手段包括保守治療與微創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開始時可通過鍛煉和(或)給予非類固醇類抗炎鎮痛藥治療;給予肩峰下封閉治療或脈沖電磁場治療;給予電離子導入療法、超聲透入療法、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冷敷、熱敷、推拿治療等。
鍛煉的方法有:
(1)搖臂:左腿在前,右腿在后,與肩同寬,自然站立,重心稍向后。左手掌心向外,翻掌插腰,右臂放松自然下垂于體側。右手握拳,右臂從體側由前向后做肩部環行搖動,身體可隨之向搖動方向自然傾斜。然后右腿向前,搖左臂,兩臂交替進行,反復多次。
(2)甩手鍛煉:兩腿站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上身正直,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沿體側前甩,并盡量靠攏,合掌(可以健肢帶患肢),兩臂抬起與頭同高,小臂屈曲,頭稍前傾觸及雙手拇指,做拜佛狀;隨后兩臂自然下垂向后甩過體側,頭回復原位,如此反復多次。兩臂盡量向前伸直,然后回臂提起合掌;前甩用小勁,后甩用大勁,但不要用力過猛,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復進行。
此外,也可進行針灸治療。體針隔日1次,頭針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中間休息2~3天再針第二療程。也可配合中藥治療,方藥:陳皮6克,法半夏12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桑枝15克,柴胡10克,天冬10克,防風10克,姜黃6克。針灸、藥物配合治療效果好。
2.微創治療 當經過4~6周保守治療無效后,肩痛影響工作和睡眠,影像學顯示肩袖撕裂嚴重的,則考慮肩關節鏡下微創手術,進行肩袖修補,縫合撕裂的肩袖組織。
目前,肩關節鏡下修復肩袖手術已越來越成熟,手術只需要鉆3個微創小口即可,創傷小,術后第二天即可開始行功能鍛煉。老年人如心肺功能可以耐受麻醉,無嚴重的心力衰竭或者慢阻肺疾病,都可耐受手術。
1.避免做一些過度反復的肩關節外展活動,如無法避免應在盡量保護的情況下進行。
2.運動鍛煉之前,先進行熱身活動,以避免急性肩袖損傷的發生。
3.維生素D對于肌腱愈合有利,可適當補充,以防止肩袖損傷的發生。
4.強化肩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煉,改善肌肉組織柔韌性,可以保證肩關節的穩定和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