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伯退休后閑著無聊,除了伺弄院里的花草盆景,就是悶著頭吸煙。漸漸地,他感到吃東西沒有滋味,食欲大為降低,人也消瘦了。
人到老年,往往會出現食欲不佳、食而無味,甚至厭食的現象。這對老人的營養健康和延年益壽十分不利。老人出現食不知味,主要是味覺功能減退所引起的。人體器官功能衰退、疾病的干擾、情緒的變化、食物的單調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造成味覺功能減退,
舌頭具有豐富的血液循環和神經組織,細胞代謝活躍。老人常患的心血管疾病等可使舌頭的微循環發生障礙,糖尿病、維生素缺乏癥、萎縮性胃炎也可使舌乳頭萎縮、味蕾更新緩慢。因此,只有積極治療這些疾病才能恢復味覺。
另外,老人也可因口腔疾患,如黏膜病、齲齒、牙周病、牙齒缺失沒有修復等因素,造成不便多咀嚼,不能更好促使唾液分泌,而影響食欲。老人應保護好自然牙列,重視口腔疾病,做到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有牙齒缺失的老人宜及時修復,這樣有利于牙列充分發揮咀嚼功能,促進唾液分泌而增強味覺。
老年人的食欲,也同樣會受到藥物、疾病、營養狀態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如果沒什么大病或情緒、心理上的影響,僅僅是吃不下東西,醫學上稱之為不明原因的厭食。這樣的老人,常可測到血液及腦脊髓液中刺激食欲的β-腦內啡降低,導致食欲抑制、引起厭食的膽囊收縮素及介白質增加。此外,帶來食后飽足感的血清促進素,在老人血中的含量也較高。
還有,諸如胃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及體力變差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老人的食欲與進食量。中風病人可能因為吞咽困難,進食有無力感,享受不到進食的快樂。化療的患者也因為藥物引起食欲減退、味覺改變而開始拒絕食物。另外,相當多的長期服用的治療慢性病藥物也會引起老人食欲改變。
對于上述種種,要小心分辨,弄清究竟是真的食欲下降,還是進食困難。倘若是吞咽問題,就要調整食物質地,配合老人以慢速度進食。如在食品中摻入剁碎的熟蔬菜、水果泥及調味醬或奶油,可使食物易于吞咽。但要避免滑溜、太黏稠的食物,也應避免稀薄液體,以防進食控制不當而造成嗆咳。
人的基本味覺分為酸、甜、苦、咸4種。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稱為味蕾,一般正常成人約有1萬個味蕾,但女性在45歲、男性在55歲以后約有2/3的味蕾開始萎縮。老人的味蕾與嗅覺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萎縮,從而出現味覺改變或是對味覺刺激不那么敏感。
中醫認為,凡飲食皆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以應五臟。即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腎,故飲食宜多樣全面,五味要調和方可滋養五臟。不能說愛吃什么味,就老吃那一種味道的食物。過多的吃某一種味道的食物,易造成臟腑損傷。中醫認為,多食酸味傷脾,多食甜味傷腎,多食苦味傷肺,多食辣味傷肝,多食咸味傷心。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人到老年不同味覺的喪失程度也有所不同,感受咸味的能力喪失最多,然后是苦味、酸味、甜味。只要烹飪得法,味覺差的老人完全能夠繼續享受食物的美味。
在日常生活中,低味覺的老人不要偏食五味,應該注意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調和。同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烹飪手段。
1.做菜時,先是少鹽少糖,然后用調味厚重一點的湯汁淋上或做成勾芡;也可選擇像蒜泥白肉的吃法,對水煮的食物澆上汁再入口。這樣,甜、咸味道就會淺淺地鋪在食物表面,可使味蕾得到滿足,而糖、鹽的攝取又不至于過量。
2.使用代糖與代鹽手段。老年人愛吃甜食,若患有糖尿病,代糖烹飪法不失為既可滿足甜食欲望、又不會威脅健康的措施。
3.控制烹飪溫度與加強香味的散發。食物趁熱上桌或最后才澆上熱湯汁,香氣十足的食物自然可令老年人食欲大振。如果方便的話,也可在食物中添加一些香味增強劑。這一類調味品,是以天然食物香料濃縮制成,不會刺激胃部。對于因味覺喪失而厭食的老人很有幫助。
老年人蛋白質的供應量,要以高品質蛋白質優先,如奶、蛋、豆、魚、瘦肉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男性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65克,女性為每天55克。基本上就是100~150克瘦肉+1個雞蛋+1杯250毫升的牛奶+100克北豆腐+其他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

不論胖瘦,老人都不應攝取過多脂肪,因為他們的脂肪代謝已經明顯變差,吃得油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脂肪的攝取標準,以維持在總熱量的30%以下,并減少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為目標。控制脂肪攝取,要求不食用煎或炸的食物,肥肉與肉皮應去除,不吃動物內臟,減少吃加工肉制品。
膳食纖維除了能保護腸道的健康外,也有助于血糖、血脂和血壓的控制。老人常因為牙齒問題而不愛吃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水果,常有便秘現象。因此,在供應富含纖維素的新鮮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時,要將食物切細、剁碎,也可用蒸、煮、燉、燴等方法將食物變細變軟,千萬不要用榨汁、過濾的方法,將重要的纖維素丟棄了。
有些老人因為進食變慢,加上口腔干燥、咀嚼困難,開始喜歡吃稀面條、稀飯或在餐間喝大量的湯。如水分過多占據食物的量,會讓老人整體的營養攝取量減少。因此,應避免加水太多的烹調方法,而是利用勾芡、淋汁的方法將食物煮軟或切細,以便老人食用。
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的特發性低味覺,與體內含鋅量不足有關。國外學者曾對33名老年人和31名年輕人進行試驗,讓他們品嘗苦、辣、酸、甜、咸的食物,而老年人出現味覺錯誤比年輕人多,且老年人體內含鋅量越少,味覺越差。因此,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除注意烹調方法,以適應老年人的口味外,還應多吃些粗糧、豆類、動物肝、瘦肉、蛋黃以及魚、蛤、蚌、牡蠣、蘋果等。低味覺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甘草鋅或硫酸鋅等。
人的食欲與嗅覺和味覺密切相關。當食物的氣味和滋味刺激了鼻腔黏膜上的嗅覺細胞和舌頭上的味蕾,這些嗅覺和味覺感受器在受刺激之后,通過神經的傳遞,使食欲中樞活動,從而引起食欲。但人進入老年后,嗅覺和味覺功能逐漸衰退,如果再經常吸煙,煙味的刺激會使味覺、嗅覺受到抑制,食欲更受影響。另外,香煙中的有毒成分也會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口腔里的唾液分泌減少,加上煙對口腔的刺激,會加劇味覺失常。
另外,每天用舌頭做2次簡單的體操,可明顯延緩味覺退化。讓舌尖在口腔內由前向后來回卷動12次,接著用舌尖舔左頰或右頰,由后向前來回卷動12次,最后,將舌前半部頂在上腭,吞咽口水12次。每天早晚進行練習,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保持舌部濕潤,延緩味覺衰老。
總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味覺功能還會繼續降低。但是,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老人保持樂觀的情緒,生活有規律,加強健身鍛煉,就會延緩味蕾的萎縮,甚至恢復部分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