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2003年的“大頭娃娃”事件還心有余悸,僅隔17年,“問題奶粉”又出現在公眾視野!湖南郴州的不良商家將固體飲料“倍氨敏”,冒充“特醫奶粉”銷售給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甚至停止發育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特醫奶粉”,全稱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簡單來說,它是專門為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殊醫療狀況的寶寶設計的,不僅能保證孩子日常的營養攝入,還能避免不適反應的發生。
它的配方設計,除了要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外,還要同時符合特定疾病類型目標人群的營養特殊需求,確保可以起到為特定目標人群提供適宜的營養支持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的作用。如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推薦喝氨基酸奶粉,這種奶粉是由游離氨基酸組成,不含任何食物過敏原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粉,可以保證孩子使用后不會發生過敏情況。
當下,市場上時有發生將普通食品冒充特醫食品向病患推薦使用的違法行為。其實,普通食品在生產條件、管理要求、質量控制等方面,與經過嚴格條件批準的特殊醫學食品都有非常大的區別。此次曝光的特醫奶粉騙局,在多地已屢屢發生。家長們購買特醫奶粉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留幾個心眼。下面幾點是給大家提醒要注意的。
看標簽 包裝上必須標注的內容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貯存條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代號(進口商品除外)、營養成分表、注冊號、食用方法、適宜人群等信息。
首先,不要購買或食用無標簽或標簽信息不全、內容不清晰,掩蓋、補印或篡改日期的產品。這是食品購買或食用的基本要求。
其次,根據患有特殊紊亂、疾病或醫療狀況嬰兒的特殊營養需求,結合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判斷該產品是否能滿足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
此外,還應明確注明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的類別(如無乳糖配方)和適用的特殊醫學狀況,出現“固體飲料”等決不能購買;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配方食品,還應標示產品的滲透壓;可供6月齡以上嬰兒食用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標明“6月齡以上特殊醫學狀況嬰兒食用本品時,應配合添加輔助食品”。
最后,包裝上應明確標識“請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使用”;不能有嬰兒和婦女的形象,不能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術語表述。
看品牌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目前生產門檻和審批門檻都比較高,一般小企業很難涉足,已批準的產品幾乎都來自知名大品牌。如果你對這個牌子不熟悉甚至從未聽說,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千萬不可貪小便宜。
看渠道 無論誰給你推薦產品,都要先上網看看。所有獲得審批的正規“特醫奶粉”,都在政府網站登記在冊(http://tsspxx.gsxt.gov.cn/tyyp/ty?index.xhtml)。在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得到,就說明這款產品取得了相應資質。查不到,就不要購買了。
電商的信息受到廣告法約束,比較容易監測,虛假和夸大宣傳的相對比較少;如果你對線上渠道不放心,可選好了之后去線下購買,只是要提防駐店推銷員的忽悠,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選擇;為保障母嬰權益、推廣母乳喂養,我國明令禁止醫院、醫生推銷母乳代用品(俗稱嬰兒奶粉)。就算孩子有特殊需要,醫生也不應該直接推薦品牌甚至產品(除非情況極其特殊,適用的產品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