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 陳天樂
摘? 要:為全面了解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損傷特點,促進女子自由式摔跤訓練的科學化開展,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損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全部運動員均有運動損傷發生經歷,且訓練年限較長的運動員損傷發生概率相對較高。運動損傷發生部位以關節、韌帶為主,肌肉損傷相對較少,且損傷主要集中在膝蓋部位、肩部和腰背部。損傷性質以急性為主,慢性損傷明顯少于急性損傷,急性轉慢性損傷發生頻率較低。損傷程度以輕度和中度為主,重度損傷極少。損傷發生原因為:訓練負荷過重,機體過度疲勞;錯誤技術動作;訓練中機體興奮性不夠,注意力不集中;帶傷訓練或比賽;訓練后恢復工作不到位。
關鍵詞:自由式摔跤? 女子運動員? 運動損傷? 預防恢復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c)-0016-03
Abstrac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level women's freestyle wrestling injury, and promote women's freestyle wrestl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scientifically,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National Women's freestyle wrestling athletes injury. The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y of national women's freestyle wrestler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all the athletes have sports injury experience, and athletes with a long training life have a relatively high probability of injury. Joints and ligaments are the main parts of the injuries, and the injuries of the muscles are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injurie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knee, shoulder and back. The nature of injury is mainly acute, and the chronic injury is less than that of acute injury, and the frequency of chronic injury is lower than acute injury, and the frequency of acute injury to chronic injury is low. The degree of injury was mainly mild and moderate, and severe injury was rare. Causes of injury:? excessive training load, excessive fatigue of the body, wrong technical movements, insufficient excitability of the body during training, lack of concentration,? train with certain injuries, and insufficient recovery work after training or competition with injury.
Key Words: Freestyle wrestling; Women athletes;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and recovery
摔跤比賽中雙方運動員徒手直接身體接觸,以將對手摔倒為目的的格斗類競技運動項目。摔跤運動具有強度大,對抗性強、動作復雜等特點。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國家女子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次數、運動損傷特征、運動損傷原因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議。一方面有助于教練員和運動員了解摔跤訓練中發生損傷的原因,以做好提前保護的預防措施和受傷之后所采取的有效的康復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運動員掌握摔跤訓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規律,防止運動損傷過多的發生,保證運動員進行正常訓練和比賽,為開展摔跤運動和積極預防損傷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 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次數
1.1 運動損傷發生次數
在接受調查的45名國家女子摔跤隊運動員全部都有運動損傷經歷,其運動損傷發生總次數為142次,人均發生運動損傷3.2次。由此可見,運動損傷情況在在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中屬于普遍現象,全部運動員都有過運動損傷發生經歷。這與摔跤運動激烈的對抗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可見對于常年進行自由式摔跤運動訓練的運動員而言,運動損傷是不可避免的。
1.2 不同訓練年限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次數
據調查,目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運動員年齡集中在21~30歲之間,全部運動員都有超過5年以上的摔跤運動訓練經歷。通過對不同年齡段運動員的調查了解到,訓練年限在5年以內的共5人,訓練年限5~10年的共34人,訓練年限10年以上的6人。通過對比不同訓練年限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次數可以發現,訓練年限較短的運動員發生損傷的次數最低,隨著訓練年限的增加,運動損傷發生次數呈逐漸提高趨勢。訓練年限在10年以上的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頻率最高,達到了人均4.3次。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隊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的發生頻率與其訓練年限有直接的關系,訓練年限越長,運動損傷發生頻率越高。
2? 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特征分析
2.1 損傷部位
在調查中,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中,關節、韌帶部位損傷共90次,占63.4%,肌肉部位損傷43次,占30.3%,另有9次其他部位損傷,如面部挫傷、撞傷等,占6.3%。由此可見,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中,關節、韌帶損傷發生率較高。在關節韌帶損傷中,膝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腰椎及肘關節部位的損傷發生率相對較高。在肌肉損傷中,肩部肌肉、腰部肌肉、腿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的損傷發生率相對較高。進行摔跤運動時,低重心狀態下相對更容易發力,所以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始終處于屈膝、彎腰狀態,同時摔跤很多技術動作都是以肩部支撐發力,這就導致膝蓋、腰背部和肩部長期承受壓力,因此損傷發生率較高。
2.2 損傷性質
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中,急性損傷共發生88次,占61.9%,慢性損傷發生37次,占26.1%,急性轉慢性損傷17次,占12%。調查中了解到,急性損傷多為關節、韌帶扭傷和肌肉拉傷,慢性損傷則以關節韌帶和肌肉的疲勞性損傷為主。另外部分運動員會因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而形成頑固性的慢性損傷。摔跤運動運動對抗激烈,在比賽中,運動員始終與對手進行角力對抗,并要抓住機會,通過突然發力的動作將對手摔倒或是控制,在發力過程中無論是關節、韌帶還是肌肉,都要承受極大的壓力。
2.3 損傷程度
在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發生的運動損傷中,輕度損傷共85次,占59.9%,中度48次,占33.8%,重度損傷9次,占6.3%。調查了解到,輕度損傷多以關節挫傷和輕度肌肉拉傷為主,中度損傷多為關節扭傷、韌帶撕裂為主,重度損傷以骨折、脫臼、韌帶斷裂等為主。總體來看,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以輕度和中度為主。運動員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強,在訓練和比賽中能夠避免一些嚴重的運動損傷的發生。
3? 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到,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原因按照選擇頻率依次為訓練負荷過重,機體過度疲勞(48.9%);錯誤技術動作(44.4%);訓練中機體興奮性不夠,注意力不集中(42.2%);帶傷訓練或比賽(24.4%);訓練后恢復工作不到位(15.6%)。從事摔跤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全面的身體素質,運動員日常要兼顧體能和技術的訓練,且訓練負荷較大。尤其是在力量訓練方面,摔跤運動員需要常年堅持進行力量訓練,長期的訓練會使運動員機體局部產生疲勞,若不了解運動員的疲勞情況,就會導致運動員發生疲勞性損傷。同時少部分運動員存在對訓練后恢復工作不重視,恢復工作不積極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其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運動員的精神狀態有時會出現一定的低谷期,在這一時期內,訓練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況,易發生意外損傷。
4? 建議
(1)運動員強化體能與技術訓練,良好的體能是摔跤運動員的基礎,同時也是避免運動損傷的保障良好的力量素質是運動員在角力過程中發力的關鍵,良好的耐力素質是運動員持續高強度比賽中保持注意力的保證,能夠降低因注意力不集中而發生的意外損傷率。良好的柔韌性能夠為運動員在對抗中進行更大幅度動作提供保障,另外規范且熟練的技術動作運用能力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合理使用各項技術動作,避免錯誤動作造成損傷的保障。(2)提高運動員對損傷的認識,加強訓練后放松恢復。訓練后,教練員應督促運動員通過拉伸、按摩等方式及時進行放松工作。有效緩解訓練產生的疲勞,并注意合理的休息,讓機體能夠充分自我修復。(3)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調動運動員訓練積極性,同時教練員在準備活動過程中,注意觀察運動員的表現,對精神狀態相對較差的運動員進行重點照顧,保證每名運動員在正式訓練前都能將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4)科學進行訓練工作,提高訓練效率,教練員能夠根據運動員發展需要,合理安排訓練負荷,做到張弛有度。
參考文獻
[1] 姜成勛.摔跤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5(17):181,247.
[2] 郭丞,高萱,李雪,等.對國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重點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及物理治療方法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5):68-71,81.
[3] 趙梅玲,榮湘江.中國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腳踝損傷的原因及預防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1):7,9.
[4] 李闖.第17屆仁川亞運會摔跤比賽綜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5):244-245.
[5] 楊艷麗.我國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分析[J].運動,2019(6):22-23.
[6] 歐雁.第十七屆亞運會摔跤女子63kg級前八名運動員技術運用的統計分析[J].運動精品,2018,37(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