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校消防安全面臨消防安全管理落實不到位、實驗室消防安全形勢嚴峻、師生員工消防安全意識薄弱與消防安全文化建設不足等問題,本文從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安全教育體系與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建設消防安全管理體系。
關鍵詞:消防安全;安全管理體系
1 高校消防安全面臨的新問題
高校的安全穩定是保障校園正常教學、科研正常秩序的前提,作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高校人員密集,致火災因素復雜,導致校園消防安全形勢嚴峻,加強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義重大。近年來,各高校對消防安全管理也愈加重視,通過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等舉措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高校火災事故表明當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仍面臨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
1.1二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落實不到位
當前多數高校建立了由學校到二級部門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二級部門雖然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致使普遍存在消防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到位、忽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隱患檢查整改不及時的現象[1],這導致校級消防安全管理機構開展工作時流程不順暢,增加了校園火災的風險。
1.2實驗室消防安全形勢嚴峻
近年來,隨著高校科研和教學水平迅速發展,高校實驗室的數量、類型越來越多,危險因素也隨之增多,而實驗樓宇的硬件設施改造、消防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致使高校實驗室存在較多消防隱患,火災、爆炸事故隨之增多。據統計,2001年以來我國在相關網站、媒體公開的高校實驗室火災已達上百起,尚不包含影響較小、未被公開的實驗室火險火情。2018年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爆燃事故再次敲響了實驗室安全的警鐘,引發教育系統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視與關注。
1.3師生員工消防安全意識薄弱
隨著近年來高校加強對消防安全的宣傳與培訓,高校師生已掌握基礎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應對能力,但是,部分師生主觀上風險防范意識較差,由此表現出一系列違反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成為潛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在宿舍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將未熄滅的煙頭丟棄在裝有易燃物的垃圾桶內,堆積雜物堵塞疏散通道,進行高溫實驗時無人看管等。此類問題在進行通報要求整改后仍會出現,反映了師生主觀上缺乏對于消防安全的重視。
1.4消防安全文化建設不足
消防安全以預防為先,加強消防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引導學生重視安全,規避不規范的安全行為。當前高校對于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內容多呈碎片化、缺乏持久性,多在新生開學、消防安全宣傳月等主要的宣傳節點通過講座、宣傳海報、微信公眾號、消防演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與技能培訓,覆蓋的學生群體較少,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往往不高,導致收效甚微,危害消防安全的行為時有發生。
2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構建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2],通過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安全教育體系與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2.1消防安全管理組織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明確各級安全管理責任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落到實處的保障。學校設立消防安全委員會,組長由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各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統籌安排部署全校消防安全工作。各二級單位行政負責人為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設置本單位防火安全員,負責各項消防工作的具體實施。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原則,構建“學校—二級單位—系、實驗室、科室”三級消防安全管理責任體系,逐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強化責任追究體系,切實承擔起對消防工作的管理責任。
2.2消防安全制度體系建設
參照國家現有法律法規要求,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建立健全本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涵蓋消防安全組織領導、責任追究、日常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改、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火災事故調查處理等方面。各二級單位也應結合實際,制定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涉及到學生宿舍、實驗室、生產崗位等重點部位,制定各項工作、防范制度,明確人、事、物的管理,使得消防安全各項事務有章可循,有規可守,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平穩進行。
2.3消防安全管理保障體系建設
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各項消防安全工作措施是維護消防安全的關鍵。
(1)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隊伍建設。第一,提升專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組織各級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參加業務培訓,提供高校間學習走訪機會,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管理水平;第二,加強校園微型消防站隊伍建設,合理配備人員,加強日常管理,定期組織人員演練、技能競賽,邀請專業消防機構進行業務指導,提升實戰效能,切實發揮“滅早、滅小、滅初期”的作用;第三,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成立學生消防安全志愿者服務隊伍,參與安全檢查、隱患排除、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并通過定期培訓,掌握必要的應急能力。
(2)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完好有效的消防設施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的物質保障。高校應根據各場所的特點配備、安裝必要的滅火器、消防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等消防設施,張貼必要的安全標識。日常巡查、維修保養與第三方機構檢測相結合,及時排查隱患、修復故障,保障各消防設施正常平穩運行。
(3)以信息化集成平臺加強技防建設。第一,建設高校智慧消防平臺,將火災報警監控系統、自動滅火系統、應急指揮系統接入平臺,通過系統聯網監控全校消防安全狀況[3];第二,建立移動端消防巡查與隱患報警平臺,消防巡查人員通過手機平臺對火災隱患進行上報,建立上報—整改—反饋全流程;第三,對于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室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產生火警信號后及時彈出對應位置監控畫面,值機人員可遠程掌控現場情況。
2.4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人的不安全行為往往是由于相關安全知識匱乏,安全意識淡薄導致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技能,從源頭上降低安全事故發生。
(1)安全教育培訓組織與實施。高校應完善安全教育培訓體制機制建設,將其列入年度計劃,建立長效化的教育培訓制度,由學校保衛部門、學工部門、后勤部門等共同組織實施,明確職責。培訓隊伍由保衛處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學生安全組織、社會力量、地方消防官兵構成;培訓對象以學生為主,同時應包含各二級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重點防火部位(實驗室、食堂、宿舍等)的教職員工。
(2)安全教育培訓方式與內容。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應包含消防法律法規、火災預防基本知識、滅火器、滅火毯等基本消防設施的使用、火災撲救、人員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等內容。充分發揮主課堂的優勢,將涵蓋消防安全的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學生課程體系,有計劃的對全校學生開展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活動,做到宣傳對象全員化;線上與線下結合,通過安全教育講座、宣傳冊、宣傳欄、微信公眾平臺等途徑宣傳消防安全知識,開展消防安全知識競賽、消防運動會、演講比賽等形式打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圍,做到宣傳方式多樣化;學校與各二級單位應定期組織消防安全教育與培訓,而非局限于新生入學、消防宣傳月類宣傳節點,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在學生工作會議、班會、社團活動中強調消防安全,做到宣傳長效化。
2.5消防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為有效預防和處理火災突發事件,減少火災損失,高校應建立一套系統科學的應對火災突發事件的管理體系,貫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4]。
(1)事故應急預防預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是消防安全工作應貫徹的方針,建立健全火災事故應急預防預警機制,將火災事故扼殺于萌芽之中。一是成立突發事故應急指揮機構,制定科學有效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二是定期組織消防演練,盡量做到人員、部位全覆蓋,增強應急處理能力;三是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每日巡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常規場所與重點部位不留死角,形成“隱患排查、隱患登記、下發通知、整改實施、復查驗收”的閉環管理。
(2)事故應急處置。火災事故發生時,應迅速根據啟動應急預案,指揮協調組、滅火行動組、通訊聯絡組、警戒疏散組、醫療救護組迅速響應,各司其職,盡量降低火災事故造成的損失。事故調查小組及時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處理,明確火災原因、經過、責任人,根據學校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學校應迅速發聲,公開事故調查結果,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降低社會影響。
(3)事故應急評估。事故發生后應總結事故發生、處理的經驗教訓,查找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的短板,完善火災應急處置機制,提高學校對火災事故的處置及應對能力。
3 結語
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推動高校安全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發展,消防安全管理還將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必須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創新管理思路與方法,保障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震,夏田.新時期加強高校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的對策研? ? ?究—以華中地區部分高校為例[J].安全,2020,41(4):84-88.
[2] 宋成瑞.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系統化的思考[J].南京工程學院學? ? ?報(社會科學版),2018,18(3):77-80.
[3] 陳浩.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探索—以浙江某高校為例[J].高校后? ? ?勤研究,2019(11):29-31.
[4] 王方舜.基于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消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J].武? ? ?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33(3):440-442.
作者簡介:
崔學敏(1994—),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保衛處職員,負責消防安全、安全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