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針對近年來全省火災形勢雖整體平穩,但亡人火災事故頻發的現狀,如何健全火災亡人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消防安全持續穩定,是擺在火災防控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亡人火災;制度;職能部門;責任追究
2019年全年,全國共發生火災23.3萬起,亡1335人,傷837人,直接財產損失36.12億元,與2018年相比,四項數字總體下降,但亡人火災仍呈頻發態勢。僅遼寧省內火災亡人共90余人,受傷10余人。如何健全火災亡人責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亡人火災事故發生,確保全國消防安全持續穩定,是擺在政府相關部門面前的現實問題。具體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執行。
1 從制度上加大火災事故責任的追究力度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二十八條,因消防安全責任落實發生一般及以上火災事故的,依法依規追究單位直接責任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實際控制人的責任,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瀆職的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實行問責,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該《辦法》首次對消防安全責任制的實施作出全面、具體規定,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 同時加大了火災事故責任的追究力度。
《辦法》規定,凡是發生人員傷亡,人員死亡的火災或者有社會影響的火災,要求以政府牽頭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根據事故情況、具體情節來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重特大火災,國務院早有規定,10人以上重大火災由省級人民政府組織調查,30人以上由國務院組織或委托組織調查。過去亡10人以下,通常由公安部門牽頭組織調查。
這次《辦法》提出,只要發生亡人火災或者有社會影響的火災就由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調查。發生一般火災事故的,由縣區級人民政府牽頭調查;發生較大火災事故的,由市級人民政府牽頭組織進行調查;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的,由事故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調查;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的,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組織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做出相應處理。此舉不僅有利于推動各級政府對亡人火災責任追究的有力進行,同時也將為今后解決消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起到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2 從制度上健全火災事故倒查內容
(1)查看發生火災單位(場所)是否存在引發火災事故或致使火災蔓延擴大的消防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未依法辦理消防行政許可手續擅自經營或投入使用;未按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器材、安全標志等并確定完好有效;未按規定裝修、裝飾或安裝電器產品、燃氣用具等;未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及時整改火災隱患;違規吸煙、使用明火作業等。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還應調查單位的自動消防設施是否按要求進行維保、檢測。
(2)查看相關職能部門(包括轄區鎮街)對火災事故的發生及結果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主要包括未按有關規定將消防安全列為前置條件,為發生火災單位(場所)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未按照工作權限或有關要求將發生火災單位(場所)納入監管范圍;未對發生火災單位(場所)開展過消防安全檢查,發現火災隱患未及時督促整改等,轄區鎮街是否按照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要求開展工作。
(3)查看轄區消防機構或公安派出所對火災事故的發生及結果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是否落實防消結合工作措施,主要包括未依法將發生火災單位(場所)納入監管范圍;違規辦理發生火災單位(場所)的消防行政許可手續;歷次消防安全檢查中,對發生火災單位(場所)明顯存在的隱患問題避重就輕;對檢查發現或經舉報、投訴核實的火災隱患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場所)或個人整改,或對限期整改的不依法復查等。
3 從制度上明確亡人火災責任倒查對象和方式
(1)依法追究單位主體責任。發生火災單位(場所)經倒查發現未依法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存在火災隱患或消防違法行為等引發火災事故的,對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實施行政處罰,具體包括警告、罰款、拘留、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停業(吊銷相應資質、資格)予以行政或刑事處罰。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經倒查發現未合法、規范開展消防器材、設施維保檢測工作的,按照有關規定對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予以行政或刑事處罰。
(2)依法追究職能部門責任。職能部門(包括轄區鎮街)經倒查發現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職能,致使單位(場所)失控漏管、違規運行發生火災事故的,由消防部門、應急管理部門或公安部門提請市政府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對職能部門(包括轄區鎮街)和有關責任人進行行政問責。主要方式包括責令作出書面檢查、責令道歉、通報批評、行政告誡、停職檢查、調離工作崗位、責令辭去領導職務、免職等行政問責。
(3)依法追究消防機構及派出所責任。消防機構或公安派出所經倒查發現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職責,致使單位(場所)失控漏管、帶病運行等發生火災事故的;因辦案人員主觀過錯、違反法定程序等導致火災事故認定有誤,或因調查機構弄虛作假、隱瞞真相導致信訪事件升級的,按照有關規定及法律法規,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和有關工作人員的執法過錯責任。經倒查發現存在違反廉潔紀律等有關規定的,交由紀委部門查處。
(4)依法深入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事故相關責任人涉及消防安全的罪名有重大責任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失火罪、非法攜帶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消防責任事故罪等。對政府部門相關責任人涉及消防安全的罪名有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等。
對因消防安全責任不落實發生火災事故或導致防火事故擴大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刑事責任。
4 從制度上對亡人火災案件辦理有所突破
(1)突破常規對亡人火災實行“累計責任追究”制。在對亡人火災“個案”實行責任追究的同時,也要對該轄區相關責任領導在一段時間范圍內發生亡人火災案件的實行“累計責任追究”。對因工作不力、監督不到位導致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的,要實行消防工作“一票否決”,絕不姑息遷就。同時,要出臺相關“相關標準”,對全年發生火災亡人累計達到重特大火災事故亡人數標準的,要按照標準嚴格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瞞報、漏報亡人火災案件而引發信訪案件發生的,要加大相關責任追究力度,力求火災亡人案件統計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2)建立以上對下的“函告制度”。當轄區發生亡人火災或較大以上火災案件時,可參照“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類火災判定標準,上一級人民政府要對負責牽頭組織調查火災原因調查的人民政府下發《督辦函》,負責牽頭組織調查火災原因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接到督辦函之日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意見,抓好貫徹落實并反饋辦理結果,同時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當上一級人民政府要加強跟蹤問效;對有特殊要求,需特事特辦的,要及時反饋辦理結果;情況特殊需要延長督辦時間的,要及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說明原因和辦理進展情況。
(3)建立亡人火災責任追究督查制度。督查制度由各級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各級政府辦公室具體落實,列入各級年度考評重點檢查內容,嚴肅落實亡人火災責任追究制度。抽調督查室、監察局、公安局、應急局等相關單位人員組成督查組,對各級政府負責亡人火災責任追究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在當地政府全范圍通報。對工作業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可以適當方式對其通報表揚;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落實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督促整改;情節嚴重的,視情給予紀律處分。
5 強化對“兩案辦理”所需的各項保障
“消防兩案”即失火案和消防責任事故案,原由公安消防機構負責辦理。隨著2018年3月中共中央下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消防部隊集體轉隸應急管理部,成立國家綜合性消防隊伍,消防部隊的公安身份不復存在。在《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出臺后,“消防兩案”辦理有了新的法律規章要求,辦理過程中應保障以下幾方面:
(1)落實辦案人員的數量和經費保障。首先各級消防機構要確定專職火調員,不因工作繁重或人員短缺,造成涉及“兩案辦理”的火災案件無暇顧及或無人辦理。其次,要落實涉及“兩案辦理”的火災案件在辦案過程中的物證鑒定、火災損失統計等業務經費,要實現??顚S?,不因業務經費不足而出現該立案而不立案的事件發生。
(2)要保證證據收集的科學性和合法性。證據收集不科學不僅會影響證據的有效性,同時也會對起火原因、起火部位、引火物、火災性質、甚至火災責任等方面都有影響。這就需要火災調查辦案人員不僅要有廣泛的科學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敏銳的洞察力。既不能單方面的在火災現場憑借經驗“勘驗為王”,又不能單方面將被詢問人的口供作為定案的全部依據。同樣證據的收集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而且收集證據的方法也要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只有收集證據的程序和方法都合法,證據才具有法律效率。
(3)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加強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是成功辦理“兩案”的有效途徑,在取長補短,協作辦案的同時要嚴格依照《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的有關要求對案件證據材料如詢問筆錄、火災現場照片、現場勘驗筆錄、物證鑒定報告、現場模擬實驗數據等進行一并移交并協助公安機關辦案,有必要的可請檢察院提前介入。在整個案件基本情況查明后,請檢察院提前對案卷資料進行審查,有助于及時發現案卷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甚至可以起到對辦案部門的監管作用。
參考文獻:
[1] 謝婧瑤.關于我國火災形勢與消防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J].今? ? ?日消防,2020,5(04):10-11.
[2] 于峰.論基層消防大隊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 ? ?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