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
摘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本輪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國有企業謀求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性經濟改革措施。通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國有企業從資產管理轉變為資本管理,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本文分析了某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遇到的難題,闡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對該企業的具體影響及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經營難題;意義
內部管理結構及責任體系不完善,業財融合性差,人員冗余,費用攤派是某國有企業當前亟須解決的難題,最近有幸作為第三方參與到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方向,以下內容從第三方角度出發,分析了某國有企業面臨的經營難題,進一步闡述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
一、某國有企業面臨的經營難題
(一)財務采取集中制,與業務部門融合性差
該國有企業為某集團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該集團部分管理機構采用集中制對下屬子公司進行管理,如財務部與后勤管理部等。財務集中制一方面有利于集團公司有效加強資源整合,提高財務信息一致性,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引發財務與業務部門溝通不暢,融合性較差。財務部門不了解業務部門的具體需求和人員情況,未及時傳達集團公司財務部的各項核算要求;業務部門不了解具體的財務規定,只能按照財務要求一遍遍補充修改遞交給財務的資料,導致雙方矛盾不斷。比如我們在此次混改中要資料時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問財務部門要,財務部門覺得這些都是業務部門的資料應該業務部門提交,問業務部門要,業務部門覺得這些都已經提交給財務了,手頭上沒有留存,還是要問財務要,非要等我們跟總經理反饋后才能協調好。
(二)管理機構及責任體系不完善,多頭領導
由于企業內部管理結構及責任體系不完善,導致分管子公司的財務會計人員擁有集團公司財務部與子公司管理層雙重領導,再加上子公司財務人員與集團公司一起辦公,平時與子公司各業務部門接觸不多,導致子公司管理層有時難以領導本公司的財務部門,不能及時獲得想要的財務信息。子公司財務信息不能及時反映子公司的經營管理現狀,財務部門也未能給予子公司管理層切實有效的財務意見,往往等遇到如現金流短缺等問題時才想辦法解決,沒有前期籌劃,不能未雨綢繆,遇到問題也總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互相推卸責任,集團公司財務部與子公司管理層互相推卸責任。責任體系不完善,多頭領導,很容易產生責任推諉現象,難以形成企業合力。
(三)人員冗余、集團費用攤派,難以發揮企業效益
在此次混改中我們還發現一個現象,一個100余人的制造企業,居然有50多個管理人員。企業自有車輛3輛,但是擁有1名車輛調度人員、1名車輛日常維修保養管理人員、1名車輛系統管理人員。經了解,該國有企業除了日常必需的管理人員外,還存在人員編制在該企業,但實際為集團服務的人員,實際上在為集團承擔部分管理人員費用。此外,有些集團需要控制的費用,比如業務招待費、會議費等三公經費,在集團列支不合適或者比較敏感的情況下,也會通過各種手段攤派給該企業。該子公司管理層可能覺得都是同一個集團,誰開支都一樣,或者迫于領導壓力,也只能承擔。等等這類事情時有發生,各種費用的攤派,讓企業的財務信息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難以發揮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及意義
(一)引進新資本,促進資本流動
混合所有制涵蓋了國有、集體、私營、外資以及其他非公有產權等多種產權,不同產權形式下的產權主體具有差異性,且具有各目的特點及優勢。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而將各種形態的資本融合起來,發揮出資本最大價值,是目前我國探索出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有效實現形式。此次混改,該國有企業引入了未來能為其發展帶來動力的某城市投資公司以及自帶監督責任的某基金公司,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及新的活力,有助于企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也讓企業得到真正有效地監督和監管。另一方面,從集團層面來看,此次混改不僅讓國有資源進行了優化配置,讓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優先發展的領域,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國有資本的質量,提升了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企業戰略
該國有企業的主營業務是為用戶生產、組裝配套的電力產品,因是傳統國有企業,質量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但是又沒有核心技術能力,能夠在保障質量的基礎上合理降低成本,因此售價遠高于市場上其他品牌的產品,普通用戶又難以辨別產品的優劣,市場開拓能力有限,目前已遇到發展瓶頸。該國有企業與某城市投資公司具有戰略投資關系,通過向戰略投資者轉讓部分國有股權,可以給企業帶來市場,有助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優化,為企業做大做強奠定基礎,并促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順利實現。
(三)重構管理體制,落實責任體系
通過此次混改,引入新的股東,優化了該國有企業的治理機構,有利于改變一成不變的經營管理模式。比如通過此次混改,該企業財務部門不再采取集中辦公模式,不能只遵循集團公司的核算要求,而是采取對于公司高級管理層負責的形式,受集團的影響力會相應減少,與業務部門的日常交流會增加,業財融合性會相應提高。企業高級管理層能更明確自身的責任,不再只關注于集團的考核指標能否完成,而是更專注于企業的發展壯大,思考怎么做對企業、對員工、對社會更有利。員工之間各自責任明確,企業才能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才能不斷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間的競爭壓力也逐步增加。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國有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促使國有企業實現了從資產管理向資本管理的有效過渡,解決了國有企業一些老大難問題,并使得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逐步合理化。以上內容分析了某國有企業遇到的具體問題,闡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及意義,希望可以給相關企業與相關工作者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袁驚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9(1):36-38.
[2]彭睿,朱煒,程曉月.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策略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9(16):78-80.
[3]劉勝強,楊夢雪.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6(16):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