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行為和傾向在不斷發生改變,消費方式從外顯式符號消費向注重自我感受的內隱式消費轉移,為健身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契機。本文擬從消費文化視角對健身行業發展歷程及前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消費文化;健身行業;體育消費
一、消費文化與健身行業
鮑德里亞對消費文化這樣定義:“所謂消費文化是指不是為了實際生存需要的滿足,而是追求被文化形式所不斷制造出來的欲望的滿足的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它具體表現為把占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消費更多的高檔商品作為人生成功的標志,并以此作為生存意義的源泉和人生價值的尺度。”我國的健身行業起步較晚,經濟水平全面提高后才蓬勃發展,其興起與風靡,更多表現為健身行為背后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的改變。
二、消費文化視角下我國健身行業發展歷程
(一)改革開放以前物質匱乏,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以物質獲取為目標,追求大量標志以獲取滿足感的外顯性消費方式,并因此實現等級劃分。此時的健身也成為一種強大的文化象征,以健身健美為主的健身產業在沿海發達城市萌芽,投資少、規模小,主要針對男性和年輕人,強調力量、體型肌肉塑造等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博人眼球。
(二)當物質匱乏時代結束,過剩型私人占有開始成為流行消費文化,“消費即美德”,消費成為一種符號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并實現社交目的。健身行業也經歷了有氧健身向時尚健身的轉變,行業范圍從沿海發達城市擴大至全國。小型俱樂部興起,連鎖經營模式出現,會員制度開始興起,健身項目逐漸多樣化,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三)2010年以后,人類對于自身的認識從物質占有逐漸脫離,進入注重自我感受的內隱式消費階段。此時的健身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國外健身俱樂部品牌進駐國內市場,經營管理及各類糾紛問題也隨之出現,促使行業不斷進化,從業人員素質提高,逐漸從“重獲客、輕服務”的傳統健身時代向“重內容、重服務、重技術”的專業化時代跨越。
三、消費文化對健身行業發展的影響及前景分析
(一)健身行業是一種在符號體系中運用媒介點燃人群的焦慮與新希望并通過氛圍營造等手段使人群達到規訓、塑造的目的的一種商品。現代社會身體勞動越來越少,為了追求身體勞動的自然屬性,人們創造出健身行業。大眾傳媒給商品貼上了健康、幸福、時尚等標簽,刺激大家消費,商家通過營銷手段、服務、目標或階段性目標達成等使消費者沉浸在消費帶來的快感和滿足之中,最終深陷現代技術制造的美好與幸福假象中。
(二)消費文化對健身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消費社會的時代下,消費成為目的,而非手段,商家也盡力迎合這種消費文化,從而帶來健身行業的蓬勃發展。據艾瑞咨詢報告:2016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大關,2017年我國健身房總數37627家,截止2018年4月底報考健身教練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人數已超過17萬。即使商家不斷出新產品來制造虛假的需要,消費的欲望總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在物質富足的今天,人們對生活的認識由外向內轉變,因此無形的消費更顯“高級”,“重內容、重服務、重技術”的專業化健身應運而生,促使著傳統健身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同時隨著家庭面積有限、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開始選擇“不持有”的共享經濟模式,為健身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三)消費文化對健身產業發展的消極作用
人們被捆綁在虛假的符號社會中,通過某種消費實現生活等級劃分的優越感,或者尋找群體認同感,這種非理性消費很容易導致資源浪費。比如保齡球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高端人士紛紛以打保齡球為時尚,保齡球館投資迅速風靡,然而21世紀后保齡球又迅速淡出大眾視野。列斐伏爾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非理性成為理性,理性表現為對生產的瘋狂發展,表現為對自然的征服和商品的擴大。近些年各種挑戰極限運動盛行,由于過度開發導致海水、高山甚至南北極污染嚴重,不計其數的物種瀕臨滅絕,甚至參與人員丟掉性命的報道也屢見不鮮。
(四)消費文化視角下健身行業發展的前景展望
在物質富足的今天,人們在消費時越來越注重個性與自我,不再盲從隨大流,傳統健身產業只有順應時代,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專業水平,完善管理和服務體系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和消費習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智能健身房也許會因為其低成本、低門檻,課程設置科學,時間靈活,私人定制服務以及先進智能設備的研發等優勢成為未來行業主流。
四、結論
(一)現代社會中,消費文化被商業運作和大眾傳媒操控,消費成為社會控制的新形式。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需要,理性審視消費行為,通過合理消費獲的健康與幸福感,避免形式主義“假運動”。
(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行為和傾向也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對健身行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傳統健身產業需要經過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向“重內容、重服務、重技術”的專業化健身過度;綠色、共享、智能等新元素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三)在符號社會中,人們的盲目、非理性、炫耀式消費等不健康消費方式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讓無數物種甚至人類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
(四)社會、商家、學者應該將社會的發展放在首位,做好消費文化引導,不能僅僅為了經濟發展或個人利益而罔顧對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倪萍 . 健身房:消費主義枧角下的身休重塑 [J].CNKI 數據庫,2015,7.
[2]吳寧.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 劉茹嵐 . 消費文化視域下消費現象與理念的轉變研究 [J].現代營銷,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