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摘 要:對于氣化產量以及經濟效益而言,煤的碳含量以及灰分是影響兩者的主要因素,在對煤種進行搭配時,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盡可能減少煤的灰分含量,增加煤的碳含量,不斷對路線進行優化,加大對入煤粒度的控制力度,通過這些措施,可極大減少生產費用,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基于氣化爐,本文對入爐煤質量的要求進行了簡述,對影響氣化指標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對煤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關系進行了探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幫助到相關人士。
關鍵詞:入爐煤質;產氣率;氣化指標;固定碳
基于原煤情況的穩定,為提高煤氣的生產量,可全面優化參數得以實現,這些參數主要是魯奇氣化爐的參數,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獲得更好的效果。對于生成有效氣體的反應而言,其實質上是分子量的降低,當壓力加大時,有助于有效氣體氣體的形成,隨之形成較大的熱量,在此情況下,有助于減少原煤的氧化消耗。
1 魯奇氣化爐對入爐煤質量的要求
魯奇氣化爐是一種煤氣化裝置,通過對移動床進行加壓,促使煤與氣化劑逆流。何謂煤的氣化,就是指在發生爐中添加一定量的原煤,在一定的反應條件下(一般為壓力以及溫度),促使煤中有關物質與水蒸氣、空氣形成反應,比如煤中的灰分以及碳含量等,進而產生一系列可燃性氣體的過程,這樣的氣體有氫氣、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等。一般而言,氣化爐的種類有很多,原煤的類型應與氣化爐的種類相符合,以獲取最好的效果。可供選擇的原煤類型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氣煤以及長焰煤等。
2 影響氣化指標的因素
從化學反應方面來看,在既定條件下,通過原煤可生產出煤氣,若要確保生產的煤氣符合相關標準,需確保氧氣負荷處于合理范圍。若氧氣的負荷量大于正常值,極容易促使原煤被反應成二氧化碳,進而造成一定的損失。對于碳氣化而言,水蒸氣含量是非常重要的,要確保其處于合適的量。如果水蒸氣的含量過大,即便能確保氣化效率,然而,較多的水蒸氣在系統內作用時,會進一步加大水處理壓力,而且所需消耗的能量也隨之加大。對于影響氣化指標的因素,本文主要從煤中水分對產氣率的影響、煤中灰分對產氣率的影響、揮發分對產氣率的影響、固定碳對產氣率的影響、原料煤粒度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2.1 煤中水分對產氣率的影響
一般而言,對于氧氣的消耗來說,煤中所含水分對其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在所有的煤氣化原料中,水分是主要的原料之一,若煤中水分含量較多,將會極大降低產氣率,廢水含量隨之也會增多,在此情況下,導致生產成本費用的上升。另外,當煤中水分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極容易促使粉煤粘附在原煤上,進而不利于煤塊的篩分,最終造成入煤粒度與相關標準不符。所以,為確保產氣率,有效控制煤塊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2.2 煤中灰分對產氣率的影響
在影響經濟效益以及爐運行情況的指標中,煤中所含的灰分是主要指標之一,具體而言,煤中灰分不僅能影響燃燒反應,而且能決定氣固相反應。基于煤塊表面而產生的氣化反應,該反應經過多個物理過程以及化學過程,比如氣體狀態反應物的擴散、顆粒的吸附、生成物的擴散以及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等。若煤中含有較多的灰分,將不利于反應物以及生成物的擴散運動,擴散速率因此而降低,而且能直接影響傳熱效果,導致整體反應處于分散狀態,不利于顆粒氣化反應的有序開展,在此情況下,床層之間的溫度得不到保障,極大降低整體反應的速率。另外,因為爐框處于旋轉狀態,促使顆粒有機會進入灰區,而這些顆粒屬于碳核類型的,促使煤中的碳與氧氣發生重燃,基于此,灰區的溫度相對較高,原煤的碳含量隨之增多,進而沒有充分使用原煤,煤的氣產率因此降低。當負荷一樣時,當排灰量增多時,也會導致熱量的大量損失。若進入到氣化爐中的煤,含有較多的灰分,在一定條件下,能促使每個反應的溫度增加,若情況嚴重,甚至會出現絮亂的現象,致使爐頭的溫度超出正常范圍,一般能到達550℃-650℃之間,在氣化爐的出口處,煤氣的溫度因此而上升,吸收掉大部分的熱量,進而造成資源的損失。
2.3 揮發分對產氣率的影響
對于氣化爐的運行工況來說,煤中揮發分對其影響并不是很大,即便增加原煤中的揮發分,也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對經濟效益有一定的影響,具體而言,在增加揮發分之后,促使焦油產率增加,氣產率減少,而這種焦油是副產品,在此情況下,不利于液體分離,反而加大了裝置的負荷,最終導致經濟效益的降低。
2.4 固定碳對產氣率的影響
在燃燒與氣化反應的過程中,固定碳是重要物質,固定碳含量與產氣率有著很大的聯系。當固定碳含量增加時,產氣率隨之提高,爐運行的效果也很好,在此情況下,有著較高的經濟性;當固定碳含量減少時,爐運行效果隨之降低,經濟性隨之下降。所以,為獲取較好的產氣率,應盡可能提高原煤的固定碳含量。
2.5 原料煤粒度的影響
當增加原煤粒度時,能促使限下效率得以提升,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若氣流中含有較大的粉煤,將直接造成原煤的損失,而且極容易引起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比如排放管線存在堵塞現象,積煤得不到有效冷卻等,若情況嚴重,不僅能引起管束的堵塞,而且能造成積碳的堵塞,在此情況下,將極大減少設備運行的時間,維護設備所需的費用因此而增加,最終導致生產成本的提升。
3 煤質量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3.1 經濟效益分析
針對于原煤組成指標而言,在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中,煤中所含的灰分是最主要因素。本文以3.8億m3的煤氣舉例,在確保原煤中粒度以及所含水分大致相同的條件下,對煤中灰分的變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詳情如表1所示。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得知,當煤氣產量相同時,當灰分含量增加時,入煤含量隨之增加,氣產率隨之降低。具體而言,當灰分增加至3%時,煤氣生產成本隨之增加大約為0.04元/m3,以年煤氣產量為3.8億m3來計算,每一年提高的生產費用大概為1120萬。所以,為有效控制生產成本費用,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降低煤中所含的灰分含量。
3.2 采取的措施
通過上文研究得知,在影響產氣率的指標中,灰分含量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要積極使用現有資源,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減少入煤的灰分含量,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在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配煤,有效搭配上、中層煤,提高煤礦資源利用率,以促使產氣率得以提升;通過有效匹配褐煤以及長焰煤,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減少煤中的灰分含量,有助于提高煤的碳含量,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益,產氣率也能隨之得以提高;有效控制煤的粒度,比如,可使用脫水的方法,來減少煤中的水分含量,不斷強化篩分環節等,以確保煤的粒度不超過6.4mm。
4 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當固定碳含量增加時,產氣率隨之提高,爐運行的效果也很好,有著較高的經濟性,因此,為獲取較好的產氣率,應盡可能提高原煤的固定碳含量;若煤中水分含量較多,將會極大降低產氣率,廢水含量隨之也會增多,導致生產成本費用的上升,因此,為確保產氣率,有效控制煤塊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產中,充分利用配煤,有效搭配上、中層煤,提高煤礦資源利用率,可促使產氣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慧冬,劉明銳.原煤質量對魯奇氣化爐經濟運行的影響[J].化工管理,2019(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