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摘要:在當前高層建筑中后澆帶施工技術廣泛應用。后澆帶可以有效的解決設計中沉降和伸縮問題,因此在保證后澆帶設計和施工的合理性,以此來保證整體結構的安全性、持久性和經濟性。文中分析了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并進一步對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
為適應環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影響,在梁、板(包括基礎底板)、墻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后再澆筑的混凝土帶即為后澆帶。施工后澆帶分為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分別用于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后澆帶技術的應用對提高高層建筑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層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以某工程為例,該工程整體規劃用地總面積為77999.1m,實際建筑面積為228744.67m,建筑類型為商住混用,其中主要涉及4棟商品樓,樓層均為24層,并且涉及地下室及底商。
(一)后澆帶平面布置設計分析
高層建筑工程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要積極遵守“以防為主,抗防兼備”的原則,從而在布置后澆帶時能將其應用在結構內力比較小的區域,針對高層建筑的地下室部分要盡可能在形體變化交界區域來設計和布置后澆帶,在設置超長樓面后澆帶時要基于收縮應力及降低溫差等條件實施有效計算,其中要合理規劃后澆帶的間距,針對矩形類構筑物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要將間距控制在35m左右,同時要合理控制后澆帶的寬度,以便后期的操作和施工,寬度通常要根據結構構造要求來進行設計,通常情況下可控制在0.7~1m之間,從而合理布置后澆帶,為整個工程質量提供保障。
(二)后澆帶支撐體系設計分析
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要在計算完成后單獨設置后澆帶的支撐和模板體系,在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應用上下可調支撐,從而盡可能提高整個結構受力的穩定性,避免發生后澆帶下擾、梁板上部裂縫及頂板下沉等現象,對此要有效把控以下幾點:
(1)將受荷支撐設置在后澆帶兩側,設置的數量要超過兩排,且排距小于lm;
(2)后澆帶在應用時會斷開并形成相應的結構梁,對此要將早拆支撐保留下來,避免因其他類型的支撐拆除后導致受荷支撐受到影響;
(3)將拉結以水平方向架設在后澆帶保留的支撐上,從而促進后澆帶保留支撐的穩定性,同時,要依照施工圖紙來安裝模板,并將軸線定位因素考慮進去,確保模板拼縫的合理化和嚴密性,有效規定支撐結構。
(三)后澆帶鋼筋處理技術分析
高層建筑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時,若想保障后期應用的質量,要依照規范化要求來處理后澆帶鋼筋,對此在應用鋼筋處理技術時要有效把控以下幾點:
(1)要及時斷開后澆帶梁板的受力鋼筋,有效貫通筏形基礎底板的負荷鋼筋;
(2)盡可能應用焊接方式來連接受力主鋼筋,而加筋數量要進行合理化控制,通常情況下要盡可能控制在原配筋率的30%以下;
(3)在綁扎鋼筋時,盡可能增加后澆帶兩邊馬凳及墊塊的應用量,從而有效控制鋼筋保護層及網片的高度,同時,一定范圍內的墊塊和馬凳在設置過程中要進行加密處理,若應用后澆帶技術時含有鋼筋附加要求,則在綁扎后澆帶兩邊鋼筋過程中一并完成附加鋼筋的綁扎工作。
(四)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技術應用分析
(1)將抗滲強度試件及混凝土強度試件進行留置處理,而在實施施工時所應用的混凝土強度要進行合理化控制,盡可能應用更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來實施澆筑,如采用早強補償收縮混凝土來實施,并依照規范化指標來控制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
(2)在實施混凝土澆筑前要將其中存在的垃圾進行清除,尤其是出現的浮漿及松動砂石,及時進行剔除,并且實施鑿毛處理,用水進行有效清洗,同時要合理控制濕潤度,濕潤時間不低于24h。
(3)要分層搗毀墻體及底板位置的混凝土,不同層數在實施振搗時要將其控制在40cm以內,同時,收縮后澆帶在施工時要依照兩邊混凝土澆筑完工情況來實施。通常情況下要控制在后者完工后60d實施,而沉降后澆帶施工要確保在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完工后15d實施澆筑處理。
二、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
(一)后澆帶接縫形式需要符合施工圖要求
后澆帶接縫施工時,利用堵頭板,并根據接口形式安裝相應的凸條。部分施工單位沒有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在接口處沒有設置支模,而且設置自然斜坡搓,這不僅增加了施工縫澆筑的難度,而且混凝土密實度和強度等級也無法與設計要求相符。
(二)使用無收縮混凝土
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時宜使用無收縮混凝土,同時還要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并做好振搗和養護工作。具體施工過程中,不宜利用普遍混凝土代替無收縮混凝土,同時也不宜采用人工方式拌制后澆帶所用混凝土,避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三)后澆帶施工時跨內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
后澆帶混凝十澆筑之前,后澆帶跨內的梁板的兩側結構長期處于懸壁受力狀態,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當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75%時,則宜安從上向下的順序拆除。這個過程中一旦提前拆除后澆帶跨內模板和支撐,則會導致板邊開裂,導致結構承載能力下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能進一步降低高層建筑的沉降差值,從而將其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提前保留相應的空間,從而有效緩解建筑工程出現的變形問題,確保混凝土構件不會受到溫度應力的影響,要合理規劃后澆帶的間距,合理控制后澆帶的寬度,依照施工圖紙來安裝模板,并將軸線定位因素考慮進去,確保模板拼縫的合理化和嚴密性,有效規定支撐結構。依照規范化指標來控制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在實施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將其中存在的垃圾進行清除,尤其是出現的浮漿及松動砂石,并實施鑿毛處理,為整個高層建筑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黎初猷.高層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194.
[2]呂世生.高層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J].建筑機械,2019(05):7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