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 古裝電視劇《清平樂》體現了影視工業強大的制作能力和工業化水準,但其傳統保守的精神內核并不完全符合當下社會文化語境。這種反差表明了敘事能力與制作能力的不匹配是當下影視劇創作的困境之一。新時期的電視劇要提升敘事能力,勇于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的表達。
【關鍵詞】 清平樂;制作能力;敘事能力;現代化表達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3-0075-02
《清平樂》是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大型古裝電視劇,該劇在湖南衛視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高品質的影視呈現效果和豐富的劇情獲得了較大的關注。
一、工業化造就高品質
(一)文化產品特征明顯
1.逐利的商品屬性。在文化產業化的時代,利潤的追逐決定了文化形式的性質。《清平樂》采取高概念策略,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由湖南衛視和騰訊視頻臺網聯播,資歷豐富的出品方和強勢的播出平臺都表明了該劇的高投入和被寄予的巨大商業期望。而長篇幅則是古裝電視劇常用來平衡高額制作成本的商業策略之一,在電視劇按集數交易發行的商業環境下,長篇幅不僅是表達過于豐富內容的被動剛性需要,更是一種最大限度收回高額投資,長時間維持傳播效果的主動迫切選擇。
2.有傳播中國文化的自覺。用精致的器物促進審美傳承。《清平樂》用龐大而細致的美術手段,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精致、清雅的宋朝之美和政通人和的歷史風貌。從建筑形制、器皿設計,到整個都城、市坊的還原上都做到了“有據可依”,該劇的服飾也在形制和材質上都盡量還原宋朝服飾的特色。電視劇營造并利用觀眾對宋朝之美的向往,促進他們學習和傳播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1.創作豐富的視覺符號。用形象支配敘事,讓觀眾在布景陳設、服飾妝容的符號和形象消費中,參與到盛世風貌里。在后現代社會中,表面和風格變得更為重要。《清平樂》中的食肆、街巷、碼頭等場景,用濃烈、充盈的氛圍呈現了一個物阜民豐、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以劇中的御街為例,考究的街道陳設、相互顧盼的過往行人、豐富真實的經營活動等環境細節,都是宋朝生產民生、科技文化、貿易外交的縮影,體現了當時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繁榮的商業活動。上元觀燈等情節,用大量的夜燈、濃重的色彩、豐富的場景、宏大的場面營造了盛世氣象。《清平樂》用視覺氛圍復現了古代中國一個生產力高度發展、人口興旺、貿易興盛、都市繁華的時代。豐富的視覺符號,為敘事創造了令人信服的環境,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審美載體。
2.專業化分工保證總體效益。作為文化產品的電視劇,為了使整體效益最大化,各制作工序采取工業化、高效率的生產方法就成了最佳選擇。在故事內容上,電視劇《清平樂》以小說《孤城閉》為藍本進行影視化,保證了電視劇的故事性,同時引流一部分的小說讀者成了《清平樂》的觀眾基礎。在演員選擇上,采用了兼具業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演員,他們的粉絲不僅是電視劇最初、最穩定的觀眾群,還是電視劇在互聯網二次傳播的主力軍。在視覺效果上,力求自然精致,這既是創作者的藝術追求,更是滿足消費社會中,觀眾越發挑剔的審美需求。在各生產環節高質量的配合下,電視劇《清平樂》的整體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二、傳統保守的精神內核
(一)影響頗深的宗法思想
1.塑造約束型人格。《清平樂》將大量的篇幅用以描述家國一體的政治形態,和每個個體在這個框架中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以公主為代表的不符合社會身份,影響到宗法規范的行為,必然會受到宗族家長和國家制度的審視和裁決。在宗法制度的約束下,個體感受和欲望都被最大限度地要求進行自我克制。
2.強化傳統性別分工。中國傳統社會組織系統與權力配置遵從嚴格父家長制。《清平樂》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傳統的權力格局和性別分工。劇中的男性角色胸懷家國天地,參與社會治理,女性角色功能均為男性角色服務,她們臣服崇拜男性,照料家庭解除他們事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并承擔繁衍和養育后代的重大責任。男性在權力和視野上都遠高于女性。即使頗具進取精神的曹丹殊,少年時能換了男裝去書院求學,一旦成為皇后卻立刻轉向承擔起女性的社會分工。在這種傳統保守的社會觀念里,女性的價值和命運依附在身邊男性或者子嗣上,不與男子擁有同等的社會權利。
(二)保守迂腐的主人公設定
1.面對改革保守妥協。宋仁宗在面對的西境邊事、文人黨政等復雜的利益牽扯和多變的政治局面時,更多時候采取的是符合全局利益的功利取向,對事實真理則采取無奈妥協的態度。在范仲淹裁撤冗官、整飭吏治時,宋仁宗的一段勸說表現得尤為明顯,仁宗不認為陳冗腐敗能根治,裁撤冗官激起的怨憤會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他借晏殊之口闡明了執政者的價值取向:萬物并非全按道理而行,世間固然有是非黑白,但更多的是得失厲害。治國不能一味地除惡務盡,否則時間久了就會有人借新政之名行私欲,進而動搖祖宗家法。《清平樂》在表現仁宗面對改革時,更傾向于表達他所受到的牽制和顧慮,不得不向政治局面的穩定作相應妥協。
2.面對親情偏見迂腐。宋仁宗將女兒下嫁李瑋的決定,并不是出于成全徽柔的所想所愛,他的首要考量是不影響現有政治力量的平衡和朝臣們的評議。對外戚曹家公子的固有偏見,使他刻意忽略曹評本人的學識修養。他對生母的愧疚讓他將子女們的早夭執念地歸因于未曾對生母盡孝,每當遇到家國利益的損失就反思補償母家,迂腐的孝心讓他失去了對李瑋家世背景和資質品行的客觀評價。將女兒當作禮物賜婚李家以彌補心中對生母的愧疚,造成了徽柔一生的不幸。
三、《清平樂》反映的電視劇創作困境
技術和資本手段的迅速發展,使得《清平樂》的工業化完成度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它成功地營造了精致繁華的盛世感。然而所有的形象和符號都是輔助敘事的,顯然電視劇的敘事能力和文化內涵并不與這樣強大的制作能力相匹配。
(一)精英理念表達和通俗文化需求格格不入
為了強化前朝的宏大敘事,電視劇在影視化的過程中,用前44集以上的篇幅豐富了小說中由其他人物轉述作為故事背景的西境邊事、文人黨政、仁宗身世、寵妃情感、朝臣緋聞等內容,將前朝的利益牽扯和政治局面復雜化,給電視劇的主要人物宋仁宗設計了更多內外困境,從而凸顯他的人格光環。這種安排反映了創作者有著精英化表達的野心,希望通過帝王所面對的一生考驗,展現他的政治才能,贊賞他的英明睿智、勤政愛民,描繪一個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的盛世。
然而這種精英化的視角卻跟一部分以情感為主要審美需求的觀眾有沖突。這種沖突表明了目前電視劇生產的一個尷尬現狀,創作者們已經不甘于在兒女情愛的小格局中不斷自我重復,他們有了去展現大格局的野心,但電視劇的商品化屬性又不能完全拋棄通俗文化的觀眾,必須照顧到他們的審美取向。然而創作者的敘事能力又尚不足以把宏大敘事和愛情敘事完美融合,妥協的結果之一就是本劇在篇幅上將兩種敘事進行明確劃分,這使得前朝故事與后宮故事相對獨立和疏離,而敘事重點的不同又造成全篇敘事視角不統一,缺乏一以貫之的故事線索使得整體敘事碎片化。因此形成了該劇制作精良,但內容零散,思想保守的特點。
輔助敘事的藝術手段已經走到了敘事前面,對于當下的電視劇生產而言,敘事能力的提升比制作能力的成長更迫切。創作者要更堅定自己的敘事立場和作品的觀眾定位,明確為誰講故事,講給誰聽。在宏大敘事和愛情敘事之間探索融合和平衡之道,讓大國景觀為更多人實現自我價值,成全更多的個體情感。
(二)缺乏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表達的勇氣
1.更具現代精神的性別權力關系。《清平樂》再現的是封建社會的性別權力結構。宋仁宗作為個體男性權力的代表,朝廷作為群體男性權力的代表,全面掌握了女性的命運。公主的婚姻就先被父親安排,后被朝臣審判,她作為女性的尊嚴和感受在劇中受到男性權力全方位的壓制。
然而在當代,女性有不依附于男性的獨立人格,以個人能力獲得經濟地位,不再只通過外貌獲得生存資源,她們的社會功能也不再是誕育子嗣的機器,她們參與社會生活與男性一樣創造社會價值。這就要求在文化表述上,要正視女性的社會地位,肯定她們的社會價值。引導男女平等的現代性別權力關系。
2.平等獨立的人格。小說中的公主并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將內臣懷吉視作奴仆,而把他視為兄長、師父和朋友。而懷吉也不因公主崇高的身份無原則地討好她,而是既照顧她又督促她做應做的事。公主認定的不是受他人安排能讓她獲得俗世溫暖、人生圓滿的人,而是與她心意相通,愛與敬只因為她是徽柔,而非公主的人。
當以現代的視角解讀這種特別的情感,留下的不該只是對觸犯封建禮法的批判,更應該有對獨立思想的肯定和對平等人格的贊賞。然而《清平樂》缺乏表達這種現代思想的勇氣和魄力。
四、總結
工業化手段的發展已經可以讓古裝題材電視劇高度還原當時的歷史細節和社會風貌,促進人們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興趣。但使用這些先進手段表達的精神內核卻是保守的,在社會文化和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當下,古裝電視劇的文化表達要更符合當代的社會語境。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現代觀念的思想要進行篩選和適應性的改造。
參考文獻:
[1]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通俗文化理論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