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柯瑜
【摘要】 在傳統藝術中,書法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是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書法在發展中產生了多種字體形式,不同的書法字體樣式屬于不同的派別,眾多著名書法家創作了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在篆刻藝術中,書法的應用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書法藝術的融合,使篆刻的藝術形式增加,提升了藝術價值水平。借助不同的書法創作表現形式,可豐富篆刻的特點,通過對兩者的聯系進行深入研究,尋找篆刻文化的內涵。
【關鍵詞】 篆刻;書法;聯系
【中圖分類號】 J29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23-0061-02
一、引言
書法與篆刻作為我國歷史重要文化,其產生及表現特點有著一定的聯系,通過對書法及篆刻文化的深入了解,可找到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并且為書法及篆刻文化的發揚帶來了幫助。書法的審美觀念在篆刻中有所體現,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篆刻的發展過程中,書法文化得到了滲透。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書法及篆刻,應對分析兩者的聯系,挖掘篆刻文化的內涵,使這種文化表現形式能夠長久流傳,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二、篆刻與書法的相似性
在漢印中有著隸書中的線條特征,具有較強的節奏美感,在這一時期篆刻藝術還沒成熟。在明清后期,篆刻成為人們所重視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表現形式不僅僅要依靠篆刻工匠手藝,還需要融入書法。脫離了書法藝術后,篆刻的藝術水平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書法藝術對篆刻有著較大的影響,能夠反映出人的觀念意識。書法時通過漢字書寫來表現情感的藝術,而篆刻意識一種表現出人的思想的藝術,表明了篆刻與書法存在著相似性,篆刻的文字來自篆書,篆刻及書法都是以文字為形式構成的基點,因此兩者之間的聯系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
三、書法的概述
書法是以毛筆書寫漢字,具有特色的造型式樣,對用筆的疾徐、順逆、剛柔、墨色等都有著一定的要求,通過不同的字體表現形式可表達書法家的文化修養。雖然書法是通過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與書寫屬于兩個方面,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我國的書法經歷了千年的歷史,產生了多種字體,例如篆、隸、楷、草等。其中篆書是我國商、周、戰國時期使用的字體,在甲骨以及青銅器等物體上多見,到了秦代時期,開始統一使用小篆的字體形式,這種字體結體圓廠,筆畫勻稱。隸書在漢代時期常見,這種字體寬扁,橫畫似蠶頭燕尾,有著裝飾的作用。在南北朝到唐代時期,楷書開始盛行,其字體形狀方正、筆畫嚴謹。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例如顏真卿以及柳公權等都留下了不同的楷書作品,從草書發展到了章草,線條連續不斷,在唐朝時期受到了歡迎,書法家張旭以及懷素的書法作品最為著名。行書屬于一種介于草書與楷書之間的字體形式,字體書寫流暢,在兩晉時期已經成熟,我國各書法家在書寫過程中都以行書為基礎延伸創造出更多的形式。
四、篆刻的概念
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為形式,將鐫刻印章結合起來的一種藝術,由于字體大部分是篆書也被稱作篆刻。印章也叫做圖章,使用途徑分為官用及私用,從殷商時期開始產生。結合我國的遺物及記載內容來看,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產生了印章,秦始皇將中國統一之后,印章的使用范圍有所擴大,能夠用于證明當權者的權益。另外,印章可用于書法提識,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印材的種類較多,通常由銅、銀以及金等,還要牙、角、水景等,在元代之后開始盛行石章,明中葉之后形成了獨立的藝術式樣,并且產生了各種風格流派。在明代時期,文彭以及何震創建的吳門派以及徽派都是當時的代表;在清代時期,程遂厚重、凝練風格為代表的皖派隨之產生,不同的門派都有著不同的特色。在之后的清代末期,產生了在刀法中使用的情況,這種門派被稱為吳派。
五、印章的產生
印章在書法作品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書法作品使用的印章中有較多的種類,包括閑章、腰章、名章,其中閑章也被稱作隨形章或引首章,這種印章一般在書法作品的右上方印制,形狀隨石料而形成,這類印章不應使用大方形章,閑章的含義不僅僅是表面的意思,內容應與書法作品的內容相融合,在使用中可分為年號章、齋號章、雅趣章等類型,雅趣章在書法作品的使用最為廣泛,而腰章適合用于尺寸長的書法作品中,當只在右上方蓋章的時候,剩余的空間比較多,而腰章內容一半是書寫者的籍貫以及屬性的肖形印,相比引首章要小,這種印章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效果,使書法內容具有連貫性。名章中包括朱、白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中不適合加蓋兩個朱文章,當需要加蓋兩方印章的時候,應使用一朱一白的方式,印章之間需要間隔一方印章的空位,印章的大小也應適當控制。這種印章一般在書法作品的下款結束的位置使用,能夠顯示出作品的創作者的名字,當作品中沒有下款并且需要加蓋名章的時候,可結合作者的創作特點蓋在書法作品的右下方位置。印章中不僅包括這幾種類型,還有其他種類,例如書法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的作品中加印的印章等。
六、篆刻與書法的聯系
篆刻是需要先篆后刻,這種藝術形式與書法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篆刻藝術家的作品與刻字師傅打造出來的作品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由于前者在制作中講究的是篆法,而后者需要依靠描的方式進行制作。學習篆刻的時候需要對篆書進行謹慎選擇,篆刻章法中的是單個字或者一組字在印面上進行排列,樣式復雜。在成組地進行制作的時候,應考慮到字體的變化,與創作者自身的章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設計印稿的時候,應多次進行構想,結合文字具體的筆畫以及形體、字之間的關系來設計出恰當的結構。在創作書法的過程中,章法布局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最終作品的品質與章法結構、靈感都有著密切聯系。在著名的作品中能夠體現出這一特點,書法創作者在沒有開始創作前已經對作品布局進行了構思,在創作中能夠將想法融入書寫之中,使書法作品更加連貫,得到高品質的作品。書法章法以及篆刻章法在創作中有著較大的相似性,兩者都重視整體的布局,對線條的粗細、濃淡等都需要進行考慮。在創作書法作品的過程中,篆刻的位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篆刻作品制作中,篆法的布局及線條變化也是重要的因素,要想得到完美的作品,不應僅看單字的呈現效果,而是對整體的布局進行分析。書法篆書、隸書、楷書的布局對規整性有著一定的要求,行書、草書的布局對線條連貫性有著一定的要求。篆刻作品是否成功,應判斷篆書的線條、布局以及連貫等方面情況,還應與書法作品融合起來,使作品整體能夠呈現出協調統一的特點,因此表明了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七、書法美在篆刻中的體現
在明代時期,書法就在篆刻中得到了體現,例如,朱簡在《印品》中反映出了篆刻藝術的審美特點,不僅需要參考藝術的原本形式還應進行創新。吾丘衍及趙孟頫提出了“印宗秦漢”的審美觀念,將其延續到了清代時期,越來越多的篆刻家將文字入引,形成了“印從書出”的風氣。現代背景下,書法與篆刻之間能夠互相彌補缺陷,書法的空間線條美有了更多的研究,并且將其應用到了篆刻之中。從線構成的造型空間、線條的質與形、空間單元的序列、線條運動的趨向都是講究的內容,不同的印章中能夠體現出不同的精神觀念,抽象性與書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將書法與篆刻藝術的結合,能夠體現出書法美的重要性,對篆刻進行指導,雖然篆刻藝術范圍比較小,但是其中囊括了書法的藝術文化,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在印學、篆刻中體現書法美也可體現出中國藝術的時空觀,將空間及時間融合起來,使書法美能夠更好地體現在篆刻藝術之中,并且反映出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使傳統思想得到了發揚,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傳統美學的理念及思想,對傳統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八、結語
“古人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表明了篆刻藝術的內涵,篆書種類較多,具有裝飾的作用,采用的字體與書法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通過對書法中的篆書的了解,可找到篆刻藝術的產生源頭,便于人們深入了解篆刻藝術。結合書法的發展歷程以及藝術特點對篆刻藝術進行分析,可更好地解釋書法與篆刻之間的相似性的原因。通過將兩者進行融合,可創作出更多形式的篆刻作品,還能夠體現出書法藝術的美感,對書法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代雯雯.重視傳統,強化篆刻藝術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20,(08):156-157.
[2]郭剛舉.當代篆刻藝術繼承與創新問題的思考[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01):80-83.
[3]張玉林.略論鄒夢禪書法及篆刻藝術[J].中國書法,2019,(24):131-132.
[4]邵平.來楚生書法篆刻風格探微[J].書法賞評,
2019,(0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