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的發展歷史證明了文學的生命力以及創新性。而文學基于時代背景產生,融入了作者主觀思考的創作方式使得文學有著多樣性的創作主體與創作形式。創作環境的開放使得文學領域的作品不斷涌現,呈現出形式豐富、手法多樣的創作特征。文學批評的褒貶優劣的批評功能要求時代背景下文學批評工作既要立足于文學創作的實際背景,同時也要通過對于文本本體的研究與分析來盡可能客觀地對單一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工作。
【關鍵詞】打撈;文學批評;批判精神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6-0032-02
一、引言
文學創作離不開文學批評,而文學批評中的批判精神也呈現出了時代的獨特特征。當前多媒體和文化消費時代的出現使得當代的文學批評要通過對于批判精神的打撈來更好的對于文藝領域的熱點現象進行聚焦,通過對于創作領域的優勢與不足的探究與分析來以文學批評的有效性推動文學創作的發展,提高整體的文學創作水平與文藝審美意識。新的歷史時代文學批評的批判精神仍然要把握好說真話,講道理的批判精神,通過客觀的評價來針對性的改變文學領域存在的市場化粗制濫造的實際問題。
二、清晰表明立場
對于某個具體的作品開展文學批評工作要有著具體的批評標準與評價細則。文藝批評作為判斷文學作品審美價值、評價思想、探究美學價值的工作,外部觀察手段要在對單個作品開展評價時把握好文學評價的基本評價精神。文學批評既要從文本的本體出發,同時也要在評價作品時切實做到真實準確的表明立場。通過對于文學創作以及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清晰的指出,以此來發揮文學批評在當前時代直面當下現狀,敢于指出問題的批判精神。在文學批評家等文學批評工作中,通過其切實把握評價原則,大膽指出問題來不斷提高文藝批評的公信度。
在當前文學批評批評精神的打撈過程中,由于中國文學領域文論話語體系尚未完全構建導致了在當前文學創作文學批評過程中有著標準不清晰的實際問題,因此文藝批評工作的開展可以借鑒于“三定”的理論,通過馬魂、中體、西用理論的結合來在多方理論綜合創新下構建出當代中國的文人話語體系,從而為文學批評工作奠定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
作為開展文學批評的工作人員而言,其在對作品開展評價時要通過與作品之間溝通對話的建立,以進入作家經驗領域的方式方法,在熟知背景的基礎上更好的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探究作者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來客觀的對作品開展文藝批評工作。
隨著當前網絡環境的變化,網絡文學、草根文學等的涌現與快速發展為文藝批評領域帶來了新的研究視角。面對文學創作領域由于變化而帶來新的創作角度,文藝批評也要探究與現代化媒介的融合方式以互聯網背景下批評標準的構建來提高網絡文學文藝批評的質量。
新媒介帶來了文藝領域的變化與發展,而文藝批評工作也要建立在發展與變化的動態背景下。通過探究新媒介背景下文學與創作之間的聯系,從而更好地審視網絡文學的發展與前景。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比較與互相交流可以促進。兩種不同文學形式的共同進步。而文藝批評要把握好不同的文學創作角度有著不同的批評原則,從審美、藝術、美學等多方面價值的綜合考慮來實現對于文學作品的客觀評價。
三、研究中國故事
文學批評領域不僅要站在單個國家的文學創作背景下,同時也要立足于時代以及國際化的視角,通過探究國際背景下不同文學批評精神的差異化來確定本國文學批評的有效原則。在當前全球聯系日益緊密的時代背景下,文藝批評也出現了國際角度的視角融合評價方式,部分批評者由于對于西方審美的盲目崇拜導致了潛在評價本國作品是存在著不客觀不全面的實際問題。因此在中國開展文藝批評工作,要以中國精神為核心,通過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的把握,在研究中國故事背景下探究中國文學作品的創作精神與創作內涵。
在國際視角下,中國的文藝批評要立足于中國的精神文化內核。通過對于中國書寫任務的擔任來更好地在國際視野上展示中國文學的獨特魅力。以《望春風》為例,在這部作品的文藝批評工作開展過程中,批評家要把握好作品通過情節所傳遞的濃厚的歸鄉情緒,在故事的持續推動下,作者對于故鄉中國進行了深切的回望。文學批評所涉及的評價角度要把握好故事文本分析過程中對于中國故事的提取,通過探究文本中所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以作者情感在文本創作中的融入來挖掘作者在文體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文化自覺。
文學批評領域學者對于作品中國故事的深層次挖掘可以使作品的分析與評價更加的全面與深入,同時其對作品中國故事的分析也可以深化文藝批評領域對于中國經驗的認識與理解。隨著文藝批評領域的中國故事與中國經驗的深化認識。通過文學作品的批評工作也能促進中國文化自信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在中國與他國開展交流走上歷史國際舞臺的過程中,更多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自信。以深化中國故事為背景,在文藝批評領域融入中國故事的部分可以促進中國文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構建與完善使得中國文學更加自信的走向世界舞臺。
以雷達先生的文藝批評為例,在其文藝批評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提出了文學史主體意識的重要觀念,其在文藝批評過程中秉持著實踐的文學史觀,強調文藝批評領域要通過現場批評活動與文學史主題意識之間的相互依存來促進文藝批評的現實參與能力發展。該種現場批評的批評形式為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建設打開了新的角度與方向。雷達在文藝批評中所堅持的現場批評與文學史主體意識相融合的批評方式使其在文藝批評領域占據了經典性與權威性的重要的地位。在文藝批評家的創作與推動下,我國當代的文藝批評建設也在不斷地完善與發展。世界歷史舞臺上我國文藝批評的話語權也正是在各學者的不斷努力下得以呈現出更加有分量的文學自信。
四、對接本土創作
文學批評在其開展過程中對于文本的評價并不僅僅是對文本形成最終的評價成果,更要以評價的結果為導向來為人類心靈的發展以及文學創作進行指導與引領工作。文藝創作有著獨特的時代背景,也有著內部的發展規律。而在文藝批評領域,以文學創作為背景而開展的批評工作既要做到深入分析文學創作的基礎,同時也要通過批評中的公正評判來保障文藝批評工作對于文學審美價值的維護作用。在文藝批評把握真善美文藝標準的基礎上,以本土創作的對接來在文本分析過程中促進文藝創作工作,在內在規律的把握下不斷地向前發展,鼓勵其健康成長。
在對確定的單一文學作品開展評價工作時,其評價的公正客觀以及評價標準的堅守要通過對于本土創作實踐的對接。在對我國本土經典作家經典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過程中,以作品內涵與內在情感的把握來及時肯定本土的優秀作品,并以此來鼓勵本土作家不斷地開展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創造,促進文學領域文學創作的蓬勃發展。
以廖天希長篇小說《非常商道》為例,該作品在其創作過程中以商場人的商場成幅為線索真實。通俗的寫出了當地的地域民俗文化,對于該作品的文藝批評工作既要探究商場沉浮湖南商人的真實性,通過對于文學作品中現實主義的認可來更好地把握文學創作的主題,但與此同時文藝批評也要通過與作家的對接探究其本土文化創作的部分,通過把握本土文化創作中地域民俗文化的特色來實現藝批評領域民族性與創造性的融合,在作者現實主義以筆墨揭示商場本質的同時,也重視文本創作中作者對于民俗文化的表達與看法。
文學批評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領域,不同時代的文學批評家對于已完成的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評價切入點與評價結果。以王躍文小說的批評工作為例,在對其創作的作品開展文藝批評的工作過程中,也經歷了由片面理解到綜合考量的發展歷程,初期我國國內對于王躍文小說的評價大都從現實批判的角度來開展重點,把握了文本中的現實主義。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不斷地推進,在批評家與本土創作實踐不斷對接,不斷融合的實際背景下,王躍文小說的文藝批評工作逐漸關注到了小說中溫暖細膩的敘事風格以及小說創作中對于人性探索的重要創作方向。小說中知識分子的文學堅守人情人性的美好溫暖都在現實主義的外衣下更好的表達了創作的人性探索的溫暖性。而其敘事的溫暖也是在時間推移下隨著文藝批評領域的發展而出現的新的評價切入點。
五、結束語
當前我國文藝批評領域的發展已經逐漸朝著視野的開闊、文化的多元而改善。隨著文藝批評學者將文藝批評與文學理論相融合,在其批評的過程中批評的客觀性使得批評的成果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導中國文學的創作。而在未來的文藝評論的工作推進過程中,要把握好審美、科學、社會的學科融合,通過文藝批評領域其他知識的融入盡可能地對作家的創作作品開展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回歸文學現場的背景下對于文學作品的情感理念,風格手法更加科學地進行把握,從而以客觀全面的評價成果來指導文學的創作,以文學批評的成果來促進文學創作中本土性與民族性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吳道毅.重建新時期文學的精神坐——論阿來的文學觀念與文學批評[J].天津社會科學,2019,224(01):127-134.
[2]歐陽光明.先鋒批評家的精神向度與批評維度——讀洪治綱的文學批評[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27-33.
[3]郜元寶. “價值判斷”· “批評意識”· “閱讀經驗”——文學批評三題議[J].浙江社會科學,2018,000(010):116-120.
作者簡介:
郭蕊,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學歷,漢語言文學專業。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