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廷杰
摘要:在國內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建筑施工對能源消耗、污染問題存在較大影響,需要開展綠色建筑經濟評價,促進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本文對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進行研究,分析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并總結出增量成本評價、建筑效益評價、經濟評價參數以及經濟評價指標四項綠色建筑評價因素。
關鍵詞: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經濟評價
建筑物是將大量能源、材料等集合為一身的施工產物,在形成過程中,不僅消耗資源,而且還造成影響較大的污染,在建筑業的發展過程中,污染問題以及能源、資源消耗問題也愈加受人關注,在此情況下,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便在此誕生,以綠色環保為主要依據,開展建筑經濟的評價工作。
一、綠色建筑經濟的評價標準
綠色建筑是當前建筑行業的新型發展理念,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強調減少能源使用量、增加材料使用效率、提倡環保理念等。綠色建筑經濟與傳統建筑經濟相比,其更加重視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直接降低建筑成本,落實環保理念的同時,提升建筑經濟收益,使建筑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綠色建筑經濟的評價標準也逐漸向統一化和標準化方向邁進,在部分發達國家中,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己形成一定模式,不僅使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作用和意義發揮至最大化,而且還為其他國家綠色建筑經濟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我國綠色建筑經濟評價工作起步較晚,所以該項評價工作的標準便略顯不完善,但在近些年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并結合具有我國特色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工作,進而制定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及《綠色建筑評價技術導則》等文件,使我國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逐步向完善化方向發展。
二、綠色建筑經濟在全壽命周期下的評價分析
(一)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實施綠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以增加產出量為目的,提升成本投入量,以此達到最終生產目標,在此過程中,雖然加大成本投入量,但需要強化成本利用率,例如:施工期間所消耗的材料、能源等。增加最終生產總值,在使用能源和材料問題上,使操作標準更加規范,減少污染,在提升經濟收益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間接帶動社會邊際效益。
以我國現執行的《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為例。在施工過程中,實行綠色建筑增量成本,以滿足綠色建筑考核指標要求為主要目的,間接降低成本投入量,增加最終的經濟收益,從項目規劃、設計、施工設備選擇、施工運行以及管理等環節實施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管控,將綠色建筑管理落實到每項生產環節之中以此達到目的,使建筑設計與管理的變化,轉型為經濟成本管理的變化,滿足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的同時,強化建筑施工成本管控力度,提升經濟收益。
在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管控問題上,可大致細分為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六項內容。將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落實到各環節之中,節約施工占地面積,節省資源、能源、材料等成本的開支,強化運營管理,提升建筑質量。
(二)綠色建筑的效益分析
對綠色建筑的效益問題進行分析時,主要涉及到建筑經濟的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兩項問題,直接效益為:在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作用下,對建筑經濟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即:經濟效益。間接效益為:在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作用下,對建筑經濟所帶來的間接影響,即: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為更好的將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所帶來的間接效益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于上,文中將間接效益轉換為貨幣,即:經濟效益。
將綠色建筑效益細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并將該兩種效益再次做細致化劃分。間接效益直接影響到建筑施工的環保問題和社會問題。而直接效益即為經濟效益,與建筑施工中的節水效益、節能效益、節材效益、節地效益存在關系,以公式表示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經濟,環境+社會+間接,間接+經濟=綠色建筑。從多個角度觀察,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的實施,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還使建筑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之日故進一步提升。
(三)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參數
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參數主要分為周期、折現率和資源價格上漲率三項因素,在對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參數問題進行分析時,也需要對該三項內容實施細致化研究,以此保證參數數據的準確性。
第一,周期。建筑物全壽命周期,首先是建筑項目的前期工作,即:項目策劃、技術咨詢、實地勘察、建筑設計和土地競標等,通常情況下建筑項目的前期工作周期為1年到3年之間。其次是建筑施工,從建筑開工到竣工期間,該項環節的具體周期需依照實際情況而定,通常為2年到5年。最后為建筑的使用階段和回收階段,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的規定,普通建筑物的使用周期為50年,而建筑回收周期通常占用時間較短,一般不會超過一年。
第二,折現率。建筑經濟折現率為建筑施工的資金時間價值,同時其也與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參考性存在直接聯系,通常情況下用基本收益率表示折現率。
第三,資源價格上漲率。該部分內容主要包含建筑在施工期間,所關系到的電費、水費、燃氣費以及人工成本,資源價格的變動也與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參數存在直接影響m
(四)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指標
綠色建筑的經濟評價指標可分為關鍵技術經濟評價與項目綜合經濟評價兩部分內容,關鍵技術經濟評價為管理者在選擇建筑作業方案時,所關系到的作業生產直接效益問題,在傳統施工方案合理的情況下,添加綠色建筑施工技術,以此滿足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標準以及經濟收益目標。項目綜合經濟評價為以綠色建筑為主要研究目標,在考慮建筑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會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前期費用和間接效益兩項問題,相比關鍵技術經濟評價,項目綜合經濟評價更加全面。在該項目資源配置效果達到可接受的情況下,其費用比越大,便說明該項目的實際收益效果越好[2]。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壽命周期下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是以建筑經濟全角度為切入點,對其經濟性進行客觀、合理、全方位的評價,保證綠色環保的前提下,促進建筑經濟的全面提升。對全壽命周期下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加強綠色建筑評價推廣應用的同時,為我國建筑業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一君,武志霞,胡文莉.綠色建筑經濟脆弱性的主成分和復雜網絡分析--以川南經濟區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05):67-87.
[2]冷雨函.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設計初探[J].建材與裝飾,2019(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