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玲
摘要:為實現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戰略目標,完成集團公司財務管理模式轉型,中海油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備受關注。其中,統一會計標準化成為建立共享中心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財務共享;會計標準化
這幾年隨著管理會計的熱門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為代表的新IT技術的興起,很多大型集團企業以及跨國公司紛紛開始搭建財務共享中心來支持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但是,財務共享中心的規劃和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這里和大家探討下有關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過程中會計標準化的問題。
一、關于會計標準化
中海油集團會計標準化操作手冊將涵蓋所有既定相關模塊內容。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
1.會計政策。確定業務范圍,明確不同業務內容應遵循的確認時點,確認依據等細化原則,確定不同經濟業務細化、計量記錄原則。
2.會計判斷與估計。結合業務特征與特點,細化財務判斷標準,細化核心業務會計估計標準。
3.會計處理規則。從核算時點、核算依據、核算主體、財務處理分錄四個方面制定會計處理規則。
4.會計科目及相關主數據。分別從管理規范、設置規則、口徑要求單個層面統一會計核算科目和相關主數據。
5.財務報表。關聯交易協同提升報表需求,制定報表合并方案和報表與科目取數邏輯,按照要求披露報表。
6.ERP財物設計規范。明確系統組織架構和主數據,分配權限,調整實施路徑演進方案等。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1.各二級單位前端業務處理差異化和精細化程度不一,且己在各自系統固化并形成閉環狀態,對未來會計核算一本賬帶來較大挑戰。各單位前端業務對同類項目的業務管理及預算控制要求不同,導致各單位 WBS差異化設置,造成會計核算差異。前端預算控制的強弱影響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和精細化程度;各單位前端業務對科研類項目的關注點不同。有的關注項目層面的費用歸集,有的側重研發項目中各類型費用的歸集:有的注重研發項目資金來源,有的不僅側重研發資金來源,還關注不同課題性質中的成本歸集。導致各單位科研類項目WBS設置差異,造成會計核算差異;各單位前端業務對在建類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同。油服關注項目層面的成本歸集,有限公司關注項目中各類成本的歸集,采油公司側重按照費用性質了解成本歸集,如直接費用或間接費用的成本歸集情況。導致各單位在建工程類項目WBS設置差異,造成會計核算差異;各單位對在建工程的核算顆粒度不同,進而導致財務人員可提供給管理層的財務數據的顆粒度不同;各單位根據主營業務差異按不同維度進行經營類項目管理,實際管理精細度差異較大。油服暫未對各事業部各類型業務統一項目管理維度,有限公司對生產操作費用管理主要關注到油田,采油公司根據業務收入管理業務成本,海工對建造合同的業務管理按照詳細的業務口徑實施階段劃分。以上都導致各單位經營類項目WBS設置差異。造成各單位財務人員對經營類項目核算精細度不同。
2.業財銜接薄弱,財務核算挑戰大,會計處理相對被動。具體表現在財務報表復核時發現成本明顯偏低,或是費用月報中工程進度與成本進度差異明顯不合理,這有可能是存貨采購未及時收貨,抑或是未按照項目進度收貨,也可能是項目預計總成本發生偏離未及時更新造成;成本費用波動異常報表金額看起來不合理,有可能是領用的物料還未錄入系統,或者印七集成數據不及時,不準確;WBS集成到財務后發現結算錯誤,也可能是WBS維護結算規則時出現錯誤未能及時通知財務;期末會計科目余額異常可能是前端WBS選擇錯誤,因為受到預算控制系統自動擠到別的科目等等。
3.部分業務的會計判斷與估計缺乏集團層面統一的精細化約定與管理。海油集團固定資產僅有兩級分類,而中石油、中石化固定資產分類能夠對應至具體設備。各二級單位同一資產分類及折舊年限不一致。對固定資產的管控,海油集團僅在系統中給出建議折舊年限,各二級公司可以自行調整,經常出現同一資產,固定資產分類不一致,折舊年限多樣等情況。
4.對集團會計核算等管理要求的落實存在差異,或在明確統一標準下執行不到位。對比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及下屬共18家單位現行會計核算手冊,涉及42項會計政策內容,主要涉及金融工具、存貨、固定資產、資產減值等業務差異。統計分析超140項個性化差異內容,其中76項是范圍分類描述性差異,40項財務處理規定差異,17項其他管理要求差異,9項按照新準則更新程度差異。會計科目規范化使用、科目層級合理化設置有待完善。如“衍生金融資產”應在“衍生工具”科目中核算;“長期待攤一開辦費”有的單位描述為“長期待攤費用一開辦費;科目名稱設置有待統一,如“成本費用一修理費用一大修/專項維修費用一外委費”和“成本費用一修理費一大修專項維修費用一材料費”等。會計科目體系層級的設置有待優化。股權比例變動導致內外部單位角色轉換,通常需要通過維護會計科目方式實現精細化管理。
5.關賬、合并、報告流程的標準化、精細化、自動化亟待提升。業務單元關賬全流程機制未設定,各單位均沒有提出對業務單元關賬的明確要求和管理機制,導致各單位業務截止期各異;合并政策雖然明確,但在執行期間,存在較多人為判斷:對于是否抵消、抵消事項、抵消金額等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影響合并報表出具的準確性;對外披露報告類型多,存在大量手工計算與編報工作,大部分公司手工編制報表率超過90%。
三、針對以上問題應對策略和改進建議
首先要統籌策略。統籌會計核算標準化要求及系統改造的難度,梳理財務共享中心落地要求,推動業務管理標準化并充分考慮推進難度,制定過渡方案和應對策略。梳理所有需要前端業務配套推動的管理問題清單,業務銜接對點溝通,形成標準化落地結論及過渡方案。其次建立協同機制。財務提出對業務明確規范要求,推動前端業務規范和對接機制的建立。基于集團公司會計確認、記錄和計量的真實、準確和完整的統一性要求,對每項需要業務前端配合的經濟事項形成對接機制;第三,落實標準。針對會計判斷和估計統一標準和規范,通過ERP系統固化落實。財務內部要明確、統一和規范。
參考文獻:
[1]張婧.淺談財務共享服務[J].商業會計,2019(03).
[2]陳劍,梅震.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3]崔斌斌,張妮.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與應用[J].財務會計,2018(12).